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阶段性改变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生活方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CHD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2例。两组均行PCI术,对照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改变模式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后两组生活方式变化及康复进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饮食健康比例80.95%(34/42)、规律生活比例83.33%(35/42)均高于对照组54.76%(23/42)、61.90%(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PCI术后CHD患者,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92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就诊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给予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术后随访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32.61%)(P<0.05);观察组对护理总体满意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SF-36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加快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妇科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 月在妇科进行截石位手术治疗的 9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电脑分 配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 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妇科截石位手 术患者经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 予妇科截石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能够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 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12月在医院心外科就诊的冠心病的患者82例,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监护室时间、住院天数、6 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Barthle指数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监护室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Barthle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日常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术后能够尽快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联合集束干预在胃癌外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部肿瘤的外科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进行集束干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联合集束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快速康复联合集束干预在胃癌外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良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痔疮手术患者10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范培培  陈雪红 《妇幼护理》2024,4(8):1966-1968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堵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到 2023 年 1 月期间于 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 14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70 例。对照组采 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堵管发生率、营养状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 堵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降低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堵管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行开胸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P<0.05);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马琳 《妇幼护理》2021,1(1):92-94
目的 分析妇产科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5 月 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 7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组各 37 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生 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 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并且观察组的评分 SAS 和 SDS 评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 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并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患者可有效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骨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1日~2022年3月1日就诊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的骨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骨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锻炼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84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阶段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锻炼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全面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训练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经PCI治疗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序号的55例为观察组,双序号的5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对比两组PCI治疗前后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PCI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及6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 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更高(P<0.05),LVEDD,LVESD更低(P<0.05),6MWT值更大(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经PCI治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常规护理+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无氧阈、峰值氧耗量、METs、最大运动功率、LVEF、CI及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评分均升高,LAVImax及Gensin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其心脏功能及冠脉扩张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依从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心脏事件,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2,4,8周后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E”康复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1—12月收治的8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4—5月收治的8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和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CSMS量表中疾病医学管理维度(45.77±6.39)分、日常生活管理维度(34.28±5.83)分,CQQC问卷(71.23±18.5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3、3.909、2.301;P<0.05)。结论在PCI术后患者中应用“5E”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双心护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CD-RISC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LVEF、MCF、CO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消除心理负担,提高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阶段性功能锻炼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阶段性功能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LVEDD均减小,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