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肺癌是我国癌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患者的85%,且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针对晚期NSCLC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 gene and th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gene,EML4-ALK)是NSCLC最常见的分子靶点之一,其特异性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已被批准应用于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然而,ALK融合基因对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ALK阳性的早期NSCLC患者应用TKIs的必要性等问题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围绕ALK阳性NSCLC患者的检测进展,早期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ALK-TKIs应用必要性等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肺癌仍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癌症死亡原因的第1位,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死亡率已显著降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作为对治疗有显著反应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基因型,发展至今已有三代针对其靶位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ALK-TKIs),新一代的ALK-TKIs比上一代具有更为广泛的作用位点覆盖范围及更强的药物组织穿透能力。发展前路可观,但仍无法规避耐药问题,随着多种ALK抑制剂应用及联合治疗的选择增多,新的耐药后突变、复合突变以及其他多种耐药机制已逐渐被关注。与此同时,相关早期诊断及预后标志物也被发掘证实。NSCLC耐药机制及检测手段在不断更新,治疗以基于基因依赖性的个体化治疗为主,以期通过对多种耐药方式的介入,使得NSCLC逐渐转变为慢性病。本文归纳介绍了ALK抑制剂应用于NSCLC的现状及耐药机制,耐药后治疗策略及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进展,旨在为ALK阳性NSCLC的诊治及耐药后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 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种新的肿瘤驱动基因,促使肺癌发生和进展。近年来针对ALK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崭露头角,相关药物研究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有较大进展,成为靶向治疗的热点。全文就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的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治疗方面出现重大的模式转变。关键致癌性突变(如驱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排)的存在,使得靶向治疗相比传统的细胞毒性化学疗法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2007年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4,EML4)基因融合突变首次在NSCLC患者中被发现。随后研究证实,ALK-EML4融合突变阳性的NSCLC(ALK+NSCLC)显示出对克唑替尼治疗的敏感性。随着后续一系列靶向治疗新药的研发,将ALK+NSCLC靶向治疗推向高潮。本综述回顾ALK+NSCLC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及检测方法,汇总其抑制剂的重要临床试验结果,并解读ALK+NSCLC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合并脑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靶向治疗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前提是准确获得肿瘤的分子表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是肺癌基因突变中的一种重要亚型,已有多种ALK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作为一种常规、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影像特征同样对ALK基因重排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本文就NSCLC中ALK基因重排及其与影像特征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在中国晚期NSCLC患者中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9.06%。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已经成为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7种ALK-TKIs上市, 分别是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伊鲁阿克。伊鲁阿克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ALK-TKI, 2023年6月27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伊鲁阿克上市, 用于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融合基因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 2024年1月16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伊鲁阿克用于ALK融合基因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为了帮助广大医师更好地了解伊鲁阿克的疗效和安全性, 使伊鲁阿克得到更合理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伊鲁阿克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相似文献   

7.
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naplastic lymphoma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ALK-TKIs)的问世改变了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策略,使此类患者得到了明显的生存获益。然而,几乎所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一年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制约临床效益发挥,本文就ALK-TKIs的常见耐药机制及耐药后的应对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因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肺癌的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4/5,其中在3%~7%的患者中发现了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EML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融合,其治疗方式主要为靶向治疗。已知的ALK融合阳性NSCLC应用的靶向药物已经研究到了四代,为患者提供了多种用药选择,尤...  相似文献   

9.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是发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重要致癌驱动因素之一,ALK阳性的NSCLC患者易发生脑转移,而ALK靶向抑制剂相对于一线化疗对脑转移有更好 的疗效。但经第一代ALK抑制剂治疗后患者易耐药,进而出现颅内进展,第二代和第三代ALK抑制剂可增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 的渗透性、提高其到达靶点后的结合力,对脑转移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靶向治疗在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 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来替尼治疗ALK融合重排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4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的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38.2%)患者接受阿来替尼单药一线治疗。男性7例(53.8%),女性6例(46.2%),中位年龄51(35~72)岁。应用Kaplan-Meier分析其生存情况。  结果  阿来替尼治疗ALK基因融合重排肺癌脑转移瘤,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24.5个月。药物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  在颅内可测量病灶得到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阿来替尼作为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