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两种方式进行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研究。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8例56足手术治疗,分为经跗骨窦小切口组(A组)和"L型"切口组(B组)。A组SandersⅡ型18足,SandersⅢ型7足;B组SandersⅡ型9足,SandersⅢ型22足。小切口手术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先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复位后经跗骨窦切口行螺钉固定术;"L"型切口手术方法采用标准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面,复位后以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观察跟骨宽度、高度、Bolher角及Gissane角。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9~48个月),术后两组Bolh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相比术后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AOFAS评分(74.4±6.7)分明显低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评分(84.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附骨窦小切口切开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疗效确切,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34例行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跗骨窦组),26例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Gissane角、Bohler角,并通过踝-后足评分(AOFAS)对病人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病人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 < 0.01)。术后3个月,2组病人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且跗骨窦组病人术后Gissane角明显优于传统组术后(P < 0.01)。跗骨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 < 0.05),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情况优于传统组(P < 0.0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较传统手术好,可有效提高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炎症反应及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都新华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跟骨结节关切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疗效、并发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22水平、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吡啶啉(pyridinoline,PYD)水平。 结果研究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跟骨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2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OC、BALP、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X、TRAP、PY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P<0.05)。 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效果确切,可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改善骨代谢,且炎症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少,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不同内固定材料对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予以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B组予以经跗骨窦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随访末次手术优良率,术前、术后2日及12个月随访跟骨宽度、高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术前、术后24 h、72 h的血清IL-6、CRP水平及术后12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日、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24 h,A组血清IL-6、CR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和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均较好,但前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接受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Maryfand评分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均大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Maryfan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不仅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而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2023,(11):142-145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足踝功能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水平,以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49%(32/37),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9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对照组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路常规减压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JOA评分、ODI、腰椎解剖学参数、椎管侵占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2)两组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巩义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足踝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术后足踝功能优良率[92.68%(38/41)]较对照组[75.61%(31/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缩短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足踝功能优良率,改善患者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比较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跟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组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OFAS评分优良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跟骨Boher角、Gissane角分别为(28.45±10.21)°、(120.35±8.7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5.13±4.85)°、(115.41±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内,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4%,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优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160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度和跟骨宽度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Maryfan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组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Cissane角度均较术前升高,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上述骨解剖测量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1年随访期末,总随访率95.63%(153/160),两组Maryfand评分优良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常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接近,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降低并发症,体现出微创、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使用内侧撑开器与斯氏针牵开纠正跟骨骨折内翻畸形的优缺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湖州市中医院收治跟骨骨折病例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19~63(39.8±5.9)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病例分为2组,撑开器组30例,斯氏针组30例。术前术后拍摄患足X线平片,测量跟骨的Bǒhler’s角、Gissane’s角、内翻角、长度、宽度及高度,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影像学指标,术后随访观察患足功能,评估方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ǒhler’s角、Gissane’s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器组术后跟骨内翻角纠正情况优于斯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撑开器组的AOFAS评分为(85.29±6.67),与斯氏针组评分(63.11±9.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手术中使用内侧撑开器相较于使用斯氏针牵开,能更好地纠正跟骨内翻角,且没有对跟骨其他因素的改善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跗骨窦切口钢板与螺钉圓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中内固定方式分为钢板组与螺钉组,钢板组30例共35足,螺钉组30例共33足。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中透视次数;影像学检查:包括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 角;术后6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15个月。两组并发症比较:钢板组有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螺钉组有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钢板组,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001)。 Bobler 角Gisane 角比较: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术后Bobler 角.Gi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o0.001)。术后6个月螺钉组与钢板组Bobler 角Gi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根据AOFAS评分,钢板组优良率为91.4%,螺钉组优良率为90.9%,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采用钢板固定或螺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属F微创手术,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与螺钉固定相比,钢板固定虽然手术时间更长,透视次数更多,但是对于维持复位更好,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强,所以对F粉碎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更推荐使用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3.
刘彬  郑兆云  马松涛 《海南医学》2016,(21):3512-3514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6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96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足)。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长度,以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放射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高度及跟骨长度的增大程度和跟骨宽度的降低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费用,且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MVP)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MVP及同期TVP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正中开胸MVP及同期TVP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后疼痛情况,分析手术前后心功能情况,记录术后二尖瓣及三尖瓣残余反流情况,统计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LVEDD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二尖瓣及三尖瓣残余反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MVP及同期TVP与常规正中开胸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的疗效相近,该方案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是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疼痛轻,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跟骨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34例(40足),分成锁定板组(18例20足)和解剖班板组(16例20足),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种内固定手术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1年Maryland评分情况。 结果 两种钢板内固定手术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板组及普通板组术后的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均优于术前(P<0.05或P<0.01),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的术后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或P<0.01),距下关节面的移位小于普通解剖钢板(P<0.01);采用锁定钢板术后1年的Maryland评分高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且累积优良率高于普通解剖型钢板(P<0.05),术后1年的轻度受限情况优于普通解剖型钢板(P<0.05)。 结论 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锁定板效果优于解剖型钢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54例,分为外侧横行小切口组38例,传统“L”形切口组1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结果及 Maryland 足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末次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术后第6天 VAS 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情况、Maryland 足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行小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横行小切口组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力学性能。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35例,依据患者意愿,采用经皮跨伤椎或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分为A组(17例)、B组(18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力学性能指标:后凸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效果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两组比较,B组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切口也较长(P <0.05);两组手术后的后凸Cobb角和骨折椎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改善(P <0.05);术前与术后1周两组的力学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的力学性能优于A组(P <0.05);至末次随访,两组的VAS评分、ODI均下降(P <0.05),其中B组低于A组;此外A组VAS评分差值及ODI差值较B组低(P <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或钉棒松动、断裂及脱落情况,A组术后有1例患者邻近椎体骨折。结论 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以皮跨伤椎长,失血量多,但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为患者胸腰椎提供持续稳定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李多玉  刘彬  鹿亮  曾建学  杨家赵 《安徽医学》2020,41(10):1151-1154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贝氏角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载距突固定组患者优良率为94.44%,载距突无固定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患者术后贝氏角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贝氏角大小有逐渐减小趋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贝氏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术后贝氏角大小有交互作用(P<0.05)。载距突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为(88.92±7.21)分,高于载距突无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AOF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载距突置钉可以有效提高术后AOFAS评分,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手术联合中医三期用药对老年跟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高空坠落致老年跟骨骨折患者90例。患者分为单纯实施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和采取跟骨骨折手术联合术后中医三期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Maryland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后疗效较对照组好(P <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跟骨骨折手术联合术后中医三期用药能够进一步提高高空坠落致老年跟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