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69.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超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 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05年11月~2012年12月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共纳入129例患者,根据用药史分为rt PA组(63例)及rt PA联合尿激酶组(66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发病到用药时间;基线及用药7、30、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溶栓后的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各随访时间点NIHSS及B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rt PA组与rt PA加尿激酶组相比,NIHSS改善略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6 h内无禁忌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 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rt PA静脉溶栓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小剂量rt-PA(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其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其治疗方案的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小剂量rt-PA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的m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SICH概率以及病死率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小剂量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均可取得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晋江市安海医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入院时起病6h内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将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改良组采用尿激酶50~75万U,30min内静脉滴注,继以尿激酶50~75万U以10~15万U/h微注泵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采用尿激酶100~15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在溶栓前和溶栓后24h、2周和4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观察颅内和其他系统是否有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溶栓前和溶栓治疗后24h、2周和4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溶栓前与溶栓治疗后2周、4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为89.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7%,对照组为16.2%。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减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注射液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4.5 h)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观察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最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观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发病9 h内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WI-DWI)检查(且PWI>DWI)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rt-PA溶栓组给予rt-PA0.6~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 W、2 W、3 M分别行NIHSS评分,以及观察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溶栓组在各个结点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尿激酶溶栓组溶栓后3月较对照组降低(P<0.01);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尿激酶、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一致,规范用药一样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8.19±2.21)d短于对照组的(11.21±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亚南 《北方药学》2018,(7):122-12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复方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MPO、cTn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观察组血清MPO、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5/44),对照组为4.65%(2/4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复方丹红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PO、cTnI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解析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7、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早期恢复脑部的供血供氧,改善神经功能,但应警惕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柴冠军 《北方药学》2018,15(4):29-3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药物用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正常剂量阿替普酶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BI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小剂量使用效果佳,加快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而观察组则给予丁苯酞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联合尿激酶静脉治疗方案,既可提高治疗效果,又可改善神经缺损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治疗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2月接收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5),参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轻型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130例起病在6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41例,29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2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89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溶栓后24h、3d、7d NIHSS和90d和180d的m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出血、纤维蛋白原减少、病情进展、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24h、3d、7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90d、180d mRS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安全性方面治疗组轻型出血3例(1例为rt-PA,2例为尿激酶),溶栓后纤维蛋白原低于0.7g/L的有7例(rt-PA静脉溶栓1例,尿激酶溶栓6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无出血、死亡,但出现脑梗死进展12例。结论轻症脑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和相对安全,但对比尿激酶rt-PA静脉溶栓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程旺强 《北方药学》2018,15(5):43-44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15d、30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 d、第15 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 d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 d及第15 d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69-7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药物将其分为rt-PA组(40例)和UK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治疗前、溶栓后24h和7d时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rt-PA组与UK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h HR和MA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A组溶栓前、溶栓后24h和7d时与UK组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 NIHSS评分下降≥4分例数和溶栓后7d NIHSS评分下降≥4分患者例数与U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rt-PA组与UK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24 h之内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4 h、21 d和90 d的存活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前后21 d、90 d的Barthel指数(BI)及90 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 RS),并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90 d存活率分别为63.30%和43.08%(P<0.05)。治疗组治疗24 h、90 d 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溶栓后14 d、90 d 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溶栓后90 d后m 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致死病例。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在24 h内应用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