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著名学者皇甫谧一生著述丰富,他的《针灸甲乙经》在我国针灸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皇甫谧的医学思想进行探讨,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医道,注重对医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后世应当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皇甫谧编写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最多地收集和整理古代针灸资料的重要文献。《甲乙经》是皇甫谧将《素问》、《九卷》、《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的有关内容,采用“使事类相从”的归类法,将各书相类原文辑集一起,“删其浮辞,除其重复”,集三部为一,编次而成。  相似文献   

3.
皇甫谧为西晋伟大的文学家和医学家,生平著作颇多,所著《针灸甲乙经》为我国最早的针灸专著,其中对中医基础理论和腧穴、刺法、治疗等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对发扬针灸医学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不仅历代医家列为必读之书;而且流传国外,作为医学教材,影响深远。纪念皇甫谧、不仅要歌颂他的功德,研究他的遗著,更重要的是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的精神,为发展针灸医学教育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 1、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三年(282年)。林亿等序作《黄帝针灸甲乙经》。皇甫谧自序作《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2、肘后备急方晋·葛洪著,约成书于普咸和十六年(341  相似文献   

5.
皇甫谧是针灸发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也是魏晋时代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文史医历诸方面造诣精深,撰著宏富,见重于世。皇甫谧中年后在“病风加苦聋”的困境中,钻研医学,根据《针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论著,总结了魏晋以前针灸学的成就,“使事类相从”,“论其精要”,著成千百年来造福于人类的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本书久经实践检验,至今仍然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的指南。 我们在探索《腧穴学》教学法改革的过程中,从《针灸甲乙经》对经穴“头身分部,四肢分经”的编排法得到启发;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皇甫谧籍贯朝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代著名学者皇甫谧逝世1701周年的全国学术纪念会于1983年8月在兰州举行,因为甘肃是皇甫谧的故乡。作为甘肃人士,我们是非常自豪的。然而,皇甫谧的籍贯——东汉安定郡朝那县(朝,读音为zhū,朝那读如“朱那”),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学者们存在分歧意见。 从五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医史家认为是“甘肃灵台县”,或进一步指实为“灵台县朝那镇”。代表性书籍有:《中国医学史》(陈邦贤)、《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医学史》  相似文献   

7.
王叔和,名熙,叔和其字,晋代著名医学家,但关于其生平,医史界知之甚少,据唐·井伯宗《名医传》佚文,王叔和为西晋人,而近人又据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推测其为魏或吴太医令。现据《世说新语》及其注文等资料,对王叔和家世作一番考证,从而也为其生平研究提供一种...  相似文献   

8.
《晋书》是唐贞观年间房、乔等二十一人奉诏集体所撰,唐太宗也亲自参与编修,故卷前题为“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皇甫谧》载于《晋书》卷五十一,原文甚长,内容多与医学无关。本文系选取《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所节录原传的文。谧生平好学著书,不愿为官。中年患风痹证,因努力研究医学,尤其在针灸学方面,总结了前人成就,撰《黄帝针灸甲乙经》十二卷,奠定了我国针灸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张仲景诊王仲宣一案的真实性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有人对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述的张仲景诊王仲宣一案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这仅是皇甫谧“主观”、“夸大”、“虚构”出来的“故事”,应当“扬弃”。本文则认为本案真实性不容否认,并从皇甫谧著作的可信性;王仲宣生平及与仲景相会的可能性;麻风病确有“不治,二十年后便成大患”类型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指出:考证本案的真实性,对于了解仲景生平事迹及对认识某种特殊类型麻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导报》2012,(13):147-147
本刊讯(《中国医药导报》记者刘志学)4月5日,中国针灸学会在京宣布,该会将于8月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举办"首届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暨《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中药剂型历史渊源悠久,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就有"汤剂始于伊尹"的记载;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较为系统地记载了汤剂、栓剂、浸出制剂、丸剂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物制剂多达40余种,但这些在社会日益进步的[1]  相似文献   

12.
《针灸甲乙经》系西晋皇甫谧所编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书成于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本书对晋以后中国针灸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即在国外也有崇高地  相似文献   

13.
三国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左思撰著的《三都赋》,时由文学家皇甫谧作序,张载作注,面世后便广为传播。后来贵族富豪们附庸风雅,也纷纷加入了传抄的行列,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货吃紧,纸张的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典故。作序者皇甫谧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中国最杰出的针灸学家。皇甫谧(215—282),幼名静,字士安,晚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皇甫谧自幼过继于其叔父,居住在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他年少时顽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以悲天悯人的思想感情与继承发扬的大无畏精神,“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然而《伤寒杂病论》问世不久即散失不全,幸赖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集遗失之论而撰次之,乃传于世。“张经王传”,叔和功劳与日月同辉,若无叔和撰次整理,则旷世巨著早已湮没无闻矣。经叔和撰次仲景之书,魏、晋学者及医家皇甫谧亲见之。《针灸甲乙经·序》云:“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自皇甫谧至金成无己凡八百余年,其间医家…  相似文献   

15.
引证医史资料并结合相关案例,说明皇甫谧等8位医家“弃儒从医”的原因、经过,着重介绍其医学成绩、学术主张及主要著述。  相似文献   

16.
在华主席“抓纲治国”伟大战略决策鼓舞下,我院承担的《针灸甲乙经》校释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针灸甲乙经》是西晋皇甫谧编纂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它总结了汉代以前针灸疗法的丰富经验,不仅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而且对国外针灸的研究也有极大的影响。但因作品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不易阅读。通过校释,使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古为今用,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心理问题相对高发,但是临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却是方法单调。为了改善心理治疗的现状,丰富完善心理治疗的方法,重新审视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的精髓思想与治疗方法及其对心理治疗的意义,并将其精华引入现代心理治疗之中,利用针刺法、穴位按摩法、腧穴等多种方法治疗或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同时,尝试针刺与音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以提高心理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神阙穴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阙穴又称脐中,“气舍”、“下丹田”、“命蒂”。近年来笔者对该穴进行探讨,现概述如下。1历代医家对神阙穴的认识神阙穴始见于《素问·气穴论》,但最早提出“神阙”二字的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素问·气穴论》曰:“藏俞五十穴,……齐一穴,……针之所由...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学术界多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今本《针经》(《灵枢》)《素问》即《内经》之见,并认为《黄帝外经》散佚已久。而考察历代史志可知,随着《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渐失记载,《黄帝素问》《黄帝针经》两个系统的传承脉络日益清晰,至《清史稿·艺文志》所载书目,《素问》《...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秦汉之时,迄今已二千四百余年了。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基础,确定了祖国医学的辩证唯物的哲学思想。中国历代名医大家之学,如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刘完素、李东垣、朱震亨、叶天士等人之医学成就无不源之此书,至今其仍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故被历代医家奉若神明,一直雄居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对其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