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中的表达,探讨其滤过分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及正常对照28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三组,即UACR〈30mg/g的正常蛋白尿组64例,30mg/g≤UACR〈300m晚的微量白蛋白尿组36例,UACR≥300mg/g的大量白蛋白尿组18例。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尿中的NGAL的含量,常规方法测定血、尿肌酐等其它常用临床指标,按照BdignanoD提出公式计算NGAL滤过分数(FeNGAL),按照Macisaac公式估算GFR,统计分析FeNGAL与常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DM患者FeNGA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呈递增改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2)FeNGAL与胱抑素C、UACR成正相关(R分别为0.279,0.485),与eGFR成负相关(R=-0.235)。结论FeNGAL可早期反映DM患者肾脏损害程度,且优于尿微量白蛋白及单一血、尿NGAL。  相似文献   

2.
谢枫 《海峡药学》2009,21(5):145-14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用酶免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24h尿中TGF-β1浓度,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值明显升高(P〈0.01)。同时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B1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24h TGF-β1在正常蛋白尿组病人已明显升高(P〈0.05).并随着肾脏疾病的加重,尿TGF-β1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中会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清、24h尿TGF-β1含量随着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建香  黄益麒  沈伟钢 《江苏医药》2023,(11):1136-1139+114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白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8例T2DM合并DN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根据UACR将T2DM合并DN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A1)组(UACR<3 mg/g, 64例)、微量白蛋白尿(A2)组(3 mg/g≤UACR<30 mg/g, 52例)和大量白蛋白尿(A3)组(UACR≥30 mg/g, 22例)。根据估计肾小球过滤率(eGFR)将T2DM合并DN患者分为B1组(eGFR≥60 mL·min-1·1.73 m-2,90例)和B2组(eGFR<60 mL·min-1·1.73 m-2,48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UACR和eGFR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DN患者白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A1组比较,A2组和A3组糖尿病病程较长,幽门螺杆菌(Hp)感染比例、UACR、SCr、BUN、同型半胱氨酸(Hcy)、HbA1c、...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和左旋氨氯地平2.5mg/d,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氢氯噻嗪12.5mg/d,控制血压及消退蛋白尿,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白蛋白总量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A、B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1),A组下降[(28.1±1.9)/(32.6±3.9)mmHg]与B组下降[(27.8±3.1)/(31.8±1.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尿蛋白均下降,但A组下降[(0.79±0.09)g/24h]较B组[(0.41±0.13)g/24h]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合用能较平稳降低血压,显著减少尿蛋白,有效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hs—CRP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从而能在疾病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阻止病情向不可逆蛋白尿阶段发展。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筛选排泄率低于30mg/24h及介于30~300mg/24h者,各30例,分别成立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同时建立含30例健康人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hs—CRP的含量。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有P〈0.01),微量蛋白尿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1)。结论hs—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关联紧密。  相似文献   

6.
白大衣性高血压及蒙面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白大衣性高血压及蒙面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状况。方法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白大衣性高血压组(B组)、蒙面高血压组(C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D组),检查各组的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并作比较。结果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C组[颈动脉内膜厚度(mm):(0.7±0.1)vs(0.5±0.1),(0.6±0.1),(0.6±0.1);82微球蛋白(mg/L):(1.9±0.6)vs(0.8±0.1),(0.9±0.1),(1.3±0.1);微量白蛋白(mg/L):(43.4±7.2)vs(4.5±0.6),(4.7±0.6),(31.7±8.8);P〈0.01];C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B组[颈动脉内膜厚度(mm):(0.6±0.1)vs(0.5±0.1),(0.6±0.1);β2微球蛋白(mg/L):(1.3±0.1)vs(0.8±0.1),(0.9±0.1);微量白蛋白(mg/L):(31、7±8.8)vs(4.5±0.6),(4.7±0.6);均P〈0.05];B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mm)显著高于A组[(0.6±0.1)vs(0.5±0.1);P〈0.01],但是两组间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0.1)mm vs(0.8±0.1)mm;(4.7±0.6)mg/Lvs(4.5±0.6)mg/L;P〉0.05];B组、C组、D组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84.3±16.8)g/m^2,(91.0±18.7)g/m^2,(91.4±24.7)g/m^2 vs(71.6±18.4)g/m^2;均P〈0.05],但是他们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蒙面高血压患者白昼收缩压(SBP)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直线相关;白昼舒张压(DBP)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及尿β2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水平直线相关。结论白大衣性高血压及蒙面高血压均可导致一定程度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正常人30例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合并微量蛋白尿组及合并大量蛋白尿组,各30例)。检测受试者的血清抵抗素、Hs—CRP水平,并分析二者与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合并大量蛋白尿组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抵抗素与Hs—CRP、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67,0.61;均P〈0.01)。结论血清抵抗素、Hs-CRP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二者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内科门诊就诊的185例血尿酸升高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血尿酸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73.51±54.87)mg/L、血肌酐(83.60±18.09)μmol/L、血尿素氮(5.31±1.92)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18.02±13.61)mg/L、血肌酐(67.84±15.84)I,zmol/L、血尿素氮(4.67±1.7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随病程延长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正相关(P分别为0.005、0.034、0.042)。结论血尿酸升高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早期干预有助于防治高尿酸致。肾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尿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40)和微量清蛋白尿组(n=60)。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AG)水平,并分析hsCRP和α1-AAG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的UAER、血清hsCRP、α1-AAG水平和SBP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6.585,7.383,2.896,9.989)。2型糖尿病患者UAER与血清hsCRP(1=0.410,P〈0.01)和α1-AAG(1=0.670,P〈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α1-AAG和SDP是UAER独立预期因子,均P〈0.01(γ=0.630,0.69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8例,以患者人院后次日24h尿液内白蛋白含量为依据将其分为阳性组(白蛋白含量≥30mg/24h)和阴性组(白蛋白含量〈30mg/24h)各49例。对比观察2组血清尿酸水平、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白蛋白阳性组患者血清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尿酸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蛋白尿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自蛋白尿阴性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高血压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128例高血压肾病组、112例高血压组、12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用常规生化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在对照组和高血压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肾病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在对照组和高血压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肾病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TGF-β1、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监护,可以及早发现肾功能损害、及早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患者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四组:(1)糖尿病非肾病组(DM组,UACR〈30 mg/g)30例;(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UACR 30-300 mg/g)26例;(3)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UACR〉300 mg/g,血清肌酐(SCr)〈133μmol/L]36例;(4)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组(DN3组,UACR〉300 mg/g,SCr≥133μmol/L)32例。测定血清Hcy、SCr、BU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组检测指标结果比较,Hcy、SCr、BUN水平均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升高趋势。Hcy水平在DM组和DN1组、DN2组、DN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UACR水平呈正相关(r=0.546,P〈0.05),SCr水平与Hcy呈正相关(r=0.361,P<0.05),HbA1c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203,P<0.05)。结论 Hcy高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尿白蛋白/肌酐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d或瑞舒伐他汀10mg/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cfP-WV和尿白蛋白/肌酐较治疗前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使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尿白蛋白/肌酐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转化生长因子p(TGF-β)1信号转导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抗氯化汞中毒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FZHY组)与维生素E组(Vit.E组),以8mg/kg氯化汞水溶液灌胃9周制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开始扶正化瘀方组以扶正化瘀方4.6g/kg大鼠体重灌胃,Vit.E组以100mg,kg大鼠体重VitE水溶液灌胃,1次/天,共9周。免疫荧光法观察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TGF-β1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TGF-β1、TβR-1、Smad2、P-Smad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扶正化瘀方干预后其表达明显升高;模型组α-SMA、TGF-β1、TBR—1、P—Smad2表达明显升高,扶正化瘀方干预能降低其表达。各组大鼠Smad2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扶正化瘀方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与抑制纤维化肾脏TGF-β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下调Smad2活性,抑制TGF—β/Smads病理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PKB)的影响,探讨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50只12周龄收缩压大于150mmHg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肝益水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0.8、5.4、2.7g/kg)和阳性对照药厄贝沙坦组(0.015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Wistar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ig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共12周。给药前和给药12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UMA)浓度;末次给药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和PI3K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PKB的浓度。结果养肝益水颗粒有效地降低了UMA浓度和肾脏组织TGF-β1;升高了肾脏组织PI3K和PKB水平。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对高血压的早期肾损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1、PI3K和PKB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HsP患儿,其中HSPN患儿32例,在HSPN中单纯性血尿13例,蛋白尿19例,肾功能不全12例,肾脏活检依据ISKDC病理分级,其中Ⅰ~Ⅱ级11例,Ⅲ~Ⅵ级17例。正常对照儿童100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并鉴定其基因型。结果:@HS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间ACE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SPN组中,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7);②在HSPN中,DD基因型在表现有大量蛋白尿(尿蛋白〉50mg/24h)、明显血尿(镜检RBC〉3+/HP)及非轻度肾脏病理损害(Ⅲ~Ⅵ级)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肾功能正常组(尿肌酐〈1.5mg/d1)和肾功能不全组(尿肌酐〉1.5mg/d1)中,ACE基因型分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SP的发病及其HSPN肾功能的改变无关,但可能与HSPN的发病、血尿、蛋白尿及肾脏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hs-CRP、MMP-9和TGF-β1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40 mg·d^-1口服,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d^-1口服,治疗6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hs-CRP、MMP-9、TGF-β1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LDL-C、MMP-9以及hs-CRP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前后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DL-C、MMP-9以及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的达标率及强化达标率为93.33%,6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33.33%,P〈0.05)。结论 服用辛伐他汀6个月能够降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且强化降脂治疗方案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肾病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19例,UAER〈2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UAER20~200μg/min;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的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IL-6)的含量,用透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RP)。结果3组血清TNF-α、IL-6、CRP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血清TNF-α、IL-6、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并随着糖尿病肾病程度的加重而逐步升高。结论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炎性因子的监测有益于老年糖尿病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对哮喘气道重塑模型气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哮喘模型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哮喘模型罗格列酮干预组(D组),每组8只。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TGF-β1的浓度,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C、D2组小鼠的TGF-β1表达、气道平滑肌(ASM)和上皮厚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平滑肌增生肥大,减少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pha。TGF-α)血清水平,探讨TGF—α作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害严重程度或再生情况及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ESA方法对2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清TGF-α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4),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2)不同预后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α水平存在差异,有效组(包括临床治愈出院、好转出院)血清TG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3),无效组(包括过渡到肝移植、自动出院、死亡)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67)。慢性重型肝炎有效组血清TGF-α含量在恢复期(治疗一个月或出院时)比入院时明显升高(P=0.032),而无效组在治疗后(出院或临终前)测TGF-α含量较入院时略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331)。血清TGF-α含量与甲胎蛋白(AFP)呈正相关,rs=0.763,P=0.000。结论①不同预后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α水平存在差异;②血清TGF-α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细胞的再生情况;③血清TGF-α水平有可能成为估计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