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妇焦虑与相关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分娩期产妇焦虑状态与血液中3-0-甲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催乳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至5月成功阴道分娩、孕足月、单胎、无产科合并症,既往无精神病史产妇52例,根据HAD量表分成焦虑组(22例)和无焦虑组(30例),宫口开全时抽产妇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3-0-甲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催乳素水平。结果:焦虑组产妇血液中3-0-甲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高于无焦虑组(P<0.001),而血液中催产素及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无焦虑组(P<0.001);产妇焦虑评分与血液中3-0-甲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呈正相关(P<0.001),与血液中催产素及催乳素呈负相关(P<0.001);焦虑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4种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以为分娩期产妇焦虑提供神经生化方面病因学的基础,积极防治产妇焦虑,可以降低因为产妇情绪异常而产生的产科不良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术后未育者的精子穿卵率作远期观察。方法 :1双侧经髂窝或经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2人精子去透明带地鼠卵穿透试验 (SPA)。结果 :2 9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 ,术后 1 .5~ 2年随访仍未育 ,作 SPA,与术前 SPA穿卵率对比 ,精索静脉曲张 °组 (n=1 7)有 7例改善了穿卵率 ,精索静脉曲张 °组 (n=1 2 )有 2例改善了穿卵率。但两组穿卵率的升高幅度不大。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术后较长时间仍未育者 ,虽部份患者的精子穿卵率已有改善 ,但穿卵率的增加程度不高。术前精索静脉曲张严重的患者 ,术后可能难以提高穿卵率。应建立 SPA对患者术后精子受精能力作评估 ,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导致大鼠附睾功能降低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雄性Wister大鼠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为实验组(n=11)并以假手术为对照组(n=9),免疫组化法检测附睾上皮p53的表达,DTNB法检测附睾中肉毒碱的含量,以5-甲基苯二酚法检测附睾中唾液酸的含量。结果:大鼠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建立后的d28,实验组左侧附睾上皮p5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附睾中唾液酸、肉毒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53在精索静脉曲张后附睾功能降低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诱导大鼠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附睾的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左侧精索静脉主干结扎和左肾静脉部分结扎诱导SD 大鼠精索静脉曲张,并对其睾丸、附睾的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睾丸曲细精管病变为双侧性,病变曲细精管与正常曲细精管成片交错存在,呈典型的“斑点样“表现。最主要的病变是精子成熟障碍,其次为精子细胞及精母细胞提前释放入管腔;睾丸病变程度与静脉曲张程度无相关关系(P>0.05);左右睾丸病变程度也无显著差异(P>0.05);精索静脉主干结扎与肾静脉部分结扎所致睾丸病变相同(P>0.05),且两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光镜下附睾上皮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对性激素和精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型、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对精液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A组)、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B组)、正常生育者(C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测定法(ELISA)测定其外周血性激素水平,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测定精子密度、活动精子、前向运动精子、快速前向运动精子以及畸形精子百分率。结果:①A组与C组比较,FSH、LH明显升高,而T明显下降(P<0.05),B组与C组,以及A组与B组之间FSH、L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与B组与C组比较,精子密度、活动精子、前向运动精子、快速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有明显下降,畸形精子百分率升高(P<0.05),同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越重,其对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及精液参数影响越大。早期发现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对治疗男性不育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择期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中出现的低血压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由此探讨解决方案。 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CSEA下的单胎妊娠患者240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以低血压的发生例次作为因变量,以容量控制、升压药(苯肾上腺素)的使用方式、麻醉药物种类、测量血压的间隔时间以及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总量、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与苯肾上腺素的总量、术中硬膜外用药量、麻醉前液体入量、液体总入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产妇痛觉阻滞平面到达胸6时的触觉阻滞平面、压觉阻滞平面等共18项为自变量。按苯肾上腺素的3种使用方式重新分为3组:不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产妇低血压发生例次及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pH值、碱过剩(base excess, BE)值与1 min Apgar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低血压发生例次=0.218-34.206×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1.096×苯肾上腺素总量-0.214×麻醉用药种类。不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组,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3组中低血压发生例次分别为3.53±2.02,2.76±1.81,0.88±1.17;预防性使用+持续使用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例次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1)各组新生儿的pH值、BE值、1 min 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麻醉注药时,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1 μg/kg、并继以0.25~0.35 μg/(kg·min)的剂量维持,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稳定。 结论择期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苯肾上腺素的持续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肌瘤发生和肌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手术中暴露子宫静脉后,抽取子宫静脉血3ml,同时抽取非输液肢体外周静脉血3ml。抽取配对正常妇女外周静脉血3ml。ELISA法测定VEGF水平。测量子宫重量、肌瘤总重量、肌瘤数目和最大肌瘤最大径线值。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子宫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VEGF水平分别为159.38±25.63pg/ml和76.35±26.61pg/ml,对照人群外周静脉血VEGF水平为42.53±29.47pg/ml。子宫静脉血中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19),子宫肌瘤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外周静脉血的VEGF水平(P=0.013)。子宫重量、肌瘤总重量、肌瘤数目、最大肌瘤最大径线都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静脉和外周静脉VEGF呈显著正相关。结论:VEGF可能参与了子宫肌瘤的生长和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宫内节育器对大鼠子宫组织中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影响,本文用改良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置器大鼠子宫组织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含量。结果发现放置不锈钢IUD置器侧和放置铜IUD置器侧子宫NE含量均较对照侧显著下降(P<0.01)。而子宫组织中E含量在各组置器侧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IUD作为异物非但使大鼠子宫肌层和内膜呈现明显的形态学变化,而且对子宫组织中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功能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兔输卵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受体与收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离体兔输卵管平滑肌制备,比较输卵管各部(峡部和壶腹部)环肌和纵肌的肾上腺素受体效应及性激素状态的影响。经雌激素处理的兔输卵管峡部环肌和纵肌,对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和苯肾上腺素(PEP)均能产生浓度依赖性收缩反应,α-受体阻断剂则能对抗之。三种激动剂的pD_2值,顺序为Adr>NA>PEP。三种受体阻断剂对抗NA在兔输卵管峡部平滑肌引起收缩效应的pA_2值,顺序为酚妥拉明(Phen)≥哌唑嗪(Praz)>育亨宾(yoh)。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宁不影响Adr、NA和PEP所产生的收缩效应;心得安则对上述激动剂的兴奋效应具有明显非特异性抑制作用。孕激素处理的兔输卵管平滑肌,对不同浓度NA的收缩反应(包括E_(Amax))以及NA的pD_2值,均较雌激素处理组为低。提示孕激素可能降低α-激动剂与兔输卵管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和/或减少受体数目。  相似文献   

10.
白刚  李宏军 《生殖与避孕》2012,32(6):398-402
男性不育与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同为育龄男性常见疾病,并经常伴发,两者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论述了男性不育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及精索静脉曲张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机制。全面介绍了男性不育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问题,主要包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重点介绍了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疗效、适应证、手术方法、预后及手术改善精液质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子宫腺肌病(腺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1)测定32例卵巢内异症手术患者(内异症组)的静脉血,卵巢囊肿组织及囊液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微量元素硒(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E)的水平;(2)测定23例腺肌病手术患者(腺肌病组)的静脉血、子宫肌层组织的LPO、Se、SOD、VE的水平.另外选取30例单纯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1)内异症组静脉血、卵巢组织中LPO水平为(6.357±1.251)μmol/L、(3.735±1.546)nmol/g蛋白,高于对照组的(3.547±1.640)μmol/L、(1.105±0.653)nmol/g蛋白(P<0.01);Se、SOD、V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0.05).(2)内异症组卵巢囊液中LPO水平高于自身静脉血及对照组静脉血(P<0.01);(3)腺肌病组静脉血及子宫层肌组织LPO水平为(5.882±1.711)μmol/L及LPO水平(2.937±1.577)nmol/g蛋白,高于对照组的(3.547±1.640)μmol/L及(1.754±0.833)nmol/g蛋白(P<0.01);静脉血Se、VE、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子宫肌层组织中Se、V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子宫肌层组织中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异症及腺肌病的发病与氧自由基的代谢失衡有关;与LPO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妊高征患者子宫静脉血中血管活性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妊高征 (PIH)患者外周血及子宫静脉血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改变 ,判断胎盘是否是其改变的原因。方法 :分别于剖宫产手术前及手术中抽取PIH患者及正常孕妇外周血及子宫静脉血 ,测定血中NO及ET水平。结果 :PIH组外周血ET水平与子宫静脉血E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IH组外周血NO水平与子宫静脉血N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正常晚孕组外周血ET水平与子宫静脉血E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正常晚孕组外周血NO水平与子宫静脉血N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与正常晚孕组比较 ,PIH组血中ET、NO水平均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①PIH患者血中NO水平高于正常孕妇。②PIH患者的子宫、胎盘血管系统的功能亦遭到破坏 ,此改变为全身改变的一部分 ,不是血中NO、ET升高的原因。③PIH患者血中NO、ET水平升高是发病的环节 ,而不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妊娠晚期或足月重度妊高征孕妇32例为研究对象(PIH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30例为对照组;用生化法测定胎盘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母血及脐血一氧化氮(NO)的终末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_2~-/NO_3~-)含量。结果 PIH组胎盘组织NOS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IH组母亲静脉血及脐静脉血NO_2~-/NO_3~-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内母亲静脉血NO_2~-/NO_3~-含量较脐静脉血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NO合成障碍可能在PIH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母血和脐血中NO_2~-/NO_3~-含量无明显差异,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线粒体病变活性氧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线粒体损害的活性氧 (ROS)机制。方法 :将精索静脉曲张模型组 (VG)和假手术组 (SOG) Wistar大鼠于术后 3个月 ,取双侧睾丸 ,制作超薄切片和分离线粒体 ,各指标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 :VG左、右侧睾丸线粒体丙二醛 (MDA)含量分别高于 SOG(P<0 .0 1 ) ,Na+ - K+ - ATPase、Ca2 + - ATPase、GSH- Px活力分别低于 SOG(P<0 .0 1 ,P<0 .0 5 ) ,SOD活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相关检验显示 VG左侧睾丸线粒体的MDA含量分别与其 Na+ - K+ - ATPase、Ca2 + - ATPase、GSH- Px活力呈负相关 (r=- 0 .71 8,r=- 0 .6 5 6 ,r=- 0 .6 3 6 ,P<0 .0 5 )。电镜发现 :精索静脉曲张大鼠双侧睾丸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以线粒体改变为主要特征 ,且静脉结扎侧较重。结论 :静索静脉曲张时线粒体 ROS产生增加、清除发生障碍 ,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变将导致睾丸功能紊乱 ,进而造成不育  相似文献   

15.
<正> 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释放Cu~(3+),提高了避孕效果;但是出血这一副反应也有所加剧。究竟出血原因何在,尚未研究清楚。近来的报道证明10~(-5)~10~(-4)MCu~(2+)有刺激大鼠子宫匀浆合成PGF_(2α)的作用。另外还证明子宫中去甲肾上腺素在兴奋α受体时,也能刺激子宫合成PGE_2和PGF_(2α),所以Cu~(2+)和子宫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有关。我们曾经报道Cu~(2+)和IUD会改变子宫内膜对于PGs、雌二醇的细胞摄取功能和PGE_2受体含量的变化。本文则进一步探讨Cu~(2+)对于人体子宫内膜摄取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影响,并从中分析了Cu-IUD 造成出血副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部分结扎大鼠左肾静脉建立精索静脉曲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大部分动物于结扎后两月出现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68.8%)。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阳性率持续升高(阳性率:25~86.2%),而对照组只出现间断阳性。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果提示:精索静脉曲张能够导致自身抗精子抗体产生,是造成不育的又一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泌乳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取月经增生期因子宫肌瘤来院要求手术的患者30例,B超测定子宫肌瘤的大小(3径a、b、c)及数目,在手术麻醉以前抽取上肢外周静脉血3ml,术中抽取子宫静脉血3ml,同时抽取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3ml,分别测雌激素(E2)、孕激素(P)、泌乳素(PRL)的含量,术后取子宫肌瘤组织、肌层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泌乳素受体(PRL-R).结果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子宫静脉血PRL、E2较外周静脉血中升高(P<0.01),孕激素(P)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外周静脉血PRL较术前升高(P<0.01),E2、P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子宫静脉血中PRL水平与肌瘤体积呈正相关(r=0.431,P<0.05);在肌瘤组织、肌层组织及内膜组织中均发现有PRL-R表达,但肌瘤组织比肌层组织中有更强的表达(u=2.260 P<0.05).子宫静脉血中PRL水平与肌瘤组织中PRL-R呈正相关(r=0.643,P<0.01).结论PRL通过泌乳素受体促进肌瘤细胞的增殖,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缓慢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常规麻醉诱导插管,术中维持右美托咪定分别为0.2μg/kg/h(D1组)、0.4μg/kg/h(D2组)、0.6μg/kg/h(D3组)至术毕前10 min;对照组C组为生理盐水。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1)、术毕气管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15 min(T4)的HR、MBP、SPO2、PECO2,取静脉血,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与T1相比较,C、D1组T2、T3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 0.05);与C组T2、T3同时点比较,D3组MAP和HR明显降低(P 0.05)。与T1相比较,C、D1组T2、T3、T4时点血糖升高(P 0.05)。与T1相比较,C、D1组T2、T3、T4时点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升高(P 0.05),尤以T2升高最明显(P 0.05),与C组相比较,D2、D3组T2、T3时点皮质醇轻度升高(P 0.05)。D3组血压过低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术中维持0.4μg/kg/h能有效抑制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且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早在1947年Sawyer等报告,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双苄胺能抑制兔的诱发排卵,脑室注入去甲肾上腺素(NE)则可诱发排卵。提示中枢神经介质在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GTH)的分泌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大量资料都支持这一见解。虽然大部分研究是关于黄体生成素(LH)的,卵泡刺激素(FSH)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硫酸镁治疗胎儿生长迟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Tan Y  Zhang W  Lu B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4-666
目的 探讨胎儿生长迟缓 (intrauterinegrowthretardation ,IUGR)孕妇的静脉血与新生儿脐静脉血中镁离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 将 39例IUGR孕妇随机分为治疗 1组 14例 ,治疗 2组 14例 ,未治疗组 11例。治疗 1组用 10 %葡萄糖 5 0 0ml 复方丹参液 14ml 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静脉滴注 ;治疗 2组除有与治疗 1组相同的处方外 ,再加用 5 %葡萄糖 5 0 0ml 2 5 %硫酸镁 2 0ml静脉滴注 ,并以同期分娩的 12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定 4组孕妇的肘静脉血和新生儿脐静脉血中的镁离子含量。结果 治疗 1组孕妇静脉血中镁离子含量[(0 6 9± 0 0 5 )mmol/L]和未治疗组 [(0 6 8± 0 0 2 )mmol/L]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和治疗 2组 [(1 0 6± 0 0 9)mmol/L]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新生儿脐血镁离子含量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对照组和治疗 2组、未治疗组和治疗 1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各组间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各组胎盘重量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各组新生儿体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镁缺乏是IUGR发生的原因之一 ,中晚期孕妇适量补充镁有预防和治疗IUGR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