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儿同指顺行指动脉神经蒂皮瓣修复指端(腹)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对46例小儿指端(腹)缺损的患儿应用同指顺行指动脉神经蒂皮瓣进行修复,其中25例切取时保留甲床神经分支。46例中,指端缺损24例,指腹缺损22例,皮肤缺损面积0.5 cm ×1.0 cm~0.8 cm ×1.0 cm。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8岁。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选择保留和不保留甲床神经分支病例各10例,经1~3年随访,皮瓣外形饱满,色泽、出汗正常,供受区仅有线样瘢痕。16例甲床者指甲发育正常,无甲板分离及勾甲畸形,4例出现轻度甲纵脊或横纹。两点辨别觉正常,精细触觉恢复,手指无活动障碍。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同指顺行指动脉神经蒂皮瓣是修复小儿指端(腹)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神经修复小儿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神经修复9例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年龄:4~12岁(平均7.5岁).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2 cm×6 cm,最小6 cm×4.5 cm.供区创面行Ⅰ期全厚网状游离植皮.皮瓣携带的隐神经在足跟部与腓肠神经吻合.结果 所有的皮瓣完全存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随访1.5~4年,平均随访2.5年,皮瓣恢复了感觉,两点分辨觉为30~33 mm,受区未发生溃疡.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宜修复小儿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扩大的足背动脉内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共10例患儿足跟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男8例,女2例,年龄4~10岁.均为创伤所致.创面大小约6.5 cm×4.0 cm~9.5 cm×4.0 cm.10例小儿足跟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采用对侧扩大的足背动脉内侧皮瓣修复.7例皮瓣行交腿皮瓣转移修复,3例皮瓣行游离移植,供区创面采用游离植皮修复.术中把皮瓣内隐神经与受区隐神经吻合.结果 扩大的足背动脉内侧皮瓣范用约7.0 cm×4.5 cm~12.0 cm×4.5 cm.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8例获随访9~18个月,再造足跟两点辨别觉5~9mm,外形良好、无溃疡发生.结论 扩大的足背动脉内侧皮瓣可修复对侧足跟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该皮瓣是隐神经的绝对支配区,移植后可重建精细感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6月至2012年2月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7例,患儿年龄2~13岁,平均7岁;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3 cm×2cm~8cm×7 cm;受伤至手术时间1~5个月,平均2个月;切取皮瓣面积为3 cm ×2 cm~9 cm ×8 cm,皮瓣蒂长约4~7 cm(平均5 cm),筋膜蒂宽3.0 ~5.0 cm. 结果 37例患儿术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皮瓣周围皮缘部分坏死,6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部分皮下脂肪液化,均经换药后愈合;37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4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无臃肿,外形满意,功能、感觉良好,两点辨别觉正常,皮肤感觉恢复良好,能穿鞋正常行走. 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少,成功率高,是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吻合神经的臀股部带蒂皮瓣修复小儿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臀股部带蒂皮瓣修复8例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最大5.5 cm×16 cm,最小4.5 cm×15 cm.供区创面Ⅰ期直接缝合,皮瓣携带的股后皮神经,在足跟与腓肠神经吻合.结果 所有皮瓣完全存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平均随访2.5年,皮瓣恢复了感觉,两点分辨觉为13~16 mm,受区未发生溃疡.结论 带感觉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及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宜修复小儿足跟负重区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儿童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1年至今收治26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均采用腹部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cm×1cm~7cm×4.5cm。结果26例皮瓣全部顺利存活,经6~3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外观优良,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供皮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腹部带蒂皮瓣是修复儿童手部皮肤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14岁,平均11岁。新鲜创面8例,晚期感染创面12例。创面面积6cm×8cm~18cm×15cm,平均12cm×8cm,皮瓣切取范围7cm×8cm-18cm×16cm。结果2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5个月。移植组织全部成活20例,愈合时间12~18d,皮瓣供区可采用游离皮片移植,各种组织移植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以同趾或邻趾的趾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来修复分趾后趾蹼区的皮肤缺损.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共收治并趾多趾畸形49例,28例获得随访.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3~44个月,平均27.1个月.其中踇多趾畸形7例;并趾畸形21例,包括:第1、2趾并趾畸形5例,第2、3趾并趾畸形3例,第3、4趾并趾畸形4例,第4、5趾并趾畸形9例.所有患儿分趾后均采用趾动脉皮瓣修复趾蹼部皮肤缺损.供区趾体损伤面积较小,可直接缝合,无需植皮.结果 术后所有并趾畸形均得到了矫正,趾间获得很深的趾蹼和自然张开的弧度.出院后2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随访期间发现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无色差,伤指无疼痛,两点分辨率在4~10mm.结论 使用趾动脉皮瓣可完全修复并趾分趾后的软组织缺损而无需植皮,且供区可直接缝合,同时可有效地改善趾蹼外形,是修复足趾并趾分趾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修复方法约200余种。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阴囊纵隔带蒂皮瓣Ⅰ期修复尿道下裂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4例,年龄4~14a,平均7.5a。阴囊均发育良好,阴茎型8例,阴茎阴囊16例。修复长度2~5cm,平均4cm。出院时一期手术成功修复21例,并尿瘘2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再手术后治愈。 手术方法氯胺酮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阴茎头缝牵引线。距冠状沟0.5 cm处环形切口,于Buck筋膜浅层向阴茎根部剥离包皮,切除腹侧及尿道旁的纤维索带,彻底矫正阴茎下曲。测量尿道缺损长度,从阴囊纵隔切取矩形阴囊带蒂皮瓣,宽度1.5~2.0 cm,长度2~6cm,瓣长一般至正位开口再多取0.5cm,不应有张力。同侧阴囊皮肤按原设计线切开至肉膜,仔细分离到阴囊隔,以同法做对侧切口,将阴囊隔血管蒂皮瓣提起,对光相视可清晰看见隔内血管丛。  相似文献   

10.
1992年Masquelet等[1 ] 经过解剖研究提出皮神经伴行血管轴型皮瓣 ,可用于修复足踝部及胫前等局部软组织少 ,伤后常有骨和肌腱外露的常见损伤部位。我们于 1 996年 1月始 ,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小儿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 8例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5~ 1 5岁。其中车祸后踝周、足跟、胫前区软组织缺损 5例 ,跟底部电灼伤 2例 ,石膏压迫跟腱外露 1例。皮瓣最大 1 0cm× 6cm ,最小 5cm× 4cm。 7例皮瓣均完全存活。其中 1例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 ,坏死处…  相似文献   

11.
带蒂包皮岛状皮瓣在尿道下裂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总结带蒂包皮岛状皮瓣在尿道下裂再次手术中应用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其并发症.方法 2005年9月-2009年12月本院应用带蒂包皮岛状皮瓣再次手术治疗尿道下裂再次手术患儿35例,年龄3~15岁.其中22例为第2次手术,9例为第3次手术,4例为第4次手术,所有病例尿道局部瘢痕增生明显或尿道板已被破坏.手术方式分为2种:应用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术式)24例,应用岛状皮瓣管状尿道成形法(Duckett术式)11例.带蒂包皮岛状皮瓣长度为1~4 cm,新尿道采用F8或F10号的硅胶气囊尿管作为支架管,术后10~14 d拔除.结果 35例中27例(77.1%)一次手术成功,阴茎伸直良好,外形美观,排尿正常,成功率为77.1%.术后并发症:尿瘘6例,5例已行尿瘘修补,痊愈,1例等待修补;尿道狭窄2例,1例先行尿道狭窄处尿道造瘘,然后再次行尿瘘修补,痊愈,另1例已行尿道造瘘等待修补.结论 带蒂包皮岛状皮瓣可应用于尿道下裂再次手术,术后阴茎外形美观,但需注意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而且手术操作较复杂,有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道板旁筋膜联合背侧带蒂转移筋膜瓣多重叠加覆盖尿道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的94例行Snodgrass修复手术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1月龄至4岁,中位年龄2岁5个月;冠状沟型下裂28例,阴茎体型下裂66例;伴有轻度到中度下弯,尿道板发育较好。所有患儿均采用尿道板旁筋膜左右折叠双重覆盖尿道后,联合背侧带蒂转移筋膜瓣再次左右叠加覆盖尿道,从而达到多重筋膜瓣覆盖尿道的目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1.5~2.8 cm,平均2.1 cm。结果随访6~24个月,12例患儿术后出现腹侧皮瓣局部颜色暗沉、表皮脱落,其中逐渐愈合无尿瘘9例,出现尿瘘3例(3.19%)。结论在尿道下裂Snodgrass术中采用尿道板旁筋膜联合背侧带蒂转移筋膜瓣多重叠加覆盖尿道技术,明显增加了尿道覆盖层次,且就地取材,皮瓣血运良好,操作便捷,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尿瘘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儿童鞭炮伤的早期拇、手指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儿童鞭炮炸伤拇、手指缺损行早期再造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 对14例儿童手部鞭炮伤,行急性、亚急性再造13个拇指、3个手指、其中单纯Mu甲瓣再造拇指1例,单纯第二足趾中远节再造拇指1例,改良Mu甲瓣加足背皮瓣再造拇指4例,第二践趾加足背皮瓣再造拇指5例,足背皮瓣加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趾再造食指1例,双足第二趾加足背皮瓣组合移植再造拇、环指1例,一足以改良Mu甲瓣加皮瓣、另一足第二趾组合移植再造拇指中指1例。再造指全部存活。11例12指随访1-5年半,观察再造指外形,并根据2000年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评定各再造指的功能。结果 再造指手指外形发育良好,其中以Mu甲瓣再造的6个拇指外形逼真,以第二足趾再造的的拇指较正常细小,再造手指外形尚可。按评定标准再造手指功能优良7例,良4例,可1例。供足均无明显不适。结论 早期拇、手指再造是儿童手部鞭炮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带蒂阴囊中缝带蒂皮瓣转移覆盖技术在治疗尿道下裂病例多次手术后皮肤缺损中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集我院12例患儿,年龄5~15岁,平均8.4岁.均为外院多次尿道下裂术后失败患儿.为再次治疗入我院.所有患儿均接受口腔黏膜镶嵌尿道成形术一次完成手术.完成尿道重塑后,在阴囊皮肤血供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经多次术后皮瓣遭严重破坏而不足的患儿,采用阴囊中缝皮瓣游离,转移覆盖于阴茎腹侧创面皮肤缺损处.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12例患儿全部获得随访,所有患儿皮瓣完全成活,无尿道瘘及尿道憩室,术后2周出现尿道狭窄1例.接受会阴尿道镜检查,确定为口腔黏膜与原尿道吻合口狭窄,扩张后治愈.长期随访患儿阴茎下弯矫正满意,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正位,排尿通畅,无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阴茎及阴囊外观满意.结论 对于接受多次尿道下裂修补术后需要重新接受手术的患儿,由于多次手术对阴茎皮瓣破坏严重,再次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时,我们选择游离带蒂阴囊中缝皮瓣覆盖新尿道,较传统上阴茎阴囊皮肤覆盖新尿道的张力较低,覆盖范围广并避免了皮肤的臃肿感.该手术方法简单,操作难度不高,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外形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报道8例以胫前动脉为蒂的足背或小腿外侧皮瓣翻转移位修复小儿小腿及足部软组织损伤,所有皮瓣全部成活。该皮瓣的优点是:其血管行走方向恒定,血管蒂有足够长度,皮瓣大小、形态可自由设计选择,血供丰富,血管分支多,适合于各种小腿和足部大面积深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应用阴囊纵隔带蒂皮管法治疗儿童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 尿道下裂121例,手术矫正阴茎下弯后,于尿道口近端取宽1cm~1.5cm的带血管蒂皮瓣,包绕硅胶管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成新尿道。结果 手术121例,成功107例,成功率为(88.5%)。术后尿瘘14例,尿道狭窄5例,憩室3例,尿道内毛发2例,尿道内结石1例。结论 阴囊纵隔皮管法尿道成形术皮瓣血运好,易成活,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适合于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口位于阴茎根部或阴茎阴囊交界型尿道下裂。但术后阴茎外观不十分满意且有尿道长毛发和结石可能,故选用此法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