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7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4.06±4.62)ml少于对照组的(66.47±5.46)ml,手术时间(63.46±10.35)min、术后住院时间(6.67±2.16)d短于对照组的(94.38±12.36)min、(10.34±3.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通过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之后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对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来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以后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以后同期进行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5.00%(30/4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42),对照组为17.50%(7/40),P <0.05;观察组的疼痛状况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时通过经皮肝胆穿刺引流以后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结合中西医疗法治疗老年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价值。方法 85例老年性ABP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于早期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缓解、肠胃功能恢复、生化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对于老年性ABP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6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各48例,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1例因胆囊三角区出血,镜下止血失败而中转开腹;1例术后伤口出现感染,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胆心反射5例,切口出血4例,胆管损伤、肠粘连各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也存在一些术后并发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沈育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12-213
目的观察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行胆囊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手术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92例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52例患者为腹腔镜组,采用开腹手术的胆囊炎患者40例为开腹组,对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开腹组CRP显著升高,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腹腔镜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开腹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5%(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对机体内环境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只要操作医师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操作水平,可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治疗价值。方法通过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及延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2.55±1.44)d明显短于对照组(22.72±2.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胰腺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术后3d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各项指标比较(P> 0.05)。结论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值得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序贯法将其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具有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和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情况,并与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方法 112例外科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F组)64例和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组)48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结果 F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M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术后肠粘连21例(43.8%),F组术后肠粘连4例(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切除手术中,腹腔镜优于开腹小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肠粘连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和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管拔管时间和再次取石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弹道探查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创伤较小,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和治疗胆囊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患有胆囊疾病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手术治疗方案行右上腹斜切口方式开腹,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方案穿刺孔方式腹腔镜手术。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入院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都要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并且腹腔镜手术的术后并发症肠粘连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各项统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疾病明显优于开腹胆囊手术的治疗,具有时间短、恢复快、粘连概率低等特点,所以腹腔镜胆囊手术组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5,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后行LC治疗)与对照组(n=35,直接行LC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情况(休克纠正、体温恢复、白细胞恢复、住院的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休克纠正、体温恢复、白细胞恢复、住院等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P<0.05)。结论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后LC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手术疗效及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式对患有高危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高危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胆囊摘除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胆囊炎手术治疗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胆囊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方式对患有高危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胆囊结石患者中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9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照组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而住院费用方面则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并发症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均有效,可根据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泰州市姜堰区官庄卫生院及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50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术切除胆囊,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进食时间、饮食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胀气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饮食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腹胀发生率、开塞露使用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更快更好,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今后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开腹进行胆囊切除,观察组患者则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胆囊的切除,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身体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建议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胆囊疾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于全身麻醉方式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诊胆囊疾病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输液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疗效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手术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