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外耳道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有些西药治疗效果虽好,久则产生副作用。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四川成都恩威世亨制药有限公司制《恩威牌洁尔阴》,治疗外耳道炎23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39例,年龄6~61岁,平均35.6岁;男121例,女118例;病程多为1~2周;单耳发病117例,双耳发病122例;轻者外耳道有渗出活、瘙痒,共151例;重者除以上症状外,外耳道皮肤红肿,表皮糜烂或结脓痴88例。二、治疗方法常规消毒耳廓外耳道皮肤,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分泌物,用干棉球擦干,用法尔阴药相片放入外耳道…  相似文献   

2.
在游泳或出汗使外耳道皮肤被浸渍时,细菌、病毒和真菌常侵入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炎。深海潜水时气压亦可使外耳道皮肤受损而易感染。耳环和眼镜架的过敏反应可致外耳炎及头皮脂溢性皮炎。最常见的是异位性外耳炎和湿疹性外耳炎及因刺激引起搔伤与继发感染。这类外耳炎仅局限于外耳道皮肤,而且疗效良好。 1963年,Meltzer和Kelemen描述了一种罕见的外耳道炎症情况。概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由绿脓杆菌引起,以软骨及骨的大片坏死为特征。此疾患有时为双侧性且常为慢性,病程数周至数月,伴剧烈耳痛、肿脓、压痛和渗出。软骨性与骨性外耳道间有典型的肉芽形成。糖尿病者尿糖长期存在且难以控制。有些患者出现小血管及大血管疾病。每例都检见绿脓杆菌。感染经  相似文献   

3.
1995年至2002年我们用硼醇氯霉素、考地松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323例,门诊跟踪治疗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4~73岁.双耳45例,单耳39例,急性62例,慢性22例,病史5d~1年.经检查诊为急性弥慢性外耳道炎,轻者外耳道皮肤轻度充血、肿胀、表面覆盖臭且黏稠的分泌物;重者皮肤糜烂,覆盖浆状脓性分泌物,外耳道有丘疹.慢性者外耳道皮肤增厚,管腔变窄,外耳道深部常积干碎屑或灰褐色分泌物.  相似文献   

4.
耳部炎性疾病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取23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患者外耳道深部或鼓室内脓性分泌物,行细菌及霉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206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34.9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38%)、绿脓杆菌(7.28%)、真菌 (18.45%)。药物敏感性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次之,真菌比例明显增高。不同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不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存在耐药性。对耳部炎性疾病应行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慢性外耳道炎是耳科常见病,我科于1994年5月,用无极膏治疗外耳道炎30例,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8~55岁;病史5天至4年;治疗时间3~12天。(无极膏厂家见后注明)。治疗方法将外耳道清净后用棉签蘸以无极膏均匀地涂在外耳道病变部位,一日一次。治疗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病变部位皮肤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病变部位皮肤稍红;无效:无改天。治疗结果治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2%。讨论无极膏含有薄荷、樟脑、冰片等六种成份,具有杀菌、消炎、止癌止痒、坑过敏等效。我种选治…  相似文献   

6.
慢性狭窄性外耳道炎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狭窄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00年收治的慢性狭窄性外耳道炎14例的诊治经验。结果 9例有外耳道炎或湿疹病史,3例有中耳炎病史,1例有醋酸溅入耳道史,1例无明显诱因。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71.4%)。10例经1次手术后治愈,3例行2次手术,1例3次手术。结论 慢性狭窄性外耳道炎临床少见,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彻底清除狭窄组织,成形骨性外耳道,用皮片或带蒂皮瓣裸露骨质,术后防止伤口感染和密切随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外耳炎是头颈部照射的常见并发症,治疗较为困难,有必要对其进行预防和及早诊治。作者报道了4例放疗继发外耳炎患者,观察到在照射第一周内,外耳道皮肤潮红,如继续放疗,则出现典型红斑,发生放射性皮炎,使皮肤发红、发热和水肿,形成水疱。继而皮肤剥脱,产生浆液,引起耳流脓。患者外耳道剧痛并流脓。有时可累及耳廓和周围皮肤。由于外耳道碎屑堆积可加重感染,引起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作者认为重要的是要排除其他促使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皮康霜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耳科较常见的疾病.它好发于夏季,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时,可迁延很长时间。我们从1998年4月~2000年11月,通过对48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治疗观察,发现患耳在显微镜下彻底洁耳后,再涂用皮康霜于患处,疗效很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48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男34例,女14例;双耳者9例。病程8天至1年;年龄21岁~63岁;就诊时多有耳闷塞、耳痒及听力下降,有时奇痒难忍。检查见外耳道深部均有白色、黄色或灰绿色薄膜或粉丝样霉苔。取少量霉苔于载玻片上,再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适…  相似文献   

9.
真菌性外耳炎:病原微生物为曲霉菌。患侧外耳道潮湿,常有灰白色和黑色的不定形碎屑, 并觉阻塞不适。治疗:彻底清洗外耳道,去除脱落的表皮,然后吹入磺胺粉剂,使之分布于外耳道和鼓膜。一般一次即可治愈,有时则需重复治疗。作者认为,这种疗法比常规的应用醋酸间甲酚酯(Crestin)或同类药物进行外耳道填塞更为舒适,且效果良好。慢性分泌型外耳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耳道轻微肿胀,无触痛,细菌培养价值不大。治疗:(1)将龙胆紫液涂于外耳道及鼓膜表面;  相似文献   

10.
外耳炎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外耳道是人体唯一被覆有上皮的盲管,其皮肤甚为软弱,加之有死亡的角化组织碎屑遂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基。②外耳道狭小、阴暗和潮湿,可为细菌生长的重要条件。③游泳者伴有近期耳部外伤或外耳道处于碱  相似文献   

11.
恶性外耳道炎(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2例非糖尿病非绿脓杆菌所致恶性外耳道炎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恶性外耳道炎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恶性外耳道炎患者均为男性,均无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亦无糖尿病的证据,均表现为外耳道的进行性坏死性炎症;例1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后已1年无复发,仍在随访中;例2为奇异变形杆菌,3次复发住院治疗后失访。结论:恶性外耳道炎可发生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急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局限性外耳道炎及急住弥漫性外耳道炎.我科自1980年1月至1995年9月使用本科名者中医林立开医师自制的疗疮散治疗急性外耳道炎1513例(1513耳),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门诊确认的急性外耳道炎病人,共1513例(1513耳,其中局限性外耳道炎9OI例(901耳);弥挺住外耳道炎612例(612耳),男983例,女530例,年龄l~65岁,其中1~20岁832例,21~40岁501例,41~65岁180例;病程1~6天,平均28天;两清均以耳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有畏寒、发热症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外耳疾病     
65-11-522.外耳道炎的预防和治疗 Jenkins, B. H. E E N T Monthly, 1964, 43, №1, 47~50(英文) 作者指出,在治疗和预防外耳道炎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耳道皮肤pH值:在健康人略偏酸性,当外耳道炎发作时,pH值介于7.1~7.8间,转为碱性。在碱性状态下耳道对细菌和霉菌的抵抗力大为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洁尔阴洗液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探讨霉菌性外耳道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霉菌性外耳道炎病人98例.患者治疗前全部进行外耳道脓液涂片或培养,确诊为霉菌感染.采用3%洁尔阴洗液进行耳部点药治疗,3~5滴/次,3次/日,脓液较多时,先用3%双氧水洗耳并擦净后再用3%洁尔阴洗液进行耳部点药治疗,方法同前.结果 全部98例病人经上述治疗后治愈89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100%,痊愈时间2~3周.随访3~14个月,复发5例,再次行如上治疗后痊愈.结论 3%洁尔阴洗液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有效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5.
恶性外耳道炎多发生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在耳道下部与软骨连接处有肉芽组织增生,可引起软骨炎、骨炎、骨髓炎、甚至死亡。致病菌多为绿脓杆菌。本病根据临床病史、典型的检查所见、细菌培养及病理检查不难诊断。鳞状细胞癌也是外耳道的常见恶性病变。在外耳道可发现单纯息肉、较脆的肉芽组织或溃疡,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疼痛、听力丧失、脑神经麻痹等。但也可无任何症状出现。坏死性外耳道炎与外耳道鳞癌的症状和体征类似。所以对外耳道的“感染”和/或发现肉芽组织及溃疡时必须进行活检,以区别炎症或肿瘤。  相似文献   

16.
作者回顾分析了18例因耳廓、外耳道、耳周皮肤或腮腺肿瘤施行颞骨外侧切除术的病例。颞骨外侧切除术分为以下四型。Ⅰ型:切除鼓骨和鼓膜外侧的外耳道,适用于耳甲和耳周皮肤肿瘤,未侵犯外耳道皮肤、腮腺、颞下颌关节和面神经者;Ⅱ型:切除全部鼓骨、鼓膜、槌骨和砧骨,保留面神经和内耳,适用于外耳道皮肤肿瘤,或耳廓、耳周皮肤肿瘤侵犯外耳道者;Ⅲ型:在Ⅱ型基础上,切除面神经和面神经管远端、乳突尖、茎突和茎乳孔,内侧达颈动脉骨管和颈静脉孔,适用于腮腺切除术后肿瘤持续存在或复发者;Ⅳ型:仅切除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扩大外耳道腔的疗效。方法 选取1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及2例外耳道闭锁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经耳后径路,术中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峡部皮肤环状肉芽生长或闭锁,术中扩大外耳道骨管,于耳后切口处取带蒂皮瓣,向前转入耳道,覆盖于耳道后壁皮肤缺损处,扩大外耳道腔。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耳道皮瓣均存活,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耳道形态恢复好,未发生狭窄或闭锁。结论 耳后径路取带蒂皮瓣易于取材,无需新切口,耳道植皮后,因瓣片有血运、不易坏死,减少了耳道再次狭窄或闭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5例报告朱瑾1魏有为1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临床少见,本科自1977~1995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55岁,右耳道肿块3年,轻度疼痛,反复抗炎治疗无效。检查:右耳道口前方有蚕豆大小肿块,质偏软,皮肤颜色正常,明显压痛,耳周及颈...  相似文献   

19.
外耳道良性骨坏死,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外耳道局限性、无痛性炎症反应,以往极少报道。该作者对5例外耳道良性骨坏死进行了观察,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9~49岁。这些患者最初主要表现为耳溢液、瘙痒及耳痛,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局限性病变,其下的骨质可发生坏死,而周围皮肤正常,可累及中耳。CT扫描见中耳病变呈片状阴影,Te-99m-MDP骨扫描可更早地诊断出骨坏死及中耳微小病变,对其治疗监测及随访也有一定意义。本病与恶性外耳道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仍有明显区别:前者无剧烈耳痛、肉芽组织生长和绿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外耳道脂溢性皮炎的病理生理是外耳道外1/3皮肤的鳞状角化层的角化和增生,使外耳道皮肤变粗糙增厚,有些病例能导致外耳道的完全阻塞。在婴幼儿和儿童中也可偶见。本病多系咎由自取,如:不适当地使用香水、头油、化装品、肥皂等,或因耳道奇痒用指甲或发夹搔抓引起感染。细菌大多为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在感染的急性炎症期有很多方法治疗,急性期过后有一稳定阶段,治疗方法不当而间歇感染,反复发作急性外耳道炎。作者应用耵聍甘油混悬液治疗慢性脂溢皮炎已有20余年历史。耵聍主要是从健康的儿童和成年人那里获得。凡是带有皮屑的耵聍一律禁用。把收集的耵聍混悬在50%甘油中,保留几个星期,使其自行灭菌,然后用致密滤器过滤、加热。把所得混悬液分装在小瓶内,分给病人。告诉病人每周在外耳道滴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