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60 例,予艾灸结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 60 例,予单纯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亦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灸法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药枕经过加热后联合倍他司汀对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倍他司汀+加热药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治疗。通过眩晕疗效评价标准及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对两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眩晕改善情况治疗组痊愈率为17.14%,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分别为8.57%、97.1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I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治疗方面,加热药枕疗效肯定,其配合倍他司汀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25例老年眩晕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63例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症状改善时间、头晕障碍量表评分(DHI)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87.1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中医症状积分及DH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麻葛根汤结合麦粒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对照组愈显率为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百会穴配合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愈显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8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灸百会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眩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灸百会穴较单纯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倍他司汀联合胞二磷胆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60例,给予倍他司汀500 mL+胞二磷胆碱1.0 g静脉滴注1次/d,共10 d;对照组60例,单用倍他司汀50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0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与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倍他司汀与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治疗胃虚肝寒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5例选自2017年6月—2022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照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常规治疗,给与参照组患者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将10 mg倍他司汀和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相融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结合吴茱萸汤治疗,随证加减,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虚肝寒性眩晕症的临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评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变化;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88%(29/33),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63%(21/32),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治疗后DARS评分和DHI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吴茱萸汤结合倍他...  相似文献   

8.
顾晓龙 《中医药研究》2011,(11):1335-1336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两组均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较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二联疗法(中药内服、中药静脉滴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内服自拟定眩汤,中药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合灯盏花注射液。对照组30例内服尼莫地平片,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例10例,无效2例,治愈率36.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比较,(u=2.640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二联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Ⅱ号汤剂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冠心Ⅱ号汤剂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检查,评估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情况,评估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VA、RVA、BA的Vm均有显著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对照组提高更显著。结论冠心Ⅱ号汤剂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加悬灸百会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悬灸百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悬灸百会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37例、电针组37例和药物组34例。热敏灸组取双侧天柱、C6夹脊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电针组取百会及双侧天柱、C6夹脊穴进行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中成药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变化情况。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91.9%,电针组为62.2%,药物组为61.8%,热敏灸组与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与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5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曲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可纠正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改变。  相似文献   

14.
刘鹏  王强  陈志 《上海针灸杂志》2013,(10):841-843
目的 比较浮针疗法和常规毫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从而找到更有效、更快捷的治疗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将7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毫针组,每组38例。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环枕线上相应的肌筋膜触发点(MTrP点)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6 h;毫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针刺风府、风池、列缺、百会等穴及相应的夹脊穴,留针3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治疗5 d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浮针组治愈率为60.5%,总有效率为97.4%;毫针组治愈率为39.5%,总有效率为8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减轻眩晕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疗程后浮针组3项评分均低于毫针组(P<0.01)。结论 浮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6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的血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汪瑛  肖伟  汪节 《上海针灸杂志》2013,(10):827-828
目的 观察雷火灸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诊断明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运用雷火灸疗法,取百会、四神聪;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结论 雷火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肯定,是治疗该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挑刺配合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挑刺配合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挑刺配合压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6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挑刺配合压灸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