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TACE联合PVCE和常规TACE方法治疗。结果术后复查CT和甲胎蛋白(AFP),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非栓塞肝组织体积显著增大。结论TACE和PVCE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独TACE技术,且可有效增加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热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痛的疗效.方法 163例中晚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分成A、B 2组.A组123例,按化疗和碘油乳剂栓塞行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CE)治疗;B组40例,按最大剂量的碘油乙醇乳剂栓塞 热灌注化疗 栓塞和间接门静脉化疗法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AFP变化的对比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后肝内肿瘤大小变化及AFP变化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6~36 月随访,A组和B组6、12、24、36月生存率分别为82.9%、72.4%、33.3%、13.0%和97.5%、90.0%、70.0%、37.5%(P<0.05).结论 肝动脉热化疗栓塞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效果优于常规的TACE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将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 (VPC) 2种方法结合 ,观察原发性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 83例中晚期患者 ,用表柔比星 (EPI) 40mg和顺铂 (CDDP) 80mg与碘化油配制成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 ,经导管向肝癌供血动脉注入 ,后用明胶海绵 (GS)颗粒栓塞该动脉。治疗组 5 9例中晚期HCC患者 ,用上述方法治疗后 ,再经皮下埋置式药盒经门静脉定期灌注化疗药。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分别为 45 .8%和 61.0 % (P <0 .0 5 ) ,2组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3 .6%和 11.9% (P <0 .0 5 )。对照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69.9%、60 .2 %和 2 0 .5 % ;治疗组分别为 96.6%、67.8%和 42 .4% (P <0 .0 5 )。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好方法 ,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MCT)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6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双日分组原则分为A、B2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组(TACE组),共34例;B组: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31例。结果:TACE组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一年存活率分别为20.59%,32.35%和70.59%;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87.10%,6.45%和96.77%%。两组间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一年存活率的差异皆有显著性差异(其相应的P值均小于0.01)。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动脉化疗与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附21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介入化疗及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中晚期肺癌 2 1 4例 ,均经病理证实。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为肿瘤供血动脉后 ,A组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 ,B组在灌注化疗后经导管注入 5 -Fu载药微囊 ,C组在灌注化疗后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微粒。结果 A组有效率为 63 .8% ,B组有效率为 88.7% ,C组有效率为 82 .1 % ,3组间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χ2 =1 3 .73 =2 ,P <0 .0 1 ) ,经 χ2 分割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57, =1 ,P >0 .449) ,A组与B组、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1 3 .1 2 , =1 ,P <0 .0 0 1 )。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比单纯介入化疗对中晚期肺癌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TACE联合PVCE以及常规TACE的方法治疗。结果分别于术后1周和1月复查血清甲胎球蛋白(AFP)和肝脏CT。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2组差异有显著性(Ρ<0.05)。2组病例在手术前及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均有变化,但2组之间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4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TACE和PVCE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且疗效优于单独TACE技术。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药物热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小剂量药物热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小剂量药物热化疗栓塞术,B组行常规剂量化疗栓塞。结果:A组肿瘤缩小率优于B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1、2、3、5年生存率A组为78.6%、52.4%、19.O%、9.5%,B组为61.9%、30.9%、9.5%、2.4%。结论:对中晚期肝癌进行小剂量药物热化疗栓塞既改善了近期症状,又提高了远期生存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1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加热组93例,行大剂量加热碘油及热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常规组93例按常温下化疗药物和碘油栓塞治疗;进行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生存率、肝功能损伤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肝内肿瘤大小变化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加热组生存率分别为97.85%(91/93)、88.17%(82/93)、73.12%(68/93)、46.24%(43/93);常规组生存率分别为87.10%(81/93)、76.34%(71/93)、46.23%(43/93)、22.58%(21/93);两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方法,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止痛疗效。方法:将340例中晚期肝癌分成三组:非利多卡因组56例(未加利多卡因),单纯利多卡因组120例,(经靶血管注入利多卡因)和乳化剂利多卡因组164例(经靶血管注入利多卡因和碘化油乳化液),以Seldinger技术选择插管至肝动脉进行化疗栓塞,然后根据术中和术后止痛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利多卡因组、单纯利多卡因组乳化利多卡因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0.7%、77.5%和88.4%,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在肝癌化疗栓塞中止痛 有效,且乳化利多卡因组止痛疗效优于单纯利多卡因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阿霉素浓度,分析了原发性肝癌阿霉素肝动脉灌注(A 组)、阿霉素碘油乳化后栓塞(B 组)及阿霉素微囊栓塞化疗(C 组)后药动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 组药动学变化与静脉给药相似,但峰值浓度高。B 组峰浓度低,半衰期延长,显示缓释和降低血浓度的作用。C 组峰浓度不明显,表现为长时、稳定的释放,血浓度低,具有保持局部长时间高浓度作用。结果揭示了肝癌介入治疗不同给药方法疗效差异的药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术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17ACE)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的影响。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136例,其中行1~5次TACE后Ⅱ期手术切除79例(TACE组),按治疗方式不同分4组,A组:仅灌注化疗药物ll例,治疗1~4次;B组:化疗药 碘化油栓塞33例,治疗1~5次;C组:化疗药 碘化油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3例,治疗1—3次;D组:化疗药 碘化油、无水乙醇、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2例,治疗1~3次。单纯手术57例(非TACE组),用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digoxigenin nick—end labeling)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标本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TACE组的A、B、C、D各组HCC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非TACE组;而Bcl-2蛋白表达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比值TACE组的A、B、C、D各组均显著低于非TACE组。结论 术前TACE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比值使HCC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2.
兔VX2肝癌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供变化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经导管肝动脉碘化油栓塞术前后的血供变化及病理特征。方法:将36只荷VX2肝癌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24)、假手术组(B组,n=6)及空白对照组(C组,n=6)。均于接种后第14、15天分别行CT扫描及肝动脉、门静脉DSA检查,A组同时行经导管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C组于DSA后处死。A、B组于第21、22天分别行CT平扫及DSA检查,并于DSA后处死。结果:CT及DSA检查证实35例(97.22%,35/36)为富血供肿瘤,且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仅1例为门静脉供血。第3周时A、B组DSA均示仍为肝动脉供血,无门静脉供血。栓塞后肿瘤组织主要由凝固性坏死及周边残存癌组织组成。结论:兔VX2肝癌大多数为富血供肿瘤且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经动脉碘化油栓塞不能完全阻断肿瘤血供,残癌组织仍为肝动脉供血,肝癌组织中的门静脉仅仅是解剖上的血流通过,并不参与肿瘤血供。  相似文献   

13.
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肝癌综合治疗方案中首选介入治疗已是共识,肝癌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已为临床所接受。在临床工作中对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案亟待规范。现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提出以下值得注意的问题:治疗前的血管造影;对造影的双血供血管形态学改变的观察;分析中晚期肝癌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据此制定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考虑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介入治疗双灌注问题;耐药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栓塞微球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照组20例,先行灌注艾恒和吡柔比星,然后推注碘化油吡柔比星乳化剂直至血流中断且肿瘤染色消失;Embosphere微球组21例,灌注同样化疗药并注入少量碘化油+吡柔比星乳化剂后,注入Embosphere微球至靶血管闭塞,肿瘤染色消失。分别对2组患者的栓塞次数,手术前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的改变情况,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微球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微球组总有效率为38.1%,获益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0%,获益率为80.0%。2组患者治疗后AF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微球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微球组患者术后生存率要高于单纯碘油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mbosphere栓塞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比单纯碘化油化疗栓塞更加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近期生存率,尤其对巨块型肝癌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2例原发性肝癌经顺铂微球碘化油化疗栓塞A组22例,和化疗药物碘化油栓塞B组20例,作疗效比较:1.肿瘤缩小率:A组占85%,B组占70%。2.生存率:A组6月、12月、18月及24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2%、45%、23%及4.5%;B组分别为60%、25%、5%及0%。平均生存期A组10.6月、B组7.6月。顺铂微球加碘化油栓塞的效果明显高于化疗药物碘化油栓塞的效果。是治疗肝癌有效方法之一。并讨论了顺铂微球化疗栓塞的适应症,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经肝动脉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原发性肝癌分为3组.A组(常规组)38例,采用常温动脉灌注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B组40例,采用热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C组38例,采用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B组加C组为热疗组.结果 热疗组肿瘤缩小率优于常规组,3组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6、12、18、24个月生存率常规组分别为97%、58%、39%和18%,热疗组分别为99%、79%、57%、36%.B组和C组间在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疗效,而对肝功能无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双介入性"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双介入性"灌注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 资料与方法对47例肝内单个或2个以上病灶并均有门静脉癌栓者,行直接肝动脉和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明确肿瘤、门静脉癌栓及血供情况.视门静脉癌栓的程度制定出介入化疗栓塞方案.采用三联用药、超液化碘油及酌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肝内肿瘤和门静脉癌栓进行直接或间接介入栓塞治疗.其介入治疗后6~36个月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与单纯化疗药物灌注组和无门静脉癌栓组患者的总生存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经介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6、12、24、36个月的总生存率(98.9%、84.3%、46.7%、4.2%)显著高于单纯化疗药物灌注组(P<0.001);与无门静脉癌栓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相近(P>0.05). 结论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并非栓塞的禁忌症.采用"双介入性"的化疗及栓塞为行之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与无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相近、个别甚或超过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介入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40例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病人介入治疗疗效和肝动脉栓塞安全性。方法:靶血管内灌注化疗并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经介入治疗后病人存活6个月至18个月不等。较文献报道仅生存平均14周为佳。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门脉癌栓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栓塞对射频治疗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A组 )及未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B组 )行集束电极治疗后分别统计。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为 (9± 2 )min ,坏死直径 (5 .3± 1.4 )cm ;B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5 )min ,坏死直径 (3.5± 1.8)cm (P <0 .0 1)。结论 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三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30例,为单纯动脉内抗癌药灌注(TAI);B组:15例,为单纯用碘化油动脉栓塞(TA);C组:45例,碘化油与抗癌药再加明胶海绵复合性动脉栓塞(TACE)。对三组的肿瘤直径缩小率、甲胎蛋白的变化、累计生存率及生存期进行观察对比。结果:TACE组甲胎蛋白降至正常者高于TAI或TAE组(p<0.01)。TACE组肿瘤缩小率高于TAI或TAE组(p<0.01)。TACE组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TAI或TAE组(p<0.01)。TACE组平均生存期也高于TAI或TAE组(p<0.05)。结论:含抗癌药碘油加明胶海绵复合性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