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聂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70-271
目的通过分析不伴有椎体滑脱的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对峡部裂CT征象的认识,降低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伴椎体滑脱腰椎峡部裂的病例,分析峡部裂的特征性CT表现。结果 15例病例中均可见到假关节征。结论假关节征对于诊断峡部裂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4例患者中,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项圈征"椎弓峡部裂边缘硬化,腰骶关节间隙变窄;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椎弓根下缘层面、椎体上下关节突之间低密度裂隙影,骨质断面呈不规则锯齿状,骨块影以及椎体滑脱等特征性征象。结论CT扫描比X线平片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更具优势,但X线平片投照技术和CT合理的扫描计划是发现椎体峡部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振波 《哈尔滨医药》2011,31(5):346-34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单纯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检查,总结32例不伴有椎体滑脱的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CT征象,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单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是腰椎椎弓关节突间部或椎板骨质连续性中断,MPR横断面、经椎弓矢状面及额状面可清晰显示62处断裂。结论 MSCT对单纯腰椎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是检出单纯腰椎峡部裂的较理想成像方法,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谢光彤  丁长青  许若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01+103-101,103
目的探讨反角度重建在不典型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9月22例不典型椎弓峡部裂患者多层螺旋CT及反角度后处理等重建资料。结果当椎体无明显滑脱时,常规椎间盘层面极易漏诊不典型腰椎峡部裂,结合常规层面所示椎管前后径延长征及三维图像,增加反角度重建,明显增加诊断率。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反角度重建对不典型峡部裂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腰椎峡部裂的CT检查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峡部裂的CT特征表现为峡部断裂,裂隙矢状倾角大于关节突关节矢状倾角。合并椎体滑脱的CT特征表现为滑椎平面椎管矢状径增大、硬膜囊纺锤状变形及假性椎间盘突出。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可以显示峡部裂所致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及其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滑脱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常由腰椎峡部裂引起。既往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CT扫描可以显示腰椎摄片所不及的征象。本就22例腰椎峡部裂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崩裂(IUmbar sponaylolysis,LS)与脊椎滑脱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腰椎LS与脊椎滑脱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LS并脊柱滑脱患者67例中,双侧峡部裂48例占71.7%,单侧峡部裂13例占19.4%,椎弓根峡部裂6例占8.9%,腰5峡部裂60例,腰4峡部裂7例其他椎骨少见.Ⅰ度滑脱50例,Ⅱ度滑脱10例,无滑脱7例.结论:腰椎LS并脊椎滑脱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可做为该病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SCT)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腰椎峡部裂的轴位、多平面重组CT及三维CT表现,结果30例均显示清晰,表面重建(SSD)图像在显示椎体滑脱方面效果良好;MPR矢状面椎弓峡部裂均显示良好,轴位重组对裂隙骨赘、骨痂、纤维组织增生、椎间盘病变等征象显示清晰,正中矢状面重建对椎体滑脱、椎体撕裂或骨赘后突显示良好。结论SCT三维重建(MIP、SSD)和MPR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在腰椎椎弓峡部不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提高检出率。方法 用SHIMAudzu4500-TECT机检查,总结30例不伴有明显椎体移位的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患者CT征象,并结合定位像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特征性表现是椎弓骨性环连续性中断。在CT诊断明确的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病例中,18例在侧位定位像上,同一腰椎上、下小关节突间出现骨质不连续,12例局部骨质结构紊乱、增粗。结论 常规CT检查腰椎间盘病变时,在不伴有明显椎体移位的情况下,如果定位像上腰椎椎弓部上、下小关节突间出现骨质不连续,类似椎体“断尾征”,以及局部骨质结构紊乱、增粗时增加扫描范围,对腰椎弓峡部不连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正确认识腰椎峡部裂(L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38例LS的CT表现,探讨峡部裂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38例峡部裂中发生在L32例,L413例,L523例。其中单侧裂3例,双侧裂35例占92.1%。CT表现:(1)裂隙征;(2)椎管冗长征;(3)假性椎间盘膨出;(4)双边征;(5)双关节征;(6)椎管、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结论(1)LS引起腰腿疼痛主要原因是椎体滑脱和LS的骨性改变致腰神经通道狭窄;(2)CT也是检查L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双源CT图像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LSWS)诊断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LSWS患者36例,均应用双源cT进行扫描,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x线摄片(包括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同时对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PR)等图像重建方式,观察各种图像重建方式对LSWS的显示情况,计算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摄片共发现LSWS患者7例,双源CT发现全部36例LSWS患者,其显示率分别为38.9%及100.0%;36例LSWS患者共发现71处LSWS,双侧腰椎峡部裂35例,单侧腰椎峡部裂1例;在各种图像重建方式中,CPR和任意切割VR对ISWS的显示率最高,为100.0%。LSWS的X表现:腰椎峡部局部变细,结构紊乱,骨皮质不连续;CT表现:腰椎峡部见清晰线状低密度影,部分可见断端硬化及碎骨片。结论双源CT及图像处理技术在LSWS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防止LSWS漏诊误诊的关键,可以作为筛选及确诊LSWS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杨景泓 《北方药学》2013,(7):126-126
目的:明确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诊断腰椎峡部不连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65例腰椎峡部不连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轴位及MIP、MPR、SSD及VR后处理技术诊断腰椎峡部不连。结果:显示腰椎峡部不连的CT特征表现为峡部断裂,合并椎体滑脱及假性椎间盘突出。结论: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能明确诊断显示峡部不连。  相似文献   

13.
<正>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相对于其下方相邻椎体出现水平移位,常见类型为退行性滑脱和峡部裂滑脱,即假性滑脱和真性滑脱,前者约占35%,后者约占15%[1]。多层螺旋CT利用其高空间分辨率及多种后处理软件可清晰、直观地显示椎弓峡部的全貌,对伴有峡部裂隙者,可以显示其形态及边缘情况,对腰椎滑脱的诊断及原因提供可靠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经16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滑脱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放射科及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放射科的56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的X线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结合术中椎弓根钉定位及对于是否为峡部裂的不同处理,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腰椎滑脱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中2例为侧方滑脱,其他均为腰椎前滑脱,三种检查方法对椎弓峡部的成像存在不同,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椎弓峡部的全貌和裂隙,指导手术定位.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较好地评价椎弓峡部裂所致的病理解剖改变,科学合理地完善手术诊疗方案,通过CT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充分显示病变,判断腰椎滑脱的性质与精确测量滑脱的程度,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腰椎滑脱症CT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表现,研究腰椎滑脱的CT特征,探讨其病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16例121个滑椎CT资料回顾性分析,包括滑脱部位、程度、硬脊膜囊受压程度及小关节面倾斜角进行测定。结果CT扫描显示腰椎峡部裂、椎小关节退变、椎管前后延长或椎管狭部裂、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呈双边影、小关节间隙倾斜角变小,占75%以上,椎间盘、脊柱周同肌肉及韧带退变也是重要因素。结论腰椎滑脱CT具有特征性表现,对其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的四种影像学诊断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崔健  邸军  栾广 《河北医药》2004,26(11):868-869
目的选择一种对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诊断率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7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21例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四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其诊断率。结果在21例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患者中,腰骶侧位片阳性率72%,腰骶双斜位片阳性率48%,普通腰椎CT阳性率9.5%,反角度CT扫描阳性率100%。结论上述四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反角度CT诊断率最高,腰椎侧位片比双斜位阳性率更高;反角度CT扫描不但提高诊断率,而且能更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的病理变化,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脊柱病患,分为真性滑脱(椎弓根峡部裂)和假性滑脱。而多节段腰椎滑脱,发病率低,由于多伴有椎弓峡部裂,脊柱极不稳定,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性严重腰痛及下肢放射痛,需行手术治疗。我科采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椎问“颗粒”骨块植骨及cage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92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通过诊断结果来评价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92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 L3滑脱15例, L4滑脱66例, L5滑脱11例;前滑脱74例,后滑脱18例;双侧峡部裂77例,单侧峡部裂15例;Ⅰ度滑脱82例,Ⅱ度滑脱10例;经CT检测后均成像清晰准确。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的效果非常显著,可增加诊断准确性与及时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后处理方式.方法 2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S4-5及S~D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一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 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S4-5,及S5~D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患者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CT扫描方法对腰椎峡部裂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扫描(定位线与椎弓垂直的扫描方法)和反角度扫描(定位线与椎弓平行的扫描方法),包括整个椎弓,层厚3mm、层距3mm,分析50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不同角度扫描所显示的腰椎峡部断裂CT影像表现有差别,常规扫描显示腰椎峡部裂46例,2例可疑,2例未见显示,但对椎管变形、狭窄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等继发改变显示良好;反角度扫描清楚显示50例腰椎峡部裂,腰椎峡部裂隙宽度、增生硬化及裂隙周围骨块显示良好,但对椎管狭窄、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等显示不如前者。结论两种不同CT扫描方法对椎弓峡部裂及继发改变各有优劣,两种扫描方法相结合能较全面、客观显示腰椎峡部裂及继发改变。对诊断腰椎峡部裂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