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性肩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12月未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后偏瘫性肩痛患者与2012年1月~7月行康复护理干预后偏瘫性肩痛患者进行比较,随机各抽出15例患者分为康复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肩关节疼痛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偏瘫性肩痛,极大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有氧操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淋巴水肿治疗门诊收治的25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8例,对照组1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家庭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联合有氧操家庭康复干预。对比和评估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情况、自我效能及康复情况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66,P0.05);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均显著上调,且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339,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内收、外展、上举和后伸肩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50.806,12.828,9.466,8.006;P0.001)。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联合有氧操家庭康复干预,能够预防淋巴水肿发生程度,显著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上调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患肢康复情况,优化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快速流程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7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快速流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维度SCL-90得分无显著差异,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躯体化、人际交往、精神病性9个因子及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FACT-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流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同伴支持联合健康宣教的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4),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同伴支持联合健康宣教的心理护理.干预前、干预4 w后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及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Measurement scale of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FACT-B)分别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支持联合健康宣教的心理护理能增强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职业康复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69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职业康复组(35例,简称康复组)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入组后均进行生活料理、社会技能训练,康复组同时还进行职业康复训练。两组均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训练。治疗中对两组的精神症状(PANSS)、社会功能(SDSS)、康复状态量表、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康复组PANSS、SDSS、康复状态量表评分在第6个月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6个月中,康复组复发率(9.3%)低于对照组(17.6%),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技能训练,能促进其病情逐步缓解、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下的全面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9例(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下的全面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视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干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干预3个月后眼压、视野平均缺损值均下降,视力升高,观察组眼压、视野平均缺损值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干预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下的全面护理干预可改善其视力水平,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维度强化干预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常规训练,观察组术后采取多维度强化干预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髋关节评分表(Harris)]、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强化干预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强化肌力训练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单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强化肌力训练,两组均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帕金森病运动功能评分量表(MDRSPD)]、生活质量[帕金森生活质量问卷(PDQ-39)]以及肌张力恢复情况[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MDRSPD评分及PDQ-39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强化肌力训练应用于PD患者中,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及肌张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模式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心理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合并有抑郁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人文关怀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人文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2个月后的抑郁症治愈率、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及治疗2月后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t=7.021,4.536,15.41,8.340;P0.05),人文关怀组患者治疗后1月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t=-2.553,P0.05);人文关怀组患者治疗后2月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t=-6.158,P0.05)。人文关怀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t=2.251,2.093,2.955,2.481,2.683,2.771,2.013,2.137;P0.05)。结论:大力提倡实施人文关怀组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在延安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化疗且发生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D0)及干预3(D3)、5(D5)、7(D7)d后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评分、口腔疼痛评分、7 d恢复效果及总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D3~7的口腔疼痛程度评分和口腔黏膜损伤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D0,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7 d后,观察组痊愈24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为(6.63±1.82)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35±2.3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乳腺癌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创面愈合,减少口腔疼痛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李伟平 《医学信息》2018,(19):168-170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32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下肢肌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从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黄晶晶 《医学信息》2019,(20):188-189,192
目的 研究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上肢、下肢)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显著好转及以上出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1个月对患者进行家访并实施交往、生活自理及工作等方面的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SDSS评分结果中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900,P=0.005),同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半年后与入组时有极显著差异(t=-5.311,P=0.000)。康复状态量表中在卫生能力(t=-2.008,P=0.049)、生活能力(t=-2.846,P=0.006)、工作能力(t=-3.427,P=0.001)、社交能力(t=-0.003,P=0.008)方面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史静 《医学信息》2019,(15):182-184
目的 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8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出院3个月时两组复发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出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出院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坚持氧疗、用药依从、情绪稳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88%,低于对照组的3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蒋薇 《医学信息》2018,(21):178-180
目的 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根治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干预组患者行全程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患者SDS、HADS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的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的HA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名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干预,观察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及出院第1,3,6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index,BI)、肢体运动功能(Fugl Meyer assessment,FMA)和神经功能恢复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出院1,3,6个月后两组的BI评分均较出院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出院前显著升高,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3、6个月后两组的MRS评分均较出院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C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从而提高其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家兰 《医学信息》2019,(13):172-173178
目的 探讨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对四肢骨折自我效能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护理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情况及干预前后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康复锻炼依从率、预后良好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干自我效能、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型讲解与视频宣教能有效提高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远期功能恢复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8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34例。所有患者院内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随访,观察组院外接受延续性护理,通过组建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建立出院访视档案、组织成立延续护理俱乐部等措施,将系统、规范的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持续12个月后,对比2组康复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髋关节与膝关节功能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进行康复锻炼时,锻炼时间、锻炼动作严格遵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MOS 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3、6、12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时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及HAMD)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远期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集体心理护理、个别心理护理、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家庭干预等,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比较2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2组HAMD、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改善作用,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介入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方法干预,介入组采用药物联合介入治疗方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介入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加,且介入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3个月的病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情绪健康及总体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辅以药物,可有效恢复心功能,安全性高,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