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降钙素原(PCT)变化及感染病原菌,为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医院治疗的肺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设为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设为无感染组)患者,各5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sTREM-1、sCD163、PCT水平,对感染组患者痰液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感染组患者血sTREM-1、sCD163、PCT分别为(44.85±14.34)pg/ml、(123.48±54.95)pg/ml、(62.10±15.86)ng/ml高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感染控制后血sTREM-1、sCD163、PCT水平分别为(11.34±3.81)pg/ml、(85.22±31.12)pg/ml、(30.43±8.60)ng/ml,与感染控制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痰液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69.44%,革兰阳性菌9株占25.00%,真菌2株占5.56%,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血sTREM-1、sCD163、PCT表现为升高,可为肺部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革兰阴性菌是引起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等指标对烧伤患者脓毒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烧伤住院患者82例,分为脓毒症组18例、局部感染组31例和未感染组3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REM-1和sCD163,并临床常规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应用ROC曲线分析sTREM-1和sCD163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入组第1天各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63、PCT和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63、PCT水平高于局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P0.01),局部感染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63、PCT和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1);入组第7天,各组血清sTREM-1、sCD163、PCT、CRP水平均低于同组第1天水平(P0.05);血清sTREM-1和sCD163水平呈正相关(r=0.652,P0.01);血清sTREM-1、sCD163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其AUC为0.916(95%CI:0.856~0.976);血清PCT、CRP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其AUC为0.842(95%CI:0.744~0.940)。结论烧伤患者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血清sTREM-1和sCD163水平升高,此两种指标有助于烧伤患者脓毒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菌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白细胞介素-8(IL-8)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术后未继发急性胆管炎的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病原菌进行统计;比较不同急性胆管炎程度、不同预后结局患者血清sCD14-ST、IL-8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sCD14-ST、IL-8水平对于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3株占64.1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1.34%,真菌3株占4.4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sCD14-ST、IL-8分别为(91.38±25.67)pg/ml、(45.28±13.61)pg/ml高于中度患者分别为(74.34±19.65)pg/ml、(32.06±10.44)pg/ml及轻度患者(P均<0.001),中度患者血清sCD14-ST、IL-8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均<0.001);预后不良患者急性胆管炎血清sCD14-ST、IL-8分别为(89.84±25.09)pg/ml、(41.94±12.28)pg/ml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sCD14-ST、IL-8对胆道结石术后急性胆管炎患者预后的截断值分别为65.65、29.31 pg/ml,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768。结论胆道结石术后继发急性胆管炎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运用血清sCD14-ST、IL-8可较好区分疾病严重程度,且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评分联合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型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检测诊断老年肺部感染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64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无肺部感染患者6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超声检查,进行肺部超声评分(LUS),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PA、sTREM-1水平,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LUS与血清PA和sTREM-1的水平,分析LUS与血清PA、sTREM-1指标诊断肺部感染及疗效评估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PA水平(138.64±25.34)mg/L低于对照组的(271.62±38.07)mg/L,LUS(6.96±1.10)分、血清sTREM-1(111.39±23.98)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的(4.67±1.05)分、(39.67±11.35)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指标联合诊断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最佳诊断敏感度为71.87%、特异度为85.94%;研究组感染控制患者血清PA水平高于感染未控制患者,LUS、血清sTREM-1水平低于感染未控制患者(均P<0.05)。结论采用超声评分联合血清PA、sTREM-1诊断老年肺部感染的诊断效能较高,同时能作为感染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指标,在老年肺部感染诊治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沉(ESR)、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及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单纯Hp阳性患者72例作为单纯Hp阳性组,Hp阴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作为单纯下呼吸道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72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ESR、血清sTREM-1、TGF-β1水平差异,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研究组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治愈患者与未治愈患者,分析上述指标与治疗结局的关联性。结果入组4组研究对象ESR、sTREM-1、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ESR、血清sTREM-1、TGF-β1水平高于单纯下呼吸道感染组、单纯Hp阳性组、健康对照组,单纯下呼吸道感染组高于单纯Hp阳性组、健康对照组,单纯Hp阳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血清sTREM-1诊断的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单纯下呼吸道感染及单纯Hp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0,高于ESR、TGF-β1;研究组不同治疗结局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类型、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治疗方案有关(P0.05);研究组内治愈患者ESR、血清sTREM-1、TGF-β1水平均低于未治愈患者(P0.05)。结论 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ESR、血清sTREM-1、TGF-β1水平显著升高,并与治疗结局显著相关,早期检测各指标水平可为Hp合并下呼吸道感染鉴别、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血、脐血、新生儿外周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基质金属蛋白8(MMP-8)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1(sTREM-1)的表达水平在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offetalmembranes,PROM)、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结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胎膜早破孕妇(PROM组)及60名正常孕妇(对照组)母血、脐血、新生儿外周血中sCD14,MMP-8和sTREM-1表达水平;胎膜早破诊断标准参照第八版《妇产科学》、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参照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行胎膜病理学检查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结果PROM组母血、脐血、新生儿外周血中sCD14,MMP-8和sTREM-1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表达水平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绒毛膜羊膜炎组患者母血、脐血、新生儿外周血中sCD14,MMP-8和sTRE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的母血、脐血、新生儿外周血中sCD14,MMP-8和sTRE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围产期无感染组(P0.05)。结论sCD14,MMP-8和sTREM-1在母血、脐血、新生儿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联合检测,对PROM、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围产期感染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头颈恶性肿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C-反应蛋白(CRP)与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14例行头颈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负压引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归纳头颈恶性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单一或多个指标对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14例患者存在35例感染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0.70%;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合并糖尿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头颈恶性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3 d时点术后引流液的CRP、sTREM-1和IL-6三指标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82(0.624~0.980)、0.718(0.546~0.945)和0.753(0.584~0.970),联合应用价值更高,AUC(95%CI)为0.844(0.743~0.959)。结论 术后引流液CRP、sTREM-1、IL-6及其联合应用对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可溶性CD22(soluble CD22,sCD2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为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在临床中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肠瘘患者260例,根据诊断结果,将合并腹腔感染的肠瘘患者139例设为感染组,未合并感染的患者121例设为未感染组,同时选取医院同期体检健康成年志愿者1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引起患者腹腔感染的致病菌进行比较,观察患者单一菌种感染和多个菌种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治愈率进行比较;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IL-6、sCD22、sTREM-1和IL-18。结果感染组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1株占54.02%,革兰阳性菌103株占45.98%,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在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多个菌种感染率为73.38%高于单个菌种感染率26.62%(P=0.012)。感染组的病死率为20.86%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治愈率为60.43%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感染组患者IL-18的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表达水平(P0.05)。在治疗后48 h,三组间的sCD22、sTREM-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96 h,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sCD22、sTREM-1分别为107.59(52.22,162.96)pg/ml、191.27(142.24,240.30)pg/ml和107.96(87.23,138.69)pg/ml、146.64(113.77,179.51)pg/ml高于对照组(P0.05),但感染组和未感染组sCD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TRE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6、IL-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瘘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其中大肠埃希菌造成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且存在单一菌种或多个菌种感染的情况,病死率高,治愈率低,因此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可通过患者血清中的IL-6、sCD22、sTREM-1、IL-18水平的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及血沉(ESR)对膝关节炎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9年7月-2022年8月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膝关节炎患者作为膝关节炎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血清sTREM-1、CTX-Ⅱ水平及ESR;根据膝关节炎患者是否发生化脓性感染将其分为化脓性感染组(44例)和非化脓性感染组(62例),比较两组血清sTREM-1、CTX-Ⅱ水平及ES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CTX-Ⅱ及ESR单独及联合对膝关节炎患者化脓性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膝关节炎组血清sTREM-1、CTX-Ⅱ水平及ES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化脓性感染组血清sTREM-1、CTX-Ⅱ水平及ESR高于非化脓性感染组(P<0.05);血清sTREM-1、CTX-Ⅱ及ESR联合检测预测膝关节炎患者化脓性感染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血清sTREM-1、ESR及联合预测膝关节炎患者化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降钙素原(PCT)、CD_4~+/CD_8~+比值与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老年食管癌胸腔镜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46例为试验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42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sTREM-1、PCT、CD_4~+/CD_8~+比值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量(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分析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并比较试验组不同疗效患者感染发生时、治疗48 h后血清sTREM-1、PCT、CD_4~+/CD_8~+比值,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FEV_1、PEF低于对照组,血清sTREM-1、PCT高于对照组,CD_4~+/CD_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FEV_1、PEF、血清sTREM-1、PCT、CD_4~+/CD_8~+比值均为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48 h后好转者血清sTREM-1、PCT低于未好转者,CD_4~+/CD_8~+比值高于未好转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48 h后PCT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高于sTREM-1的0.770及CD_4~+/CD_8~+比值的0.727。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清sTREM-1、PCT、CD_4~+/CD_8~+比值存在异常表达,是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可通过监测其水平变化为临床治疗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8(IL-1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其影响因素与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术后PICC感染患者106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未发生感染的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感染情况患者以及不同感染控制情况患者血清SAA、IL-18、HMGB-1水平,并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关联性及对胃肠外科术后PICC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SAA、IL-18、HMGB-1水平、APACHEⅡ、SOFA评分分别为(261.90±21.25)mg/L、(240.71±49.21)ng/L、(17.24±5.13)μg/L、(16.71±3.06)分、(10.96±1.37)分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SAA、IL-18、HMGB-1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SAA、IL-18、HMGB-1水平是胃肠外科术后PICC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1);SAA、IL-18、HMGB-1联合预测胃肠外科术后PICC感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敏感度为79.25%,特异度为91.51%;血行感染患者血清SAA、IL-18、HMGB-1水平分别为(382.60±31.40)mg/L、(317.69±50.10)ng/L、(28.81±5.45)μg/L高于局部感染患者(P<0.001);感染控制者血清SAA、IL-18、HMGB-1分别为(96.37±15.26)mg/L、(196.73±46.34)ng/L、(5.01±2.98)μg/L低于未控制者(P<0.001)。结论血清SAA、IL-18、HMGB-1高表达是胃肠外科术后PICC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与病情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三者联合可为临床诊治、病情程度评估、疗效判断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表达及与其病情、预后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8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重症组,同期84例普通肺炎患者为普通组,另随机选取8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重症组和普通组入院当天以及对照组体检当天、重症组入院第3 d、第5 d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探究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的关联性,并对比重症组不同预后(生存、死亡)患者一般资料与入院当天、入院第3 d、第5 d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探讨各时间点血清指标表达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死亡的关系,血清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重症组入院当天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普通组>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患者CPIS评分、PSI评分与入院当天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呈正相关(P<0.05);重症组死亡患者CPIS评分、PSI评分高于生存患者,死亡患者入院当天、入院第3 d、第5 d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表达高于生存患者(P<0.05);入院第5 d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以上,预测效果良好,尤其是各指标联合预测AUC高达0.916,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91.53%。 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sTREM-1、TIMP-1、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程度间存在密切相关性,检测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上述血清指标,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水平预测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219例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院时血sTREM-1、MIP-3α水平,根据分娩后有无发生宫腔感染分为感染组(n=58)和未感染组(n=16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sTREM-1、MIP-3α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产前孕妇血sTREM-1、MIP-3α水平感染组(72.16±8.43 pg/ml、49.62±5.39 pg/ml)均高于未感染组(31.05±4.18 pg/ml、25.16±3.24 pg/ml)(P<0.05)。血sTREM-1、MIP-3α预测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769,截断值分别为51.61pg/ml、37.39pg/ml,特异度分别为67.5%、52.3%,敏感度分别为93.1%、93.1%,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脐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idizedα1-antitrypsin,ox-AAT)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 NE)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PPROM产妇90例(PPROM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中的sCD14、sTREM-1、IL-6、ox-AAT及NE水平,并根据PPROM组是否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PPROM组的脐血中sCD14、sTREM-1、IL-6、ox-AAT及N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ROM组中有31例产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产妇新生儿脐血中sCD14、sTREM-1、IL-6、ox-AAT及NE水平高于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产妇(P<0.05);PPROM组中有18例新生儿发生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患儿脐血中sCD14、sTREM-1、IL-6、ox-AAT及NE水平高于未发生新生儿肺炎者(P<0.05)。结论 PPROM产妇新生儿脐血中sCD14、sTREM-1、IL-6、ox-AAT及NE水平会升高,并且与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D_(64)指数、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在结肠癌患者术后感染诊断及感染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义乌復元私立医院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100例为感染组,同期术后未出现感染患者100例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和感染组组内不同感染程度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7 d CD_(64)指数、PCT、IL-1β表达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_(64)指数、PCT、IL-1β单一与联合检测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探讨CD_(64)指数、PCT、IL-1β表达与感染程度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术后1 d、3 d、7 d CD_(64)指数[(3.09±1.16)、(5.46±1.42)、(2.87±0.84)],PCT[(12.34±2.67)、(18.89±3.15)、(10.86±2.09)]μg/L,IL-1β[(22.46±3.46)、(29.17±4.62)、(20.25±2.87)]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 d CD_(64)指数、PCT、IL-1β联合检测预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敏感度为72.00%、特异性为87.00%; CD_(64)指数、血清PCT、IL-1β表达与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D_(64)指数、PCT、IL-1β在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中过度表达,且与感染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三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预测结肠癌术后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内毒素(ET)及可溶性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1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sTREM-1)在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四个指标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为依据,将23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9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血清PCT、CRP、ET及s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CT、CRP、ET及sTREM-1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67.6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2株占32.35%,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术后1 d、术后3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ET及sTREM-1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低于术后1 d,血清中CRP水平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1 d、术后3 d未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及sTREM-1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CRP、ET及sTREM-1分别为(2.51±0.87)ng/ml、(58.36±12.35)mg/L、(0.53±0.21)EU/ml、(42.19±18.28)pg/ml,术后3 d感染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12±0.76)ng/ml、(63.54±9.48)mg/L、(0.45±0.18)EU/ml、(41.47±13.36)p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T、PCT、sTREM-1、CRP对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依次降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61、0.794、0.743。结论肺癌术后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ET及sTREM-1水平上升,四指标对肺部细菌感染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T和PCT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4例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医院行腔镜手术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入院24h后、术后1h、术后1、3、7d检测s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同时根据患者入院24h内各项指标的最差值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评分,记录两组患者30d内存活情况。结果入院24h后、术后1h、术后1、3、7d研究组sTREM-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PCT、CRP和IL-6相比,sTREM-1诊断尿脓毒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TREM-1(r=0.859,P<0.01)、PCT(r=0.732,P<0.01)、CRP(r=0.502,P=0.025)和IL-6(r=0.431,P=0.032)与APACHEⅡ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114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30d内死亡31例,病死率为27.19%;死亡组sTREM-1、PCT、CRP和IL-6峰值浓度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sTREM-1浓度与尿源性脓毒血症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TREM-1峰值浓度(r=-0.651,P<0.01)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sTREM-1在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梗死(CI)并发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3、IL-17、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水平及预后评价。方法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130例脑梗死并发普通感染、142例脑梗死并发MDRO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普通感染组、MDRO感染组。测定血清IL-23、IL-17、sIL-2R水平,比较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分析其对于MDRO感染的评估价值;评估MDRO感染组患者病情转归与预后情况,对影响患者病情转归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IL-23、IL-17、sIL-2R水平,评估三指标对于MDRO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MDRO感染组血清IL-23、IL-17、sIL-2R水平高于普通感染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23、IL-17、sIL-2R水平评估MDRO感染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0.966、0.89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吞咽障碍、预先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MDRO患者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IL-23、IL-17、sIL-2R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23、IL-17、sIL-2R水平预测MDRO感染患者预后AUC分别为0.766、0.820、0.620。结论 MDRO感染患者血清IL-23、IL-17、sIL-2R异常上升,与患者病情转归以及预后关系密切,在评价患者病情以及预后上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型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与感染类型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9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74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出生健康新生儿7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sTREM-1、25(OH)D3、MMP-9水平,并比较不同感染类型、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sTREM-1、25(OH)D3、MMP-9水平,探究上述指标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感染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患儿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血清sTREM-1、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感染患儿血清sTREM-1、MMP-9水平高于非病毒性感染患儿,25(OH)D3水平低于非病毒性感染患儿(P<0.05);血清sTREM-1、25(OH)D3、MMP-9联合鉴别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感染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64,大于各指标单一诊断,联合鉴别诊断的最佳敏感度为79.49%,特异度为80.00%;患儿病情程度与血清sTREM-1、MMP-9水平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血清25(OH)D3水平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血清sTREM-1、25(OH)D3、MMP-9水平有助于鉴别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感染类型,且能反映患儿病情程度,有助于指导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0配体(CD40L)、簇分化抗原64(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98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42例和预后不良组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0L、CD64、sTREM-1水平对细菌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IS、APACHEⅡ评分及高水平CD40L、CD64、sTREM-1是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联合预测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4。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与CPIS、AP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