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铅、镉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固有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静脉血样本(237例。暴露组(114例)来自贵屿当地幼儿园,对照组(123例)来自濠江区幼儿园)检测儿童静脉血中铅、镉及固有免疫细胞的浓度。结果:暴露组血铅(中位数9.6μg/dL)、镉(中位数2.3μ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8μg/dL、1.7μg/L)(P<0.001)。暴露组与对照组比,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5),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血镉和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P<0.05)。结论:贵屿地区铅、镉暴露可能对学龄前儿童体内的固有免疫细胞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血铅、血镉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贵屿镇当地幼儿园238名3~8岁儿童静脉血,用原子石墨炉吸收法检测血铅、血镉浓度,并做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铅平均水平7.3μg/dL(3.3~24.9μg/dL),铅超标率(≥10.0μg/dL)16.4%,血镉平均水平0.7μg/L(0.3~6.9μg/L)。血铅、血镉水平升高与儿童住所周围是否存在电子垃圾拆解作坊正相关,血镉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经常补充钙,维生素D和乳制品可降低儿童体内血镉水平。结论:血铅水平≥10.0μg/dL的儿童应成为重点保护对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当地儿童铅、镉暴露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56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根据血铅水平设高铅组和低铅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高铅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钙剂,2个月后两组儿童再次进行免疫球蛋白、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高铅组血铅水平由原来的142.8±11.9 μg/L下降到91.5±8.2 μg/L (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0.63±0.16 g/L、6.20±1.37 g/L升高到0.96±0.29 g/L、9.47±2.05 g/L (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补钙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铅对学龄前儿童体液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补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排铅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铅暴露儿童的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贵屿镇118名3~7岁儿童血铅浓度;ELISA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贵屿镇儿童血铅均值为(8.2±3.5)μg/dL,将血铅水平按四分位数分成4组进行统计学处理,与0.0~5.9μg/dL组尿中8-OHdG水平比,5.9~7.4与9.4~21.6μg/dL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铅暴露儿童尿液中8-OHdG水平的升高,表明儿童机体处于较高的氧化应激状态,对儿童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垃圾拆解区铅暴露对儿童外周血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影响。方法:采集143名8~14岁儿童(暴露组70名,对照组73名)肘静脉血2 m L,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浓度,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相关指数。结果:暴露组(80.5μg/L)血铅中位数水平高于对照组(73.4μg/L),暴露组血铅中位数水平≥100.0μg/L的占20.0%;暴露组男童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含量及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均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高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暴露组女童RBC、HGB、HCT及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水平均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1);MCV、平均HGB和RDW改变与血铅暴露相关。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铅暴露对学龄儿童造血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子垃圾拆解区铅、镉的宫内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龄的影响。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贵屿镇及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对照组)261名新生儿胎盘中铅、镉浓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问卷的调查。结果:贵屿镇新生儿胎盘铅浓度中位数为399.9ng/g,镉96.6ng/g;对照组为421.0ng/g和20.9ng/g;胎盘中铅、镉浓度与胎龄成正相关;胎盘中镉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负相关;胎盘中镉浓度与母亲怀孕期间住所是否同时为工作场所、厨房燃料和豆乳制品消耗相关。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铅、镉宫内暴露会增加新生儿的胎龄,镉的宫内暴露会减轻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表明宫内铅、镉暴露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境中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CD4+T细胞的影响。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贵屿镇学龄前儿童(63名,暴露组)以及濠江区学龄前儿童(48名,对照组)外周血中铅浓度;CD4+T分离纯化:CD4+T中mRNA的提取:mRNA逆转录成cDNA1RT-PCR分析两组CD3-DELTA基因(A亚型)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暴露组血铅(中位数6.0μg/dL),CD4+TCD3-DELTA基因相对表达量(中位数2.7492)均高于对照组(5.2μg/dL,1.1305,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同一居住环境是否有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吸烟及母亲从事的工作是否与电子垃圾回收相关是暴露组血铅的主要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对照组中血铅水平与CD4*T中CD3-DELTA基因相对表达量负相关(rs=-0.288,P〈0.05);结论:高血铅暴露可能引起CD4+T中CD3-DELTA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从而影响学龄前儿童CD4+TTCR表达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规范电子垃圾拆解区铅与镉复合暴露对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贵屿镇(暴露组)幼儿园儿童(114名)和濠江区(对照组)幼儿园儿童(123名)外周静脉血标本237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中铅和镉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白细胞数、总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结果:暴露组外周血中铅和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B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和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淋巴细胞百分比和NK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数和百分比却低于对照组(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暴露组血镉水平与外周血总淋巴数(r=-0.225,P<0.01)和百分比(r=-0.218,P<0.05)及T细胞数(r=-0.260,P<0.05)存在负相关,而对照组均不相关。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高血镉暴露可引起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的改变,而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铅暴露对接种过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儿童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影响。方法:采集静脉血样本310例(暴露组(154例)来自贵屿当地幼儿园,对照组(156例)来自濠江区幼儿园)。检测静脉血中血铅及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浓度。结果:暴露组血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当暴露组血铅浓度为150~200μg/L时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浓度负相关(P<0.05)。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高铅暴露会影响儿童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形成,可能会降低儿童对乙肝病毒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131名铅作业工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血液中微量元素Zn、Cu、Fe、Pb及尿Pb的含量。结果表明:铅接触组中血清IgG、IgA均低于对照组;IgM、IgG与铅接触者血铅含量呈高度负相关;尿铅与血铅呈明。明显的剂量一反应关系;当平均血铅值在0.02mg/dl以上时,血液中Zn、Cu、Fe微量元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我们认为金属毒物铅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及微量元素Zn、Cu、Fe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检测免疫球蛋白和有关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对了解铅的毒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于能否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微量元素的变化当作诊断铅毒性的敏感指标之一,尚需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