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意义,为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体检时均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记录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对比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判断其是否属于脑梗死高危人群并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若患者已发生脑梗死疾病,应监测其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脑梗死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8%的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1年12月脑梗死患者100例,以及100例健康体格检查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研究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男女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用于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Hcy检测值为(20.1±3.8)μmol/L,对照组Hcy检测值为(11.2±4.1)μmol/L,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高Hcy血症检测阳性人数为41例,高Hcy血症检测阳性率为60.3%,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检测阳性人数为3例,检测阳性率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和既往有过类似病史的患者进行检测和跟踪监测,不仅可以有效监测预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通过控制高Hcy血症,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间的相关性,为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患者头颅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标准分为脑梗死组6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62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结果脑梗死组、TIA组、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经方差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临床可通过降低和控制缺血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6.
陈专 《中国实用医药》2014,(24):117-11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析比较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男性以及女性水平相比较对照组均上升,男性测定值高于女性,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水值相对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患者年龄具有正相关性,与叶酸则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与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参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治疗前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接受诊治前后的变化,并在登记记录相关数据后,通过与各项指标正常的健康人群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对比,对人体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脑梗死诊断的标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试验组进行研究。患者进入医院后的第2天和病情得到控制后的1周,对患者进行血液抽取,时间均为早上,患者要求空腹,静脉血的抽血量为3mL。将身体各项指标正常的健康人78名作为对照组,他们的采血时间的采静脉血量与试验组相同。被检测者的血液样品实行平行操作。观察、登记试验组患者的在接受诊治前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一步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对比。同时,对试验组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登记,与接受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接受诊治前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要明显高很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该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水平下降为(11.9±0.15)μmol/L,与接受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查,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脑梗死并判断患者恢复情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119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选择无神经系统症状及定位体征,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梗死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就2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脑梗死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叶酸水平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复发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初发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发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明确患者疾病后可给予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预防脑梗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具体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93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12与叶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及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Hcy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血清中Hcy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体内的Hcy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血清中Hcy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脑梗死患者76例(研究组)及7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研究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叶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76例患者中44例出现颈动脉硬化,按照IMT、PSV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颈动脉梗死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组Hcy、IMT存在相关性,中度组及重度组Hcy、IM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动脉膜粥样硬化有一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脑梗死进展和治疗情况。同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8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人4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给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并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中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较高,同时男性对象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同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20例,经CT诊断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和皮质下型各40例,以及经CT检查的正常人40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的高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前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和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生,可作为判断分水岭脑梗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叶酸甲钴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3例为对照组,将研究组中高Hcy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叶酸及甲钴胺干预治疗组及非治疗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 (VB12)水平,观察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酸及V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高Hcy患者与正常Hcy患者分别为37例及56例,分别占比39.78%及61.22%,高Hcy组血浆Hcy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Hcy组,而叶酸及VB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Hcy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Hcy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低非干预组,叶酸及VB12水平显著高于非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高于非干预组总有效率78.9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3.80,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Hcy明显高于正常人,而叶酸及甲钴胺治疗可有效降低其水平,同时可恢复机体神经功能,降低了其损伤度及致残率,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归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患者D-D、hs-CRP、血清Hcy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有关,临床早期诊断、检测D-二聚体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有效诊断疾病,提高患者预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龚娅  李国强 《河北医药》2012,34(14):2121-2122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8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时收集30例急性脑梗死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给予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时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6.依据入院第1天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位数值,将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入院后第1天和第21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Index(BI)评分,同时于第21天复查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结果 (1)第1天时,3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第1天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患者NIHSS和BI均差于对照组(P<0.05);21 d后,3组NIH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高水平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差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冠心病患者110例和脑梗死患者108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共106例。分别为心血管病组、脑血管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心血管病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