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鼻渊指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属西医鼻窦炎的范畴,临床上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属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祖国医学对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近年来广大中医工作者在中医治疗本病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代医家在古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及现代临床经验,在继承古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古人在鼻渊方面的治疗,现将近年来现代医家对鼻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药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20余例,效果明显,介绍如下。 取辛夷15g,苍耳子9g,黄菊花9g,白芷30g,薄荷叶4g,僵蚕3g。水煎服。功效:祛风通窍。主治:鼻渊,鼻塞,流浊涕不止,前额头痛。  相似文献   

3.
鼻渊,又名“脑漏”、“脑渗”、”“控脑砂”,临床以鼻流浊涕,经久不止,头额胀痛,耳塞不通。香臭难辨为主要症状的鼻病。《素问·气厥论》日:“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本病四季可见到,治疗颇感棘手,故结合临  相似文献   

4.
诸云龙 《河北中医》1989,11(1):11-12
鼻窦炎是最常见的鼻病之一,其中尤以上颌窦炎为最多,临床上以慢性者居多。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鼻渊”。早在二千年以前的《素问·气厥篇》中即有“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的记载。《外科大成》中进一步明确地指出:“鼻渊者,鼻流浊涕,黄水腥秽是也,又名脑崩、脑漏”,“鼻渊而脑痛者名控脑砂”。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以往对本病  相似文献   

5.
鼻渊是鼻科的常见疾病,常表现为鼻流大量浊涕且不能自止,可伴见流出涕带臭味、嗅觉障碍等症。刘师认为鼻渊属本虚标实之证,肺脾虚损为本,湿热上熏为标,外邪侵袭为引,主张辨病应与辨证相联系,自拟藿薄辛夷散临证加减治疗鼻渊,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细辛功擅宣通鼻窍,临床用于治疗鼻渊、鼻鼽等疾病时疗效显著。然现代医家多忌惮其毒性,恪守"细辛不过钱"的用药原则,使其疗效多显平庸。本文列举一则以温肺止流丹合苍耳子散加减为基础方,重用细辛得以治愈五年过敏性鼻炎痼疾的案例,以说明大剂量细辛在治疗此病中散寒解表、宣通鼻窍的重要作用,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剂量轻重,对细辛用量再认识。  相似文献   

7.
自拟升葛荑苍汤治疗鼻渊朱泰,李雅萍“鼻渊”,即现代医学所称的鼻窦炎,它是临床最常见的鼻病之一。以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素问·气厥论》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临床上慢性者居多,急性者较少,慢性的常为急性的续发者。笔者经多年临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所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鼻渊患者均给予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川芎、白芷、羌活、苍耳子等,日1剂)治疗.结果: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7.9%.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鼻渊引起的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鼻鼽为中医病名,其临床症状与现代医学的变态反应性鼻炎极相似,其病因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风邪,肺失肃降,以突然或反复发作性鼻塞、鼻痒,连续喷嚏,鼻流清涕为临床特点。西医治疗主要是抗过敏、消炎,往往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容易复发。笔者于1997年以来利用加味苍耳子散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苍耳子散治疗以头痛为主症的鼻渊的临床疗效。方法:苍耳子散加味治疗120例鼻渊患者。结果:苍耳子散加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9.17%。结论:加味苍耳子散治疗鼻渊所致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34-36
学习并总结蔡福养教授治疗鼻渊的学术经验,探讨其学术经验的渊源和辨治特色。蔡福养辨治鼻渊,理法方药均体现尊古崇经的思想,应用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强调鼻渊的发病与肺、脾、肝胆之间的联系,以“宣、清、升、散”为治疗原则,常以泻白散、苍耳子散、龙胆泻肝汤和补中益气汤等方加减化裁,并形成自己的经验方“蔡氏鼻窦炎汤”,对总结鼻渊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辨治鼻渊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苍辛通窍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苍辛通窍鼻渊汤(药物组成为黄芪、黄芩、茯苓、苍耳子、辛夷、白芷、葛根、川芎、鱼腥草)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并与鼻渊丸治疗进行对照。结果苍辛通窍鼻渊汤愈显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苍辛通窍鼻渊汤对鼻窦炎确有补气升阳,排脓通窍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鼻渊是耳鼻喉科的临床常见病,多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特点,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都可参考辨证。自《素问·气厥论》以降,历代古医籍中对该病多有记载,中医认为鼻归属玄府,贵在开通且与肺脾胆的关系密切,本文跟据肺脾胆与鼻为玄府理论关系浅述鼻渊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认为热邪为鼻渊主要的病因,玄府郁闭、气液不通是鼻渊的基本病机。肺脾胆失和导致肺气逆行,失于敛降是鼻渊的基础因素。参照玄府功能,分析鼻渊的生理和病理,得出宣散壅塞,清热利窍,疏和脏腑的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鼻渊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方出自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疽的首选方 ,外科临床应用迄今已千余年 ,疗效颇佳。近年来笔者将其应用于内科、妇科及五官科疾病的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四则 :1 鼻 渊刘某某 ,男 ,4 2岁。 1996年 2月 13日初诊。鼻流浊涕 4年 ,头痛胀闷月余。近来病情加重 ,曾用先锋霉素 5.0g溶于 2 0 0ml5%葡萄糖溶液中静点 ,同时口服中药汤剂无效。症见鼻流浊涕、清稀色淡黄、味腥、头痛胀闷、乏力倦怠、手足不温、嗅觉不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等。诊断 :鼻渊 (气血不足 ,阴寒凝滞 )。治宜温阳补血 ,散寒通滞 ,方用阳和汤…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笔者应用蜂房为主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急性鼻炎 :治疗以散风邪、通鼻窍为主。属风寒者 ,鼻流清涕 ,鼻塞轻 ,鼻粘膜肥厚水肿 ,以蜂房配伍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防风、麻黄等。风热者鼻塞重 ,流浊涕 ,头痛 ,鼻粘膜充血 ,以蜂房配伍辛夷、薄荷、野菊花、银花、黄芩等。慢性鼻窦炎 :常伴有头痛、记忆力下降 ,副鼻窦区有压痛 ,X线显示副鼻窦炎性征象。中医认为系胆热移脑 ,治以化浊通窍排脓。常用蜂房配鱼腥草、藿香、野菊花、胆草、生苡仁、败酱草、黄芪等。过敏性鼻炎 :常伴喷嚏 ,流稀水涕…  相似文献   

16.
慢性化脓性副鼻窦炎中医称鼻渊,有关鼻渊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常伴头病、鼻塞,其病标在上,病本在下。笔者通过20余年临床实践,制成清窦口服液,临床效果很好,现将治疗前后全面记载并得到随访的500  相似文献   

17.
鼻渊是因邪聚鼻之窦窍,灼腐肌膜所致的常见鼻病,临床以鼻流浊涕为基本病理特点,有急、慢性之分及虚实之辨。近年笔者明辨虚实,临证治疗每获良效,现将典型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鼻渊主要包括西医的副鼻窦炎。吉林省名老中医石春荣先生有一经验方,名“鼻渊熏洗方”。石老行医七十余年,应用此方治疗鼻渊患者不计其数,颇有效验。今将此方介绍如下,并附验案一则于后,供同道参考。方药:苍耳子、白芷、蜂房、牛蒡子、薄  相似文献   

19.
鼻渊证治     
鼻渊一证,最早载于《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鼻渊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寿世保元》中说:“鼻流浊涕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在脑,伤其脑气,脑气不固,而液自渗泄也。”这说明了不仅胆移热于脑可致鼻渊,且风热在脑,也会伤及脑气,而致流涕不止,这与现代医学中的流感是急性鼻窦炎之原因之一的观点相似。又说:“夫鼻者,肺之候,时常和则吸饮香臭矣,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之过,则鼻气不能宣调,清道壅塞,即为病也……,此皆脏腑不调,邪气郁于鼻,而清道壅  相似文献   

20.
徐春美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090-1090
鼻渊合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的纯中药制剂 ,具有祛风、清热 ,宣通鼻窍之功效。经临床 190例患者应用 ,效果显著 ,无不良反应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9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男 10 7例 ,女 83例 ;年龄最小者 6岁 ,最大者 78岁。急慢性鼻炎 ,鼻窦炎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喉科诊断学》中医辨证标准符合风邪侵袭 ,肺胃蕴热。临床症见鼻痒 ,鼻涕稠黄或粘白而量多 ,间歇或持续性鼻塞 ,鼻内分泌物异常 ,嗅觉减退 ,头昏 ,头痛 ,恶风发热 ,口渴痰黄。2 治疗方法2 .1 自制鼻渊合剂的药物组成苍耳子 5 0 0 g,辛夷 30 0 g,鸭跖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