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柏地黄汤具有滋阴补肾、清热降火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证.临证加减在临床中运用,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回归伤寒原文,重析抵当汤病脉证治.从伤寒论257条辨抵当汤之治,论抵当汤之"可下",兼议伤寒论下法的内涵;从124、125条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辨抵当汤之证,论抵当汤之"下血"及辨证要点,兼议伤寒论之小便自利;结合现代临床理解抵当汤之病,总结其治疗要点.可知抵当汤为逐瘀攻下的代表方,核心病机为瘀热,可用于阳明证血瘀喜忘、阳明病热入血分、太阳蓄血、妇人经水不利及男子膀胱满急,表现为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或大便硬而反易、少腹硬满、发狂等,现代临床常用于盆腔炎和瘀血发热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清  王莹 《河北中医》2008,30(2):119-120
魏绍斌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尤善用经方治疗妇科杂症.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原治少阴病、四逆之证.魏教授在临床上将四逆散加减用于治疗肝郁所致妇科痛证,疗效甚佳.我们有幸侍诊于侧,受益良多,现将其应用四逆散治疗妇科痛证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四君子汤为补气的代表方剂,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力弱之证.临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运用其加减治疗其它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脑血管病、泌尿系感染、疲劳综合征、癌症手术及放化疗后、月经失调等属中气不足之证,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桂枝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桂枝在临床应用广泛,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药效,笔者特作以下探析. 1临床应用 用于外感风寒,头疼发热,恶寒等症.常用的方剂有桂枝汤,麻黄汤. 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等症.常用的方剂有桂枝附子汤. 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致的痰饮证.常用的方剂有五苓散. 用于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之证.常用的方剂有枳实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 用于经寒瘀滞,经闭,痛经及瘢瘕等证.常用的方剂有温经汤,桂枝茯苓丸.  相似文献   

6.
白扁豆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具健脾化湿、和中消暑之功,可用于脾胃虚弱等证.为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上常用清炒法炮制,但因其质地坚硬,在操作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质量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伤寒论》,方由炙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组成.其功能和胃降逆,补中散满,用以治疗脾胃气弱,运化迟滞,或伤寒发汗后腹胀满等证.笔者将之用于临床,随症加减,治疗消化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等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磊  朱益敏  主父瑶 《山西中医》2010,26(10):34-35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e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其性味辛甘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效,临床多用于亡阳证、阳虚征及寒痹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主产于江南各省,味苦性寒,入胃、大肠,小肠经,具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症.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其清热解毒之功,单味或稍佐他药,治疗盆腔炎证效果颇著.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要治疗伤寒邪在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证.临床应用治疗外感证的确疗效显著,但用于内伤杂病临床报导较少,笔者就临床应用体会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头翁汤源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痢疾.作者根据其证治,将其用于湿热下注之阴道炎、阴疮、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等,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新用     
樊建平 《河南中医》2008,28(10):16-17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用以治疗蛔厥证.方由乌梅、附子、黄柏、人参、桂枝、细辛、黄连、当归、川椒、干姜组成,临床用于寒热错杂,气机不利之证,兹列数例,以求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13.
安丙辰 《中医杂志》2000,41(3):188-199
小青龙汤是张仲景治疗寒饮咳喘的一张名方。若用之不当,会产生多种变证,应当加以注意。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寒饮咳喘的实证,药物组成以辛散温化为主。但临床常见之寒饮咳喘证多见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多是实中夹虚之证,所以应用小青龙汤后,副作用更为明显,使病情更趋复杂。对此不少医家都有过论述,其中最为突出者,当推近代名医张锡纯,其自拟从龙汤,治疗小青龙汤药后之证。在此,仿张锡纯之义,将临床上用于治疗小青龙汤药后诸证的方法称为从龙法。现摘录张仲景、叶天士、张锡纯及刘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之证;而麻黄汤用于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之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在表之邪气郁阻稍重,表现为寒热一天可以发作两、三次,治疗可以小发其汗;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表证更轻,恶寒一日发作不超过两日,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桂枝各半汤更弱;桂枝二越婢一汤为小寒闭表而兼有轻微的郁热烦躁,其治疗为辛温微汗,兼清郁热。太阳蓄水证和蓄血证均为太阳腑证,都有少腹的症状。太阳蓄血证病在血分,无关乎气化的问题,所以小便利,而太阳蓄水证是病在气分,气化不利导致小便不利。蓄血证有如狂或者发狂之证,蓄水证有口渴,消渴之证。那么对于一类既有蓄水又有蓄血证的病证,可以把五苓散和抵当汤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对于难以潜药用方的证型,可以考虑经方的联合应用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名方升降散具有升清降浊、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之效.国医大师薛伯寿临证活用升降散,不仅用于四季热病、温疫,也用于内伤杂病.本文结合案例介绍薛老针对不同病机,运用升降散与其他方剂合方施治经验,其辨证准确,用药精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为<东垣十书·脾胃论>中的代表方剂,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气虚下陷之证.笔者将本方活用治疗内科及妇儿科杂证,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藿香正气散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夏季腹泻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藿香正气散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临床常用于口服治疗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效果颇佳.笔者在临证中对年幼不愿口服中药汤剂的患儿,给予藿香正气散汤剂保留灌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潘华 《河南中医》2011,31(8):884-885
八珍汤主要用于治疗气血双虚及伴有气血双虚症状的病证,八珍汤证的针灸处方为针补双合谷、三阴交.临床用于治疗崩漏、乳汁全无、虚劳之手足麻木均获佳效.  相似文献   

19.
平胃散是治疗湿困脾胃证的代表方剂,原方出自周应所著《简要济众方》,主治胃气不和,后收录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组方简炼、寓意明确.全方之旨性味从辛、从苦、从温、从燥组合,发挥其能消、能散之功,藉以调整脾运、胃消、肠动的功能,能平胃土之不平,主治湿困脾胃之证偏实者.目前临床以该方随证化裁广泛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现对平胃散近5年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补中益气汤治疗骨伤科疾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方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内科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和气虚发热等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然临证之际只要切中病机,运用本方灵活化裁,用于骨伤科疾病中,亦屡屡获效.今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