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清维 《现代医院》2005,5(11):91-92
目的探讨有效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分别观察吸痰前和吸痰后10分钟的呼吸次数、SpO2、HR、气道压力、潮气量的变化。结果有效吸痰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SpO2、气道压力和潮气量。结论有效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的疗效有明显好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的预充氧不同的吸入氧浓度(Fio2)和吸氧时间对吸氧后SPO2的影响。方法对2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出现吸痰指征时分别不给予高浓度吸氧,和按不同的FiO2,吸氧时给予高浓度吸氧的处理。然后对患者进行吸痰,于氧疗后,吸痰5min后记录SPO2,并对各组资料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SPO2值均下降,但氧疗后的SPO2高于不予氧疗的SPO2;吸氧时间越长SPO2值越高。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给予吸入FiO2为80%的氧2min,能达到改善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减少氧疗引起的副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陈红芹 《工企医刊》2011,24(3):32-34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监护指标(SPO2,心率,收缩压)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密闭式吸痰48例)和对照组(开放式吸痰32例).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5 min、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后5 min监护指标(SPO2,心率,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前5min...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伟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78-1779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配对的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时持续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时停止机械通气。观察两组行机械通气5d、1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5d、1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方法能降低和延迟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林彩华 《现代医院》2012,(Z2):16-17
目的探讨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清除痰液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经口鼻腔直接吸痰法。比较吸痰前后2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吸痰间隔时间、有无粘膜损伤和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PaCO2、Sa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吸痰后PaCO2下降,SaO2升高,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PaCO2下降,SaO2升高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吸痰间隔时间、粘膜损伤发生率及患者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在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中应用的效果、降低粘膜损伤及患者耐受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经口鼻吸痰法,且置入方法简单,解除呼吸道阻塞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护士的吸痰水平,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观察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3 min、吸痰中、吸痰后0.5 min、5 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变化。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吸痰中以及吸痰后0.5 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心率、呼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减少SpO2、心率、呼吸变化,降低VAP发生率。同时对医务人员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O2监测在神经外科ICU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机械通气患者开展PETCO2监测并对其中54次明显的异常波形或数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泌物堵塞15次,通气过度10次,通气不足9次,气囊漏气5次,呼吸管道脱开10次,机械故障5次。结论PETCO2监测可以简便推算出理想的呼气末正压(PEEP)值,有助于选择通气方式和呼吸机参数的调整及指导呼吸机的撤除;监测通气功能,发现故障,维持正常通气;判断因分泌物增多造成小气道阻塞的情况,掌握吸痰的时机,避免盲目操作;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还可通过测量PETCO2了解PaCO2,为神经外科利用过度通气来降低病人颅内压治疗时提供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两种吸痰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医院内科重症抢救室行机械通气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试验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种方法吸痰前、吸痰后30min潮气量(VT)、气道压力、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肺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吸痰后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SpO2、肺部并发症等与常规法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密闭式吸痰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我院ICU于2007年8月对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进行观察研究,其结果比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优越,并且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25例严重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护理体会.结果 密闭式吸痰方法 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同时保持呼吸机的供气压,减少呼气末正压通气的病人的PEEP掉失,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吸痰方法 .  相似文献   

11.
陈月妹  黄煌  魏小芬 《中国校医》2010,24(10):755-75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吸痰和戴手套徒手吸痰并直接于灭菌水瓶内冲洗吸痰管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戴手套徒手吸痰并直接于灭菌瓶内冲洗吸痰管的吸痰方法,吸痰后5min患者Peak下降值、VT增加值,Spo2上升值、吸痰间隔时间,每日吸痰次数,肺部痰鸣音减弱或消失,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结论采用戴手套徒手吸痰并直接于灭菌水瓶内冲洗吸痰管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方法,既能快速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又能减轻不良反应,在临床吸痰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与传统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新生儿机体的影响。方法将6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以浅层吸痰方法为观察组,传统吸痰方法为对照组,观察吸痰前后1 min新生儿机体反应。结果 2组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层吸痰可减少对机械通气新生儿机体的影响,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7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运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运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吸痰前后HR、SpO2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吸痰后HR加快,SpO2明显下降;平均操作时间、痰液喷出情况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交叉感染及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吸痰结合浅部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ICU并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吸痰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行FB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护理管理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吸痰护理管理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第1、7天动脉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以及患者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建立人工气道第1天,两组患者P动脉血气05);建立人工气道第7天研究组患者PaO2与SaO2以及气道峰压显著升高,PaCO2与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吸气阻力显著降低,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510%5))。(均研P究0组0发5)生。气结道论黏膜采损用伤F与B肺吸部痰感结染合发浅生部率吸(1痰6护27理%方、1案8对60 I%C)U均人显工著气低道于患对者照进组行(干67预44可%提、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病人两种吸痰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吸痰平均操作时间以及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呼吸道黏膜损伤、HR、SpO2和平均操作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中优于开放式吸痰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对机械通气中的新生儿呼吸道护理的优势。方法:将密闭式吸痰管与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相连接,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吸痰操作。结果:与传统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相比,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时勿需断开机械通气,能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并可降低肺部感染机会,且操作方便。结论:密闭式吸痰技术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中,有效减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密闭式吸痰管在P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我院PICU病房收治的150例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采取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方式,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管的吸痰方式,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应用于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7):1015-1016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引压力、不同深度的吸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吸引压力分别为-20 KPa、-30 KPa和-40 KPa,再随机将各组患者分为Ⅰ、Ⅱ两个亚组,分别采用浅吸痰和改良式深吸痰。结果各组的Ⅱ亚组吸痰后5 min的生命体征(HR、RR、VT、SpO2、PAP、SBP)均优于Ⅰ亚组(P<0.05)。B组的吸痰效果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吸痰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在-30 KPa的吸引压力下,应用改良式深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吸痰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吸痰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无菌吸痰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采样方法在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无菌吸痰管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采集患儿下呼吸道感染部位分泌物标本。比较两种方法标本合格率、阳性检出率及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无菌吸痰管吸痰标本合格率70.00%低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合格率9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90,P<0.001);采用无菌吸痰管吸痰者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2.38%(33/63)低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83.15%(7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53,P<0.001);无菌吸痰管吸痰检出病原菌41株,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出93株,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3.42%、69.8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同一患儿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细菌完全一致者32例,另有15例均为阴性,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率为52.22%(47/9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机械通气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价值方面优于无菌吸痰管吸痰,其准确率高、误诊率小、污染率低等优势,更利于提高感染预防控制效果、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尤其适用于急危重患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社区使用手动吸痰器对院前急救的意义。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在院前急救中使用手动吸痰器30例。结果27例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间1~20分钟,3例因痰液粘稠度大改用电动吸痰器。结论手动吸痰器在院前急救中切实可行,特别在社区,适用于分泌物较稀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