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在2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不同病程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组KK-Ay小鼠和对照组C57BL/6J小鼠各15只,从8周龄开始,每4周收集24h尿液测尿微量白蛋白,乙醚麻醉后空腹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等,同时对血清样品预处理进行LC/MS检测及代谢组学分析。第8、12、20周龄两组各处死3只小鼠,灌洗取肾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2周龄后KK—Ay小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与C57BL/6J小鼠有统计学差异(P〈0.01)。KK—Ay小鼠12周龄系膜基质增加明显,20周龄出现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代谢组学主成份分析显示,各周龄KK—Ay小鼠与C57BIM6J小鼠血清代谢图谱差异显著,早于血生化和肾脏病理变化,代谢物模式的经时变化轨迹图能够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规律。结论基于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对动物血清的检测分析能准确区分各周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并揭示病程进展规律,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能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治疗KKAy小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只雄性8周龄KKAy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非治疗组(n=10),治疗组从8周龄始予以氯沙坦10 mg/(kg.d)饮水喂入,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10)。于20周龄测定各组小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并留取肾脏标本,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氯沙坦治疗对KKAy小鼠体质量及血糖无影响;与非治疗组比较,氯沙坦治疗减少了KKAy小鼠的尿白蛋白/肌酐比率(P〈0.05),改善了KKAy小鼠的病理损害。结论氯沙坦治疗能减少KKAy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过程中,CXCL16在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并对其与DN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选取分别代表DN不同发展阶段的4、8、12、16和20周龄的dh/db小鼠和同龄db/m小鼠各6只;取左肾的一半用于提取总RNA;右肾用于制作冰冻切片、石蜡切片、电镜标本等;利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各组小鼠肾脏中CXCL16 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CXCL16蛋白在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和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析各组小鼠的肾脏组织病理情况以了解小鼠DN的发生发展情况. 结果:(1)与同龄的db/m小鼠相比,4周龄的db/db小鼠的体重有所增加,但血糖、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无明显差异,肾脏组织病理分析也无明显变化,说明4周龄的db/db小鼠尚未发生糖尿病;但8周龄的db/db小鼠的血糖、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均已有明显升高,且肾组织中也已出现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等DN病理改变,说明8周龄的db/db小鼠已发生了DN,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8周龄db/db小鼠的DN仍较轻,可代表DN早期的情况;自8周龄以后,db/db小鼠的血糖、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量以及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等情况随着鼠龄的增长而不断的增加,说明db/db小鼠的DN不断进展.(2)与同龄的db/m小鼠相比,CXCL16在4周龄的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变化;但8周龄db/db小鼠肾脏中CXCL16的表达水平已有所增加.此后,随着鼠龄的增加,DN的进展,CXCL16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3)在成年正常小鼠,CXCL16主要分布于小鼠肾脏髓质的小管中,相对来说在肾脏皮质中的分布较少;在DN小鼠,分布在肾小管和小球中的CXCL16均有明显增加;且肾小球CXCL16的表达增加主要发生在足细胞的位置.(4)CXCL16在幼年小鼠(指4周龄的db/m和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分布与成年小鼠(指8周龄以上)亦存在一些差异,这可能提示CXCL16与小鼠肾脏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关. 结论:db/db小鼠肾脏中CXCL16的表达随DN的发生发展而增高,至少在时间上与DN具有相关性,提示CXCL16可能参与DN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pp17肽对2型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总蛋白排泄量和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KKAy小鼠,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17肽治疗组(D+17P组),17肽治疗组给予APP17肽皮下注射。12周后将3组小鼠处死。处死前1d,用代谢笼收集小鼠24h尿量,测总蛋白、白蛋白值;处死时心脏取血测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取肾皮质送电镜检查。结果:(1)D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近曲小管出现大量空泡和退变钙化的线粒体,而线和D_17P组小鼠无此改变。(2)三组小鼠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排泄量由低到高依次为C≤D+17P≤D(P<0.05)。(3)D组和D+17P组小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比C组明显升高(P<0.05),D组和D+17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p17肽对KKAy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但不是通过影响血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多重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主要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师及早防治。方法对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及其它临床参数,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压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进行检测及计算,按有无临床蛋白尿和(或)微量白蛋白尿,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NDN)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危险因素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结果DN组病程、FPG、HbAlc、LDL—C、TG、血压、BMI、SUA、FINS、HOMA-IR测值均显著高于NDN组(P〈0.01)。结论逐步判别分析DN高危因素前5位排序是HbAlc、SBP、SUA、LDL—C、病程。临床医师及早进行尿白蛋白检测,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DN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小鼠脂肪肝的影响.C57BL/6J小鼠高脂饲养12周后,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4周.结果 显示,与高脂组相比,胰岛素组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所有时间点血糖及血总胆同醇、甘油三酯(TG)均显著改善(P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的关系以及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肾病(DN)中发生的作用.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1SI)、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等代谢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UAER与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ISI、甘油三酯、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Persean相关显示UAER与ISI、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糖化血红蛋白、年龄相关;在以UAER为自变量的线性多元回归分析中显示在P<0.05水平有ISI、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肌酐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白蛋白尿时存在胰岛素敏感性减低和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对MAU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比浊法,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了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1例健康对照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在2型糖尿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慧  顾宗明  张海 《内科》2011,6(1):27-29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疗程1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丹参冻干粉针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结果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降低血压、血脂及HbA1c的同时,又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显著降低24 h UMA的排出,减少尿蛋白,减轻肾损害,延缓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浩  姜涛  宋秀霞 《山东医药》2011,51(20):87-88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代谢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9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达到理想血糖的时间分别为(4.74±1.05)、(9.03±1.84)d,P〈0.05;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8.67%、25.83%,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bA1 c、UAER均下降(P〈0.01),其中观察组FBG、2hPBG、HbA1c、UAE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早期DN,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降低UAER,控制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