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采用偏头痛治疗镜治疗,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汪立新  王雁 《人民军医》1999,42(4):214-215
我们应用利多卡因静滴治疗偏头痛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36例,均为诊断明确的偏头痛患者,男4例,女32例;年龄30~52岁;病程2个月~10年,其中无先兆型34例,有先兆型2例。另设诊断明确的偏头痛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例,女25例;年龄28~54岁;病程0.5~11年。两组一般情况相似,差异无显著性。1.2 诊断标准 本组偏头痛诊断标准为:(1)头痛多为单侧搏动样中、重度疼痛;(2)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畏光和畏声;(3)上、下楼梯或类似活动可加重;(4)不予治疗,一般可持续4~72h;(5)发作次数至少5次以上[1]。1.3 方法 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直艏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37例偏头痛患分成3组,对养血清脑颗粒和氟桂嗪以及两药合用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氟桂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献报道基本一致,养血清脑颗粒与氟桂嗪疗效基本相同,联合用药显效率显提高。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偏头痛的治疗药物,与氟桂嗪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米勇锋  刘珍 《武警医学》2002,13(4):215-216
自 1996年以来 ,笔者采用中药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 2 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 ,收到了很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患者 ,6例为住院患者 ,14例为门诊患者 ,其中女性 15例 ,男性 5例。年龄最小者 2 2岁 ,最大者 5 6岁 ,平均年龄 31.5岁。病程最短者 0 .5a ,最长者 10a,平均 3.4 7a。其中普通型偏头痛 12例 ,典型偏头痛 3例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2例 ,偏头痛持续状态 2例 ,丛集性头痛 1例。1 2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典型的反复发作头痛史 ,典型的搏动性、跳痛或钻凿样疼痛 ,有逐渐加重趋势 ,多伴有恶心、呕吐、畏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5%,观察组总有效率94.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托吡酯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彭昌鼎  孙鸣 《人民军医》1999,42(1):33-33
我们应用氟桂利嗪合用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共100例,包括典型偏头痛和普通型偏头痛。全部病例均符合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1],根据就诊的顺序,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15~40岁。典型偏头痛23例,普通型偏头痛27例。发作持续时间2~11h。发作程度1级(头痛发作时不影响工作)11例,2级(头痛发作时可以勉强从事某些工作及日常活动)19例,3级(头痛发作时需卧床休息,不能从事任何活动)20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15~41岁。典型偏头痛28例,普通型…  相似文献   

7.
姚永玲 《人民军医》2011,(7):617-617
偏头痛是常见的头痛类型,以反复发生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12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郑艳  何煜 《武警医学》2001,12(8):474-475
我科近年来应用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偏头痛 85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近年来门诊确诊偏头痛共 1 70例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 ,随机分为高压氧组 (治疗组 )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各 85例 ,治疗组 :男 1 9例 ,女66例 ,年龄 2 1~ 43岁 ,平均年龄 3 1 2岁。对照组 :男 2 6例 ,女 5 9例 ,年龄 2 3~ 44岁 ,平均年龄 3 3 1岁 ,2组病例情况类似 ,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血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 ,各项指标正常者予心得安 ,苯噻啶等预防治疗 ,去痛片或麦角咖啡因等急性治疗 ,…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偏头痛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1999年,我们采用高压氧(HBO)治疗偏头痛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们根据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分类标准[1],选择160例既往曾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BO组80例,女65例,男15例,年龄21~69岁,平均45岁,病程2~39年,其中典型偏头痛24例,普通型48例,偏瘫型及群集性各4例。对照组80例,女60例,男20例,年龄12~60岁,平均36岁,病程2~40年,其中典型偏头痛20例,普通型偏头痛52例,偏瘫型及群集性各4…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目前认为,其发病与神经一血管功能性障碍关系密切。由于本病具有症状明显,治疗较为棘手为特点,近年来成为中_医药临床运用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97年来,我们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当地草药治疗经验相结合,强调治疗上的“通”与“补”并重的治法思想,自制中草药制剂三黄丹胶囊治疗偏头痛,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收治的110例偏头痛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是2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明显改善偏头痛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刘思赤  留文武  顾瑛 《人民军医》2001,44(8):490-491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疾病。我们近年来应用针刺后溪透合谷穴治疗偏头痛 4 2岁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2 5~ 5 3岁 ,平均 3 6岁。病程 3个月~ 6年。主要临床表现 :搏动性或钻痛性半侧头痛 ,常伴有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畏光 ,视野中多伴有暗点或亮光等。1 2 治疗方法 患者握拳 ,但不要用力。取同侧后溪穴 ,常规消毒后 ,用 2 8号 3寸毫针刺入穴位 ,再徐徐向合谷穴方向进针 2寸左右 ,使之得气 ,留针 3 0min ,治疗中运针 3~ 4次。每日 1次 ,5d为 1个疗程。1 3 结果1 3 1 疗效标准  ( 1)治愈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在偏头痛患者中筛查卵圆孔未闭(PFO)的可行性,旨在为筛查PFO、偏头痛诊疗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头颅CT或MRI检查,TTE检查阴性者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对检出的PFO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评价c-TCD诊断PF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先兆偏头痛(MA)、非先兆偏头痛(MO)患者PFO的检出情况。对行封堵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偏头痛有无缓解或疼痛情况,并行c-TCD、TTE及头部CT等检查。结果 110例偏头痛患者中检出PFO患者43例,检出率为39.1%,c-TCD诊断PFO的特异度为100.0%、灵敏度为95.4%。MA、MO患者中,PFO检出率为47.0%、27.3%(χ~2=4.30,P<0.05)。27例(MA 18例,MO 9例)患者接受了介入封堵治疗,均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19例偏头痛症状消失,8例缓解,头部CT未见新发梗死病灶。结论 c-TCD在筛查偏头痛合并PFO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TCD诊断PFO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具有无创、方便、安全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对于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封堵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消除或缓解偏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在以头痛为主的疾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自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用尼莫地平口服治疗偏头痛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甘露醇为一种高渗性利尿剂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水肿及青光眼等。自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2月 ,用甘露醇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病人 2 8例 ,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患者 ,男 10例 ,女 18例 ,年龄2 0~ 5 2岁。其中典型偏头痛 4例 ,普通型偏头痛 14例 ,基底型偏头痛 3例 ,丛集性头痛 2例 ,高血压性头痛 5例。本组患者均为多次发作 ,经详细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诊断明确。1.2 治疗方法与效果 :本组患者均为多次发作 ,头痛较重。给予甘露醇 2 5 0ml静滴 ,30分钟快速滴入 ,每日一次。可连续治疗 3天至一…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为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作用的重要营养物质,通常用于防治口角炎、舌炎、阴囊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维生素B2缺乏症。临床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维生素B2还有多种新用途。治疗偏头痛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研究人员经过多次研究与实验,发现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2可减少偏头痛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维生素B2对偏头痛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用维生素B2来预防治疗偏头时,对1个月内只出现几次偏头痛的中度病人效果最好,大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手术治疗偏头痛而获得的54例79条偏头痛患者患侧颅外动脉的详细组织形态研究,发现动脉壁有器质性改变,这在以往的偏头痛治疗学文献中,是个尚未涉及的问题。作者结合1985年前接受手术治疗偏头痛46例病人随访资料及术前的药物治疗史,对于颅外动脉病变,在偏头痛选择性治疗的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随访的方式为面访或信访,46例随访到39例(84.78%),术后6~10年,平均7.67年,总有效率35例占89.79%,其中治愈23例(58.79%),有效12例(30.76%),好转3例(7.69%),无效1例(2.56%)为去痛药物成瘾。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盐酸氟桂利嗪在前庭性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4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有效率、头痛次数、头痛频率、并发症情况.结果 (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13%;(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头痛次数以及头痛程度少于对照组;(3)研究组不不良反应发生6.25%低于对照组2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性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使用盐酸氟桂利嗪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脑电地形图(BEAM)对偏头痛患者作客观的临床判断及中医药治疗的量化比较。方法 用BEAM方法对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中医药治疗前后及偏头痛患者与正常组的量化对比。结果 偏头痛患者脑电功率确实存在异常变化。祖国医药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结论BEAM为我们研究偏头痛患者的脑功能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祖国医药的临床应用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作为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为神经内科里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往经典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对于它的治疗,人们总结了很多中西医疗法,现综述如下,为今后的临床治疗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