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遭遇负性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974名大学生中,138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因其貌不扬而被歧视(OR=3.365),曾遭受暴力(OR=2.988),单亲家庭(OR=2.965),有饮酒、吸烟或药物依赖(OR=1.827)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系融洽(OR=0.618)和大学生具有自信心(OR=0.390)是预防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遭遇负性事件后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自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内外向性格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自编调查表对赤峰学院体育系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自杀总体(F)上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自杀者的态度(F2)上,有自杀意念者和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安乐死的态度(F4),有自杀意念者持支持态度,而无自杀意念者持矛盾或中立态度.[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自杀态度与其他专业大学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形成与家庭功能、负性生活事件各应激量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使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家庭功能指数量表等工具对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卫生高职院校和安徽省芜湖市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包括中职、高职、大专、本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所院校共发放问卷3700份,回收问卷3675份,其中有效问卷3620份,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7.0%。自杀意念检出率最高的前5类特征分别为:成绩情况差(33.6%)、家庭功能严重障碍(25.8%)、成绩情况中下(11.7%)、经济情况差(10.8%)和就读于三年级(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中"人际关系因子"(OR=1.135,95%CI1.071~1.202)、"学习压力因子"(OR=1.169,95%CI 1.101~1.241)和"外围事件因子"(OR=1.278,95%CI 1.187~1.376)等3个因子应激量高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就读年级越高(OR=1.980,95%CI 1.302~3.008)、成绩情况差(OR=7.206,95%CI 1.745~9.789)和家庭功能中度障碍(OR=2.562,95%CI 1.527~2.892)至严重障碍(OR=8.287,95%CI 3.154~6.917)等也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功能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高应激量是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和学校应给予青少年必要和充足的支持,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从而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探讨家庭关系、专业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等因素对其影响,为预测及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四川省成都市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年级5 524名在校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8%;有重大创伤(OR=1.524,P=0.001)、家庭气氛很不和谐(OR=1.826,P=0.029)、与母亲关系非常紧张和比较紧张(OR=4.301,P=0.004和OR=1.672,P=0.012)、专业不满意(OR=1.366,P=0.022)、躯体化(OR=1.617,P=0.001)、抑郁(OR=6.247,P=0.000)、敌对(OR=1.475,P=0.002)、精神病性(OR=1.531,P=0.020)、其他因子(OR=1.641,P=0.000)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人际关系敏感(OR=0.674,P=0.014)、积极应对方式(OR=0.575,P=0.000)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自杀意念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大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20年8月—2022年8月,选取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500名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对象个人情况、自杀意念情况、生活事件情况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42例,占总人数的8.40%。单亲家庭、有失恋史、有性经历、有堕胎以及父亲文化程度低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有自杀意念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01),负性生活事件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01)。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正相关(r=0.561,P<0.001),与社会支持总分呈现负相关(r=-0.325,P<0.001)。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受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可有效降低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发生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585名在校大学生,应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近1周内,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7.9%,抑郁的患病率为39.3%,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01)。患有轻度抑郁(OR=4.34)、中度抑郁(OR=23.00)或重度抑郁(OR=349.85)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均高于无抑郁症者。结论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及时识别大学生抑郁症对预测与预防该人群自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生攻击性、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减少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攻击性问卷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江西省2所高校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大学生攻击行为以言语攻击(40.8%)与敌意(40.3%)为主.有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身体攻击、愤怒、敌意、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上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P值均<0.01),而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上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敌意(OR =3.105)、消极情绪调节策略(OR =2.638)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积极情绪调节策略(OR =0.213)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受攻击水平、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事件、孤独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某大学的506名学生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9%,95.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其中高度孤独的学生占49.8%,中度孤独的学生占45.7%,低孤独感的学生仅占4.5%;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χ2=8.561,P0.01)、以及与父与母关系(χ2=7.927和6.508,P0.05)3个人口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孤独感和应激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孤独感和应激生活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2143名。通过单因素检验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2143名大学生中有397人出现自杀意念,其发生率为18.53%。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与自杀意念发生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想杀人(OR=2.912)、自觉有罪(OR=2.085)、觉得寂寞(OR=1.729)、有亲密朋友发生死亡(OR=1.683)、喜欢独居(OR=1.672)、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OR=1.599)等。结论 大学生中自杀意念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自杀的关系,找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从而为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480人.运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480名大学生中有101人出现自杀意念,其发生率为21.5%,其中有15.8%的人有详细的计划和自杀方法.多因素分析揭示,与自杀意念发生有关的主要家庭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OR=0.385)、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亲属在过去是否有人自杀死亡(OR=3.675)及认识的朋友中过去任何时候是否流露过自杀念头(OR=3.033);与自杀行为发生有关的主要家庭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OR=0.176)、认识的明友中过去任何时候是否流露过自杀念头(OR=5.490)、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情况(OR=2.114)等.结论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