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维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二维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技术相结合,对88例乳腺实质性肿块疾病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先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包膜、纵/横比、有无钙化灶、后方衰减等特征,然后再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在二维声像图特征上明显不同,良性组和恶性组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问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彩超在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查110个小乳腺肿块,观察肿块二维形态和彩色血流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结果二维超声与CDFI综合分析诊断小乳腺癌准确率为90.9%。两组间血流分级及RI、Vmax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超中肿块形态、边界及内部血流形态和RI、Vmax值可作为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二维超声与CDFI联合应用可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18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并作出超声诊断,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乳腺癌38例,良性病变80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42例,良性乳腺肿瘤77例;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0.58%。大多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同时恶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检出率及阻力指数(RI)均高于良性肿瘤。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光滑,内部回声均匀。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扫查及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术前1周对3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30例乳腺恶性肿块患者及25例健康女性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肿块大小、部位、彩色血流分级及胸外侧动脉和腋动脉阻力指数(RI)。结果乳腺癌组肿块大小2~6cm,腋动脉、胸外侧动脉RI与良性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胸外侧动脉和腋动脉的RI,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早期乳腺癌(直径≤2.0cm)的特点,评价其对早期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小乳腺肿块126例,其中早期乳腺癌48例,乳腺良性病变78例。分别就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CDFI等项指标进行对照分析,明确对诊断有肯定价值的诊断指标。结果二维超声检查中,乳腺癌与良性病变在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有无钙化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良性肿瘤CDFI表现为0-Ⅰ级,乳腺癌的血流信号丰富,以Ⅱ~Ⅲ级为主。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是乳腺癌的特点。结论早期乳腺癌的高频二维超声图像、CDFI及转移性腋窝淋巴结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上均有特征性表现。综合分析可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同期病理证实的乳腺小肿块(长径≤2cm)患者129例,按肿块良恶性分成两组,A组:乳腺癌组,56例;B组:良性病变组,73例。对两组病灶术前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丰富程度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乳腺良性病变相比,早期乳腺癌肿块有其特有的声像特征。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蟹足征、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减弱、RI≥/0.70和血流丰富等在早期乳腺癌肿块中较为常见(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莉薄 《中外医疗》2013,(31):179+181-179,18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癌、13例纤维腺瘤、40例乳腺增生、8例乳腺炎患者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乳腺癌的RI值,PI值比纤维腺瘤,乳腺增生,乳腺炎有显著增高,而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疾病的血流频谱及二维图像进行鉴别分析,已预测乳腺疾病的良、恶性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63-206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乳腺癌患者及67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对乳腺癌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肿块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存在差别.CDFI示乳腺癌肿块内血流显示率为95.6%(65/68),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肿块内血流显示率为47.8%(32/67).乳腺癌患者肿块内血流分级较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高(P<0.01);其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肿块多表现为伸入性动脉血管(76.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内部或周围,或异常回声区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流速曲线显示为高速高阻时,应高度怀疑乳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乳腺癌的定性诊断。方法:对32例乳腺肿物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其形态、内部回声、边界、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观察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在乳腺肿物声像图诊断中,大多数乳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有针尖样钙化,彩色多普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诊断者27例(84.3%),5例(15.6%)误诊为纤维瘤,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方法:应用高频二维超声对177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及有无微小钙化灶。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77例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者80例,良性97例。超声对恶性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97.5%,误诊率为2.5%;良性符合率为97.9%,误诊率为2.06%。结论:高频彩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贝  汪湛  黄健 《华中医学杂志》2004,28(4):223-224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的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大多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同时恶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检出率及阻力指数(RI)均高于良性肿瘤。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光滑,内部回声均匀。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符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并分析对比良、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236例乳腺肿块中,良性肿块173例,恶性肿块63例,良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4%(165/173),恶性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1%(58/63)。结论:以高频二维超声检查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的血流特征,对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观测乳腺肿块的血流特点,评价其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135例156个乳腺肿块进行扫查,观察肿块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分布部位及血流参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组血流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组,前者以Ⅱ、Ⅲ级为主,后者以0、Ⅰ级为主;良性组血流分布以周边及内部血流为主;恶性以穿入及内部血流为主;良性组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均明显低于恶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小肿块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的研究.方法 通过时231例乳腺小肿块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及频谱的分析,提供了对乳腺小肿块早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依据.结果 231例乳腺小肿块中,各类乳腺癌159例,占68.83%;良性肿瘤72例,占31.17%.乳腺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6例,占11.26%.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卢咏峰 《海南医学》2009,20(6):112-1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乳腺肿块的价值,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癌30例中,术后病理证实28例,符合率为93.3%;超声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61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57例,符合率为93.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应以声像图为基础,密切观察肿块的血流信号,同时结合临床病史资料,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284例患者的362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病变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纵/横(L/T)以及有无钙化灶、血流信号分布等超声征象,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98个恶性肿块中87个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与病理结果相符,有11个误诊为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88.8%;另264个良性肿块中239个超声诊断为良性肿块的与病理结果相符,有25个误诊为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0.5%。结论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征象可明显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董莉  宁荣萍 《中外医疗》2016,(5):173-174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临床多普勒彩超诊断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经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确诊乳腺肿块类型。结果86例患者中经过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其中良性39例,恶性44例,检测准确率为96.51%。其中良性39例患者中血流情况等级比较其RI在0.41~0.65之间;恶性44例患者中血流情况等级比较其RI在0.72~0.89之间。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其准确率较高,并且可以对患者的肿块边缘、轮廓、薄膜、回声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率,确定患者乳腺肿块的情况,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影像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近年来出现的超微血管成像、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三维全容积成像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提高了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获得临床的认可,在乳腺疾病诊疗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用于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检查乳腺的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病人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彩超组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即UE组,各65例患者,将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较,对比两组检查诊断价值。结果结果显示,UE组敏感程度、准确度、特异性分别为94.9%、96.1%、97.3%均明显由于彩超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乳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选择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更高,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全部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使用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13MHz。患者取仰卧位,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血流Adler分级并测量阻力指数(RI)。结果5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乳腺腺瘤样增生32例,纤维瘤18例。26例乳腺恶性肿块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10例,单纯癌13例,髓样癌、导管内癌及浸润性腺癌各1例。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Adler分级及RI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