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患者92例,病例选择年限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咪唑斯汀,n=46)与对照组(西替利嗪,n=46)。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7%、80.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两组患者荨麻疹症状积分、过敏性鼻炎症状积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荨麻疹症状积分、过敏性鼻炎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1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咪唑斯汀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咪唑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并发急慢性荨麻疹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过敏性鼻炎并发急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对患者给予西替利嗪药物治疗,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咪唑斯汀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咪唑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并发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咪唑斯汀单独治疗(对照组42例)及咪唑斯汀+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观察组42例),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同时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与对照组(81.0%)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效果显著,但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谨慎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7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为治疗组,49例;咪唑斯汀为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咪唑斯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地洛他定与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02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地洛他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愈25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20%,观察组患者治愈27例,好转17例,无效8例,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15.38%,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地洛他定与氯雷他定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仔细观察后发现地洛他定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少、患者满意程度高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地洛他定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氮卓斯汀喷鼻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氮卓斯汀喷鼻剂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过敏性鼻炎症状积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的8.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氮卓斯汀喷鼻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咪唑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60d的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83.33%)高于对照组(60.00%);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6.67%)低于对照组(26.67%);随访60 d,两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对比,观察组(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情复发率,是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秦良卿  马海燕 《中外医疗》2024,(3):108-110+119
目的 分析咪唑斯汀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0例急慢性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咪唑斯汀组、西替利嗪组,各50例。咪唑斯汀组口服咪唑斯汀、西替利嗪组口服西替利嗪。比较两组的风团数、风团直径评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风团数、风团直径评分、瘙痒、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两组的风团数、风团直径评分、瘙痒、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评分均低于用药前,且咪唑斯汀组低于西替利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用药前,且咪唑斯汀组高于西替利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咪唑斯汀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西替利嗪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西替利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相似文献   

9.
笵苏静 《中外医疗》2016,(32):14-16
目的 研究分析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整群选择该院接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雷尼替丁联合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2.76±0.65)分与对照组(2.70±0.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0.73±0.62)分优于对照组(1.59±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5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马宝林 《甘肃医药》2011,(4):200-20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20mg,3次/d,口服,咪唑斯汀10mg,1次/d,口服,共治疗15天;对照组:咪唑斯汀10mg,1次/d,口服,共15天;分别在停药时及停药1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5天停药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8.8%,对照组有效率为65.6%;停药15天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4%,对照组有效率为71.9%。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王卫亮  谢汝汉  刘奉彬  林菊珍 《吉林医学》2012,33(12):2471-2472
目的:研究观察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口服150 mg的雷尼替丁胶囊,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2%。结论: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药后,观察组瘙痒程度(0.30±0.69)分、风团数量(0.78±0.65)分、红斑数量(0.73±0.37)分,观察组症状积分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84.3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使用咪唑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患者瘙痒症状慢性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片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咪唑斯汀10mg,1次/d,雷尼替丁150mg,2次/d,设立对照组46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次/d,雷尼替丁口服同治疗组,均连续服用4周为一疗程.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00%,67.39%,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唑斯汀、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黄武全 《中外医疗》2011,30(23):107-107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1次/d,方法同治疗组。观察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73.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5例。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合桂枝汤与消风散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分别用咪唑斯汀加服中药和咪唑斯汀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7天,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咪唑斯汀加中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咪唑斯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和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匹斯汀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上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咪唑斯汀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咪唑斯汀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一采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1.33±0.27)分,对照组下降(0.83±0.18)分,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疗效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0%,对照组为27.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过程中,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方法具有更好效果,在安全性方面也更具优势,建议推广至临床.  相似文献   

19.
胡毅强  李丁纯  欧美莲   《四川医学》2017,38(11):1301-1304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血清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风团数目、风团大小、瘙痒程度、风团持续时间、风团发生频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40.00%、显效33.33%、有效20.00%、无效6.67%,对照组痊愈率28.33%、显效26.67%、有效33.33%、无效1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较地氯雷他定更好,对患者血清IL-4、IgE及IFN-γ水平调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8例CI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86例),分别给予咪唑斯汀及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口服。观察治疗10d、20d、30 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0d、20d、30d总有效率分别为63.9%、65.3%、76.4%,不良反应率6.9%;观察组分别为70.9%、79.1%、93.0%,不良反应率8.1%。2组比较,10d、20d时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CIU远期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咪唑斯汀,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