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12月3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因胆囊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完全萎缩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 ,致使腹腔广泛粘连者中转开腹 ,354例中无1例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术后3~7天 (平均4天 )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严格选择病例 ,仔细处理Calot三角 ,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35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无胆管损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10月至 2 0 0 3年6月 3 5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因胆囊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萎缩或术中胆囊动脉出血而中转开腹。 3 59例无一例胆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 2~ 6d出院 ,平均 4d。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适当选择病例 ,仔细处理Calot三角 ,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霆  张福建  时林 《淮海医药》2009,27(2):119-12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alot三角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8月~2008年4月行LC2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8例顺利完成LC,2例因胆管损伤中转开腹行胆肠吻合,均痊愈出院。结论LC术中仔细辨清解剖Calot三角的结构,可以降低LC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预防胆管损伤和腹腔出血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1月完成的Lc手术156例。结果 完成LC手术156例,手术成功率为96.13%,中转开腹6例,中转率3.87%,无胆管损伤、术后腹腔内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合理选择病例、科学的解剖方法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避免LC术中胆管损伤和腹腔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王钢  郑明霞  江奎 《河北医药》2006,28(11):1051-105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指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1月LC术中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 3 100例LC中,中转开腹62例,主要原因是:Colat三角解剖不清、胆囊萎缩、胆道损伤、Mirrizi综合征、胆肠内瘘.结论 应准确掌握LC术中中转开腹的时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LC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合钝性冷分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对拟行LC的581例患者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共发现胆总管结石13例,胆囊管变异29例,副肝管5例,Mirizzi综合征2例。完成LC共556例,切断胆囊管前均常规采用钝性冷分离法处理Calot三角,明确肝总管和胆总管后再切断胆囊管。结果全组无胆总管结石残留及胆道损伤病例。13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出现术后腹腔出血,行剖腹探查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LC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可准确显示无征兆胆总管结石及胆管解剖变异;根据术前MPCP评估,结合术中钝性冷分离方法解剖Calot三角,可有效防止术中的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合钝性冷分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 对拟行LC的581例患者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共发现胆总管结石13例,胆囊管变异29例,副肝管5例,Mirizzi综合征2例.完成LC共556例,切断胆囊管前均常规采用钝性冷分离法处理Calot三角,明确肝总管和胆总管后再切断胆囊管.结果 全组无胆总管结石残留及胆道损伤病例.13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出现术后腹腔出血,行剖腹探查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LC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可准确显示无征兆胆总管结石及胆管解剖变异;根据术前MPCP评估,结合术中钝性冷分离方法解剖Calot三角,可有效防止术中的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施行413例LC中11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 40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中转开腹11例,中转开腹率2.7%,其中腹腔内及Calot三角黏连4例,Mirrizi综合征1例,出血2例,胆道损伤1例,其它原因2例。结论严格掌握LC适应征,提高LC操作技术水平,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87-18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防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7年8月~2010年12月共36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36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除17例中转开腹外,其余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根据术者掌握腹腔镜的能力选择正确的手术适应证,正确对Calot三角的解剖操作,若术中遇到胆道变异、难以清晰解剖或操作困难病例应果断中转开腹,重视手术中每一环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胆管损伤原因主要为术者技术原因引起的损伤、胆囊管或胆管变异、Calot三角解剖不清、胆囊管结石嵌顿、胆总管粘连。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胆道损伤修复成功率和中转开腹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胆道生理结构异常、炎症浸润粘连情况进行分析,对减少胆道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本组216例胆囊疾病中,应用腹腔镜技术顺行切除胆囊205例,逆行切除胆囊6例,中转开腹5例。结果 216例中211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5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2.31%,均治愈。术中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占1.39%。术后发生迷走胆管渗满2例,占0.93%。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者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正确解剖Calot三角,达到安全辨认结构,遇出血时不盲目止血;遇严重粘连或解剖关系不清时,尽量靠近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蕨指征,可避免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980年1月-2005年8月我院诊治的5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发现的胆管损伤分别进行胆道修复、引流及胆肠吻合等方法处理,经1~25年随访,临床治愈率达96.4%(53/55).结论 胆囊切除术时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管损伤应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郁之  张轩  刘宏木 《安徽医药》2009,13(10):1228-122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43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31例中转开腹者。结果31例中转开腹病例中,胆囊三角解剖不清20例,术中胆道损伤2例,术中腹腔内出血4例,术中发现可疑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癌1例,另有穿刺致小肠损伤1例,占同期全部LC手术病例2.17%。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内无异常发现。结论熟悉Calot三角关系,适时中转开腹是LC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在复杂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以减少胆管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9例因Calot三角明显充血、水肿、或呈"冰冻样"粘连等,Calot三角显露困难而采用保留胆囊管,Calot三角和部分胆囊壶腹部的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对难处理的胆囊良性疾病是一种非常规的手术方法,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能预防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降低了中转开腹和胆管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怡  乔智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03-10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5至2009年间857例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28例,使用电凝、钛夹止血成功26例,中转开腹2例。结论胆囊动脉变异和解剖Calot三角方法不当是造成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主要原因,清晰解剖,正确处理Calot三角解剖结构,可预防胆囊动脉损伤出血,术者与助手配合得当,大部分胆囊动脉出血可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成功止血。  相似文献   

16.
黄书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092-209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完成942例,中转手术8例,950例全部治愈,无1例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的技术培训;仔细解剖Calot三角;严守操作规程;避免盲目或轻率的钳夹、电切、电凝;适时中转手术是成功避免LC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副损伤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实施的LC620例 ,严重副损伤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严重副损伤10例占1 .61 %(10/620)。术中因腹腔内及Calot三角粘连行强行分离至胆管损伤1例 ,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囊炎恢复期至胆管损伤1例 ,胆道系统变异至胆总管损伤2例 ,术中胆囊动脉损伤3例 ,因技术原因致胆管损伤3例。结论 :Calot三角解剖不清是LC副损伤的主要原因 ,也与术者的技术及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增加其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06年8月100例LC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胆囊息肉25例,胆囊结石60例,非结石性胆囊炎5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炎症10例;发生并发症9例,点9.0%,包括胆总管损伤1例、出血2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胆漏2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为减少并发症,提高安全性,应掌握好LC手术适应症,胆道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遇Calot三角解剖困难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出血为紧急并发症之一,如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止血,应立即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2010年04月至2012年04月期间,我院实施的2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其中10例患者术中出现胆囊动脉出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有10例出现胆囊动脉出血,其发生率为4.0%。通过电凝止血、钛夹夹闭等方式,都成功止血,没有出现中转开腹,也没有继发性出血,以及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正确处理Calot三角的解剖结构,有效预防胆囊动脉损伤,一旦胆囊动脉出血,需要耐心止血,吸尽积血后,再钳夹、电凝,控制出血症状,并适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特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17例中6例发生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中转开腹手术修复并随访1~6年。结果5例患者带“T”管12~15个月,多次“T”管造影无异常后拔除。随访1~6年,多次彩色超声检查,均显示内外胆管正常。结论术中仔细解剖Calot三角,减少电凝操作;对于胆管损伤应及时处理,最大限度恢复肝外胆管正常解剖与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