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基础和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与骨盆倾斜的关系.方法用软组织拉伸力学方法在MTS 858材料试验系统上测试臀中肌挛缩带与正常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差异,并测量臀中肌前部肌纤维与下肢纵轴线的角度.结果发现臀中肌前部肌纤维挛缩是引起骨盆倾斜的主要原因.挛缩带拉伸时的强度和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臀中肌.结论对臀中肌挛缩的病人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病变发展,出现骨盆倾斜,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臀肌挛缩伴骨盆倾斜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伴骨盆倾斜的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1990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臀肌挛缩症病人143例,其中伴骨盆倾斜患者3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重点探查臀大肌,臀中肌的挛缩情况并视具体情况行松解或肌腱延长术。(2)观察,分析臀部肌内解剖以探讨臀肌挛缩症病人发生骨盆倾斜的机制,结果:(1)经随访,手术后除1例遗留轻微踊行,1例遗留约6度骨盆倾斜外,余病人均步态正常,骨盆倾斜消失,达到临床治愈。(2)结合解剖学观察及术中所见,认为单纯臀大肌挛缩不会导致骨盆倾斜,臀中肌挛缩才会导致骨盆倾斜。结论:臀中肌挛缩是伴骨盆倾斜的臀肌挛缩症病人的发病机制,对此类病人只要早发现,治疗方法正确,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并发骨盆倾斜的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右侧臀肌挛缩症均采用挛缩带松解术。术后立即将双下肢于并膝位 ,回病房后膝下垫枕于屈髋 45~ 60°、屈膝 30°位置。术后 2~ 3d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卧位行屈伸髋功能锻炼 ,同时行“缩短侧”下肢皮牵引 ;(2 )大腿交叉锻炼 ;(3)双膝交叉坐立 ;(4)踩直线步行 ,幅度和强度逐渐加大 ,维持 2~ 3个月。结果 :2 6例 ,2 4例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消失 ,1例好转 ,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减轻 ,双下肢不等长 ,1例因没有坚持锻炼 ,效果差。结论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 ,多由于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畸形导致负重力线的改变所致。采用双侧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带松解 ,术后功能锻炼 ,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病因分析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分析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 84例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患者术前行骨盆倾斜方向检查,术中对臀中肌和臀小肌进行探查并将挛缩的臀肌完全松解。结果 84例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患者,假性长肢侧臀小肌挛缩者 76例,占 90%。随访 68例,平均 2.6年, 63例完全矫正,其中 61例一次手术矫正, 2例再次矫正; 3例部分矫正;余 2例因臀肌外展肌肌力减弱致术后步态轻度不稳。结论 臀中肌与臀小肌挛缩是导致骨盆倾斜的重要原因,尤以臀小肌挛缩发生率高,且位置隐蔽。术前骨盆倾斜方向检查,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切口,使挛缩的臀肌完全松解。  相似文献   

5.
儿童臀小肌挛缩致肢体假性不等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臀小肌挛缩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原因,以及手术治疗方法改进后的效果。方法:本组32例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患儿采用臀小肌松解延长手术,术后配合练习臀肌挛缩操和摆臀锻炼。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已完全矫正,步态恢复正常。结论:臀中,小肌都可以导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但是臀小肌的作用更甚于臀中肌。针对臀小肌挛缩的松解延长术是解决骨盆倾斜合并肢体假性不等长的重要治疗方法,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龄臀肌筋膜挛缩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9例,女14例,年龄15-43岁,病程10-35年。结果:随访时间3月-3年,平均1年8个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伴发骨盆倾斜所致下肢假性不等长9例(占39.12%),要后畸形矫正;术前肢体等长,术后出现肢体不等长2例。病变范围均累及臀中肌,臀小肌。结论:大龄臀肌筋膜挛缩症患中,因骨盆倾斜所致肢体假性不等长表现的相对较多,应重视此伴发症的处理。术中注意重点松解臀中肌,臀小肌的挛缩,延误治疗可能会影响骨关节的发育或引起骨关节的继发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并发的骨盆倾斜的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 4例单侧臀肌挛缩症均采用挛缩带切断术 ,术后立即用宽绷带绑扎双下肢于并膝位 ,回病房后膝下垫软枕于屈髋 45°~ 60°,屈膝 3 0°左右。拆线后 2~ 3 d下地进行并膝下蹲活动及大腿交叉架腿锻炼 ,维持 2~ 3个月。结果 :随访 2 4例 ,2 2例痊愈 ;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消失。2例好转 ,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减轻 ,双下肢脐踝距不等长 ,相差 1cm左右。结论 :单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 ,多由于臀中、小肌挛缩带引起髋关节外展畸形导致负重力线的改变所致。 2 4例患者均采用挛缩带切断术 ,具有手术操作简便 ,手术范围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盆下型骨盆倾斜进行临床分型和分型治疗。方法:盆下型骨盆倾斜以畸形演变机制为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分为2个类型,即髋关节周围挛缩型,下肢不等长型。结果:作者从1987年起对1085例骨盆倾斜进行了分型治疗,其中在髋关节周围挛缩型中,患侧肢体髋关节周围挛缩型58例,健侧肢体髋关节周围挛缩型232例;在下肢不等长型中,代偿性骨盆倾斜762例,固定型骨盆倾斜33例,采用分型治疗方法,骨盆倾斜纠正满意。  相似文献   

9.
儿童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解或延长术(29例)、臀肌起点下移术(11例)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结果40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采用臀部挛缩组织松解或延长术29例中,臀肌挛缩体征及骨盆倾斜完全消失24例,部分改善3例,2例无明显改善。臀肌起点下移术11例中,臀肌挛缩及骨盆倾斜症状完全消失9例,部分改善2例。结论经臀肌大转子顶端的小切口进行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解或者延长手术,对治疗轻症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简便、有效;而臀肌起点下移术是治疗儿童重症臀肌挛缩并骨盆倾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或延长治疗轻、中、重度臀肌挛缩症。结果26例术后平均随访3年,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治疗21例,完全改善19例,部分改善2例;5例将挛缩的臀筋膜作“Z”形延长治疗合并骨盆倾斜者,4例完全消失,1例部分改善。结论经臀肌大转子顶端小切口进行臀部挛缩组织切断松懈对治疗轻度臀肌挛缩症简单有效,对重症臀肌挛缩症合并骨盆倾斜的可行挛缩带延长术以矫正。  相似文献   

11.
赵红武  胡健  陈杰 《实用骨科杂志》2013,(11):1023-1024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下肢不等长诊断治疗体会。方法本组6例臀肌挛缩致下肢不等长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在3~28岁,平均12岁。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4年,6例骨盆倾斜完全矫正,腰椎侧弯消失,髋关节内收内旋正常,双下肢等长。结论对于臀肌挛缩引起骨盆倾斜致下肢假性不等长的患者,术前临床分析、术中正确松解以及术后恰当的物理锻炼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2004年间笔者收治的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儿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结果17例双下肢长度差在0.5~2.0cm之间,9例在2.0~4.0cm之间,6例在4.0cm。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对称性的臀肌挛缩。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治疗,疗效优30例,良2例。结论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是双下肢臀肌挛缩程度不对称的结果。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治疗,是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3.
臀肌挛缩伴骨盆倾斜症1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臀肌挛缩伴骨盆倾斜症10例报告杨根兴我院自1990年9月~1993年11月,3年中共收治臀肌挛缩伴骨盆倾斜症13例,术后随访10例。随访时间平均7.3个月(4~20个月),平均年龄9.2岁(6~13岁)。临床特点:10例病人臀筋膜和臀大肌挛缩较轻而骨...  相似文献   

14.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34例髋肌筋膜挛缩症患者。术中探查臀肌挛缩情况,切断、松解挛缩带,或作臀中肌肌腱延长。结果:34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优32例,良2例;经2年以上随访,优30例,良4例,近期、远期疗效满意。结论:该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较好,是治疗臀筋膜挛缩症的较满意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肢体不等长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32例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其疗效。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5~26岁,平均11岁。均表现为不对称性臀肌挛缩,单侧37例,双侧95例。明显跛行89例,明显双下肢不等长78例;X线片示骨盆倾斜97例,股骨颈干角增大11例。采用经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及运动锻炼治疗。结果 术后双下肢相对长度等长118例,相差0.5~1.5cm 13例,相差3cm 1例。综合治疗后获随访3个月~14年,根据刘国辉等疗效评定标准,优118例,良13例,差1例,治愈率99.2%。结论 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是双下肢臀肌挛缩程度不对称的结果。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纵弧形切口行臀肌松解术配合双下肢皮肤牵引、运动锻炼是治疗臀肌挛缩合并骨盆倾斜双下肢不等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的手术方式,及如何防治并发症并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选取1990年7月~2004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臀肌挛缩症共615例行回顾性随访,男408例,女207例.年龄7~25岁,平均9.7岁,采用大粗隆上以挛缩带为中心纵切口,“Z”形切断挛缩带,对重症病例松解臀中肌及髋短外旋肌甚至后侧关节囊,对骨盆倾斜病例严重侧的松解范围及程度要大于对侧.术后适当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6 a(6个月~11a),602例疗效优(97.9%),11例良(1.8%),优良率99.7%,2例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采取“Z”形切断术,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胶管负压充分引流并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合并肢体不等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揭示臀肌挛缩症合并肢体不等长的原因,并阐述手术治疗配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对1280例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分析,发现有212例因骨盆倾斜合并下肢肢体不等长,治疗采用臀部“Z”型松解延长、配合术后下肢皮肤牵引、摆动髋部等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月~2年,对其临床体征等全面评估,优206例,良6例,优良率100%,治愈率99.3%。结论:此方法对诊断明确的患者治疗,既解决了臀肌挛缩平的一般症状体征,又解决了因骨盆倾斜造成的肢体不等长问题,尤其应引起临床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重度臀肌挛缩症继发骨与关节畸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重度臀肌挛缩症(Severe G1uteal Contralture SGC)继发骨与关节畸形的怖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例SGC,平均年龄16.1岁,继发骨与关节畸形的临床和X线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继发重度骨盆倾斜1例;脊柱圆形后凸2例;骨盆、髋关节畸形改变6例。结论:SGC发展至青少年易并发骨关节畸形改变,一旦发现臀肌挛缩,应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骨关节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带蒂侧胸皮瓣修复腋部瘢痕挛缩一例朱文*汪镇章*李作勇*患者女,19岁。右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15年,于1994年1月13日入院。检查:右腋前襞和腋窝顶前部瘢痕挛缩,肩关节外展最大为35°。手术斜形切开腋前襞和腋窝顶前部挛缩瘢痕、浅筋膜及腋前部筋膜,充分...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13岁,1982年11月9日入院。因儿麻后遗症连枷腿入院。以前曾作左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左踝关节融合术。检查胸椎向右侧弯,骨盆倾斜,双下肢肌肉萎缩,左侧明显。左臀大肌肌力2级,臀中肌2级,股四头肌0级。右髂胫束挛缩,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畸形。左下肢相对短缩8cm。1982年11月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作右阔筋膜张肌松解,双髋人字石膏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