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该院确诊的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患者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AIDS合并PSM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腹痛伴腹泻,肝脾肿大,腹水,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颜面及躯干散在丘疹;CD4 +T淋巴细胞计数2~32 mm-3;13例患者中5例患者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实验)均为阳性,7例上述检查中有一项为阳性,1例上述检查均为阴性;16例患者均行抗真菌治疗,其中4例患者同时给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cART)治疗.2例患者因其它机会性感染死亡,其余14例好转出院.结论 PSM是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G实验与GM实验可能有助于PSM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福建地区AIDS患者新型隐球菌血清型和交配分布特征,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2015年福建地区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患者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株40株,采用变种和交配型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型,同时鉴定新型隐球菌血清型和交配型.对40例患者随访1年,分析其临床预后.结果 40株新型隐球菌临床株均为血清A型、α交配型,未发现其他血清型和a交配型.35例AIDS合并隐球菌感染患者1年生存率71.4%.结论 福建地区AIDS患者新型隐球菌临床株表型分布特征比较单一,主要以Aα型为主.早期诊断、足量使用抗真菌药物可以降低隐球菌感染死亡率,及时予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减少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青壮年居多,HIV感染途径以血液接触为主,传染性强,临床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结论重视HIV/TB双重感染,进一步提高HIV/AIDS并发肺结核的诊治水平,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传染源,减少社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常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和全身衰竭,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容易引起机会感染。通过对30例AIDS患者的骨髓象变化进行分析,了解艾滋病患者血液学方面的知识。1资料与方法1.1资料30例艾滋病患者男20例,女10例。最终被确定为AIDS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5.
陆远炎 《现代医药卫生》2013,(13):2020-2021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52例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经抗结核、抗逆转录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48例好转出院,4例自动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者。结论 AIDS并发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和体征多,以长期发热、持续性咳嗽和体质量减轻等常见,胸部X射线片表现不典型;临床医生应加强对AIDS的认识,对以AIDS入院的患者要注意排查是否并发肺结核,以肺结核入院的患者应常规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单纯抗结核治疗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为科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47例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单纯抗结核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辅助检查结果变化,特别是CD4细胞计数.结果 47例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中,除6例死亡外,其余41例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痰涂(+)转(-)明显,PPD皮试阳性率增高,CD4细胞均数明显增加.结论 单纯抗结核治疗HIV/AIDS感染合并肺结核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其合并肺结核的传染性;同时增加CD4细胞均数,提高免疫应答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艾滋病并发隐球菌感染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京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21-1822
目的提高对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13例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果13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AIDS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炎患者均有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中均发现新型隐球菌。结论隐球菌脑膜炎为AIDS常见机会性感染及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或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的免疫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AIDS患者并发MTB或NTM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AIDS合并MTB感染患者(设为AIDS/MTB感染组)和44例AIDS合并NTM感染患者(设为AIDS/NTB感染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免疫学检查结果,以及MTB和NTB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等信息,分析AIDS患者合并MTB或NTM感染的免疫学特征与耐药特点。结果:AIDS/MTB感染组和AIDS/NTB感染组患者的性别均以男性为主(93.18%vs97.73%),而年龄上均主要集中在30~<50岁(56.82%vs 59.09%),但2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分布情况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和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确诊为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治AIDS患者104例,共发生机会性感染约162次,其中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受累最多见,病原菌主要类型为细菌、真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和卡氏肺孢子虫多见。结论 AIDS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机会性感染明显高于其他系统,且与CD4+T细胞数值相关。肺部感染常以混合感染为主,其中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巨细胞病毒和结核杆菌为最常见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胡丹  吕艳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69-2170
白塞病(Behest's disease)或称白塞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临床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肺、肾等全身脏器均可受累[1].其发病多受遗传、基因、环境、感染等因素影响[2].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36例白塞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瞿章书  徐小平  姚茂军 《中国医药》2013,8(8):1188-118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为主、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传染病.AIDS患者常因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而就诊,其中以口腔念珠菌病最常见,有报道其患病率为20.6%~56.0%[1].本研究拟探讨氟康唑与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治疗AIDS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临床护理对策,总结其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Ⅰ度10例1~3 d愈合,Ⅱ度23例3~5 d愈合,Ⅲ度17例5~8 d愈合,Ⅳ度5例8~15 d愈合,无1例因口腔感染严重并发全身感染或败血症。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口腔溃疡的疼痛,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缩短病程,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上有数百万的人感染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AIDS) ,AIDS已成为当地人口主要的死亡原因。从AIDS流行以来 ,认为在感染了 HIV的病人中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的肺部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使用一些抗生素治疗后 ,并发症除有些变化的趋势外 ,在艾滋病病人中肺仍是受有关疾病累及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器官。回顾性研究各种肺部并发症及变化 ,有利于准确地认识肺部常见的并发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们观察了 5 6例尸检报告 ,男性 3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9~ 5 1岁 ,平均 37岁 ,均为 AIDS患者 ,所有病例均来自乌干达的 …  相似文献   

14.
<正>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免疫功能耗竭的一种慢性疾病,最后使人体对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力严重缺陷,从而造成各种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肺结核是AIDS患者较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情一般较重,病死率较高。我院收治一例该病患者,经及时正确处理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2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个月余入院,曾在当地疾  相似文献   

15.
秦思文  夏雪 《贵州医药》2008,32(12):1121-1123
弓形体脑病(toxoplasmic encephalitis,TE)又称弓形虫脑炎,是AIDS患者脑部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在没有诊断的艾滋病患者中并发弓形体脑病者容易引起误诊,目前国内少见报道.本院2003~2007年确诊的3例患者最初均误诊为颅内占位病变,现总结此3例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滋病相关支原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感染情况。方法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男性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经重复横断面调查共收集到101个对象,进行支原体、病毒载量检测及CD4+T细胞计数。结果 2009年调查时,101例中有66例为HIV感染者,35例为AIDS患者,1年后没有新的患者产生。2次调查检测中得到的支原体感染谱相同,均未检测到穿通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的感染率由第1次的35.6%降低至第2次的18.8%(P<0.05),发酵支原体则由第1次调查的6.9%升高至第2次调查的18.8%(P<0.05)。HIV感染者的AIDS相关支原体感染状态发生改变,其病毒载量水平也有变化。结论支原体感染状态的变化与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要确定支原体感染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还需更长时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及体外实验。  相似文献   

17.
张敏  何勤  余德厚  申小平 《贵州医药》2012,36(8):735-736
有文献报道,约90%HIV/AIDS患者出现多种皮肤表现,相当部分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1],我科近一年来收治了4例以带状疱疹为首发症状的HIV/AIDS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见表1.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7~42岁,平均29岁;3例未婚,1例已婚.全部以带状疱疹前来首诊,皮损重、面积大,疼痛较剧烈.4例既往均体健,起病前无劳累、感冒等诱因,入院后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及AIDS病例的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为本地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06年10月以来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3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38例中HIV感染者27例,AIDS患者11例。异性传播31例(4例为夫妻间传播),同性恋传播7例。4例合并肺结核,1例合并淋巴结核。死亡4例,现存活34例。累计抗病毒治疗者23例,死亡3例,因副作用退出治疗1例,现治疗19例,明显好转者18例,治疗失败1例;治疗时间1年以上有17例,治疗前后CD4+T计数分别为(166.88±111.72)和(330.76±148.64)个/μl。结论本地区HIV感染以异性传播为主,经过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齐唐凯  卢洪洲 《世界临床药物》2011,32(3):135-138,142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预后得到很大改善,非感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其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药动学参数及临床疗效的改变.本文通过归纳HIV/AIDS患者常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本地区性传播疾病(STD)混合感染对生殖的影响,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所有病例均来自近2年木院皮肤科和妇科门诊,其中男18~45岁,女17~45岁,根据患者病情对5种常见生殖道STD进行适当的组检.结果 检查1905例男性中只有一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776例,引发不孕症的有29例,占患病率的3.7%;而有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患者206例,引发不孕症的有24例,占患病率的11.7%.检查的2 875例女性中只有一种病原体感染患者1 223例,引发不孕症的有43例,占患病率的3.5%;而有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患者295例,引发不育症的有46例,占患病率的15.6%.男性和女性由STD混合感染引发不育症年龄段主要在20~30岁之间.结论 男性和女性STD混合感染引发不孕症的机率明显高于STD单纯感染引发不孕症的机率,临床医生接诊这个年龄段男女患者时,应认真分析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组检,提高STD的检出率和治愈率,提高人们的生殖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