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  相似文献   

2.
《天坛药讯》2005,17(4):31-31
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徐艳  柏春琴 《河北医药》2011,33(22):3470-3471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这种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感染的潜在威胁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也间接影响了医护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与管理,减少职业暴露和保障职业安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液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性传播疾病(STDs)促进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蔓延,已成为全球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液,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刺伤;破损皮肤,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包括: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积液,滑膜液及含有血液的唾液;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包括:尿液,便,汗液,泪液,母乳。职业安全防护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性病不仅增加了人类个体对HIV感染的易感性,而且也促进了其传播。近年来,中国HIV感染呈现快速增长和STDs高发流行,性病诊所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护理工作中存在潜在被感染的危险。因此,应加强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及时、适当、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护理员、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将给本人及家庭造成极大危害。在美国的医院单注射器刺伤医护人员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集聚的场所,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8.
褚华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831-2832
由针刺或接触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几率为0.1%;暴露于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率为6%~30%,医务人员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1].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  相似文献   

10.
<正>进行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及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污染[1]。护士从事临床操作较多,长期承担各种注射、整理锐器等工作,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高[2]。2013年笔者  相似文献   

11.
<正>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意外接触携带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有被感染的危险,称为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1]。我院2011年制定的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中提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被含有上述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感染的情况。并制定了发生职业紧急处理措施,及报告责任人与报告程序。现将我院医务人  相似文献   

12.
<正>在采供血过程中,如果采血护士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以及针头或其他锐器(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刺破皮肤,当病原体进入机体的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可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由于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  相似文献   

13.
护士职业暴露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黏膜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从而感染某种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处理和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防治过程中,不慎被感染者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被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皮肤、黏膜,造成被相关病原体感染的情况。目前最常见并对被暴露者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2亿人口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无明确的地理界限,我国丙型肝炎感染率约2%,卫生部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70万,早期感染者已相继发病,  相似文献   

15.
供应室是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的部门。据报道,由针刺或接触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几率为0.1%,暴露于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或体液,其感染率为6%~30%,医务人员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几率为1.8%[1]。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与病原微生物、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加上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暴露于含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病物质,而具有被感染可能性的状态。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现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采供血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长期接触血液,有很多难免的危险操作和意外暴露。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有血液或体液(含病毒)的针头刺伤或尖锐物割伤,或皮肤粘膜直接接触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等。近年来,来自自愿人群的无偿献血者中HIV、TP等病原体阳性率逐步上升,而许多未列入检测项目中的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和一些未明确原因的血液传播性疾病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妇产科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通过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我们对40名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妇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结论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博茨瓦纳是一个艾滋病病毒(HIV)严重感染地区,特别是医院HIV的感染相当高,在妇产科HIV阳性患者约占60%,在外科病房HIV阳性患者约占30~40%。笔者根据在博茨瓦纳工作的经验,对可能被HIV污染的手术器械及布类的消毒和预防交叉感染作一概述。一、HIV感染的途径艾滋病的原体HIV是通过体液来传播,其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和子宫颈分泌物、脓液以及其它被感染后渗出的体液如胸液、脑脊液等。因此,所有有接触的器械及布类都有可能被污染,对这些器械和布类进行彻底消毒极为重要。二、消毒方法(一)高压蒸气消毒:1个ATA(10I…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室是进行血浆置换术且是暴露于血液的工作环境,而通过血源性传播的最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人增多,医护人员感染HIV的机会随之增多,血浆置换术中存在着遭受意外损伤而发生HIV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血浆置换术中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并制定相关防护措施,防止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HBV、HCV等传染性血液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