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止血带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操作之一,而止血带是静脉穿刺的必备用物。临床上通常使用的止血带是一根空心橡胶管,静脉穿刺时系止血带可以暂时阻断远端的静脉血流,使局部静脉充盈,以保证穿刺成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止血带窄、长、易产生勒痕。  相似文献   

2.
王淑云  李海燕  史秀宁 《护理研究》2009,23(28):2630-2630
止血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临床静脉输液、抽血时常用的止血带为直径0.6 cm乳胶管止血带.此种止血带存在以下不足:止血带为圆柱状,易滑脱,不易扎紧;在止血带交叉打结时,易使皮肤扭曲,使病人感到疼痛;在阻断表浅静脉同时动脉亦被阻断,肢体远端动脉血流减少,导致静脉充盈不良,皮肤发绀;操作繁琐,一次不易扎紧,影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静脉采血中应用止血带对血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止血带是静脉采血时的常用器具,应用止血带的目的是暂时阻断静脉血流,使静脉充盈,以保证穿刺成功,但由于止血带的结扎方式与结扎时间长短等因素对血检验结果有影响,在这方面许多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使用的止血带大多为一根普通的橡皮管,应用时将其围绕规定的肢体打结、固定,将局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流通暂时阻断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该止血带操作程序较复杂、时间长、止血不彻底,在抗震救灾等紧急情况或肥胖、明显水肿、外周静脉循环不良等导致局部血管充盈不佳时,往往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血管钳联合止血带应用于特殊条件下止血的方法经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手背静脉穿刺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手背因其血管丰富、容易固定又不影响病人肢体活动,常作为静脉穿刺的首选部位。如何准确、迅速、安全、无痛苦的进行静脉穿刺,是护理同仁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现就手背静脉穿刺检索近几年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1促进静脉充盈的方法1.1正确结扎止血带白丽梅等[1]研究表明止血带的压力在10.7~16.0K Pa时,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达到最佳状态,既能保证上肢远端的动脉压,又能完全阻断其表浅静脉的回流。李曼玲[2]研究还发现扎止血带40~120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穿刺时间。对腹泻病人及一些因呕吐、不能进食等疾患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及末梢静脉充盈度差的病人,用相应延长结扎止血带时间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向桂华[3]研究得出:袖带法(前臂施加平均动脉压),手背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0%,明显高于止血带法(前臂缠止血带)的70%,一定条件下,袖带法可以代替止血带法,以利于病人的抢救和手术。1.2热敷、轻拍及局部涂以血管扩张剂对长期输液病人如血管条件差,可以局部热敷或轻拍静脉,促进血管的扩张。另外血管扩张剂如1%硝酸甘油、2%山莨菪碱、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联合应用,可使局部血流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茹静  魏俊 《全科护理》2012,10(36):3442-3442
止血带作为静脉穿刺的必备用物,可以暂时阻断远端静脉血流,使局部静脉充盈,保证穿刺成功。病人从被扎上止血带开始至穿刺过程疼痛的感受、穿刺的成功率等都是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一项重要评估。临床上通常使用的止血带是一根中空橡胶管,管细、滑,弹性大,易产生勒痕或自行弹开污染无菌区,不熟练者往往要试扎多次,而且单手难以完成捆扎;松止血带时夹住病人皮肤或汗毛产生不适,甚至弹力过大造成血管破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时,使用止血带可以暂时阻断静脉血流,使局部血管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是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的必备用物。临床上通常使用的止血带是一根中空橡胶管(或胶皮带),橡胶管细、滑、弹性大,易产生勒痕或自行弹开污染无菌区,不熟练者往往要试扎多次,而且单手难以完成捆扎;松止血带时,常夹住患者皮肤或汗毛,使其产生不适,甚至弹力过大造成血管破裂、穿刺失败等。笔者设计了一种挂钩式止血带,使用方便、快捷,易于消毒,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医用卡扣式止血器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云  李海燕  史秀宁 《护理研究》2009,(10):2630-2630
止血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临床静脉输液、抽血时常用的止血带为直径0.6cm乳胶管止血带。此种止血带存在以下不足:止血带为圆柱状,易滑脱,不易扎紧;在止血带交叉打结时,易使皮肤扭曲,使病人感到疼痛;在阻断表浅静脉同时动脉亦被阻断,肢体远端动脉血流减少,导致静脉充盈不良,皮肤发绀;操作繁琐,一次不易扎紧,影响工作效率。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我们设计了一种医用卡扣式止血器,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春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62-5762
传统的静脉穿刺等操作只扎一根止血带,临床上常因患者肥胖、明显水肿、外周静脉循环不良以及上消化道失血性休克致循环血量不足、静脉压力低、局部血管充盈不佳时,导致静脉穿刺困难,常常影响抢救效果,而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则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应用于特殊条件下静脉输液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依据肢体动脉阻断压和传统压力缚扎止血带的应用效果,为确立较安全、有效的止血带缚扎压力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自身对照,采用肢体动脉阻断压力和传统压力两种方法缚扎止血带于受试者左下肢大腿根部,观察其左足第1趾甲襞微循环、肢体远端组织血流量和皮温的变化,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价受试者的主观感受。结果两种方法缚扎止血带时左足第1趾甲襞微循环血流均为停滞状态,肢体远端组织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肢体动脉阻断压力时的肢体远端皮温高于应用传统压力时,而VAS评分低于应用传统压力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依据肢体动脉阻断压和传统压力缚扎止血带均能有效阻断血流,但依据肢体动脉阻断压确定的止血带压力缚扎止血带时受试者的肢体远端皮温降低幅度较小,肢体疼痛程度和不适度较低,故依据肢体动脉阻断压确定止血带压力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止血带使用压力,且能够减轻患者的肢体疼痛和不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