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分娩镇痛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采用了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利多卡因次穴注射、药物注射三种方法对部分产妇进行了分娩镇痛效果研究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足月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等高危因素、无分娩镇痛禁忌证的 35 0例孕妇施行分娩镇痛 ,其产程近活跃期或进入活跃期 ,疼痛程度达到Mulleetr阵痛强度评分[1] 3~4分 ,随机分为自控硬膜外腔麻醉镇痛 15 0例 (PCEA组 ) ,次穴注射利多卡因 6 0例 (穴位组 )、药物注射 14 0例…  相似文献   

2.
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因其起效快 ,镇痛效果明显及安全性好而越来越多用于临床。特别是新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具有使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别阻滞的特性 ,使产妇处于可行走状态下的分娩镇痛成为可能。本研究通过对罗哌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观察 ,探讨其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及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 6 6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 (研究组 )和肌内注射度冷丁镇痛组 (对照组 )…  相似文献   

3.
联合阻滞镇痛分娩的应用及其选择性偏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按孕妇意愿选择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产时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408例足月、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和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按孕妇意愿对其进行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取同期相似条件,但不要求镇痛分娩的产妇407例作为对照组,对镇痛效果、产程变化、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等项目进行观察。结果联合阻滞麻醉组镇痛效果确定,经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无显著增加,而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3439±386)g和(3358±358)g,P<0.01],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在正常范围,但显著长于对照组[第一产程:(9·12±2·96)min和(7·07±3·04)min;第二产程:(50·8±28·8)min和(35·9±20·8)min,P<0·01],产后出血量显著增加[(323±174)ml和(287±164)ml,P<0.01]。结论该联合麻醉方法镇痛效果好,不增加剖宫产和经阴道助产的风险。按孕妇意愿选择分娩镇痛产生新生儿体重的差异提示该分类方法存在选择性偏倚。在对新生儿体重的偏倚进行校正后,该联合阻滞镇痛分娩方法仍存在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腰麻及硬膜外麻醉(CSEA)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无产科、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观察组),在宫口开大2~3cm时,给予联合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8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剖宫产率下降,经阴道助产分娩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SEA应用于产科,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连续泵注罗比卡因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娩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身心痛苦 ,而且干扰生理功能 ,对母婴产生不利影响。为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 ,我院由麻醉医生 ,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共同组成研究小组 ,自 2 0 0 0年6月开始 ,对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硬膜外连续泵注罗比卡因与芬太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足月初产妇 2 16例 ,硬膜外无痛分娩 10 3例作为观察组 ,自然分娩 11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产妇ASAⅠ~Ⅱ级 ,单胎头位 ,无胎儿异常 ,经助产士检查估计能从阴道自然分娩 ,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 x±s)年龄 (岁 )孕周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新疆石河子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2例单胎足月孕妇,其中72例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观察组),100例采取常规分娩(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间(10.5±6.4)min。两组的活跃期及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配合积极产程管理,镇痛效果确切,不延长产程,可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降低剖宫产率和缩短产程的意义。方法 将200例无合并症、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Doula陪伴分娩;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使用芬太尼及布比卡因。结果 两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屁著性,而在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法镇痛效果确切,能满足产程需要,并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110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院从 2 0 0 1年 5~ 9月应用罗派卡因 (ropivacaine)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输注进行分娩镇痛 ,并与单纯采用Doula分娩镇痛者进行对比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年龄 2 0~ 36岁 ,妊娠 34~ 4 2周 ,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类法 )分级Ⅰ~Ⅱ级 ,无明显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有自然分娩条件的产妇2 2 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10例 ,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见表 1。表 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组别 例数(例 )年龄(y)身高(cm)体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关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分娩镇痛时间(T0~T4时)、第二产程时间、硬膜外药物消耗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前及镇痛后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结果:①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期间平均动脉压(MBP)、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右美托咪定组在T2和T4时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右美托咪定组较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更短、硬膜外药物消耗量更少(P<0.05).③两组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后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下降,右美托咪定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可安全及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并能增强镇痛效能及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0.
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3年5月至12月,我院产科、疼痛科联合开展了蛛网膜下腔一硬膜外腔联合阻滞、产妇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技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 采用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联合给予低质量浓度麻醉药及镇痛药和单纯硬膜外腔阻滞的方法分别对30例实产妇进行分娩镇痛,比较组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及新生儿等的影响,并与50例正常未干预组产妇比较。结果 联合组效果较好,单纯组镇痛作用欠佳且增加阴道分娩的助产率。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在全程胎心监护下 ,对4 9例产妇用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 (观察组 ) ,与同期 5 7例未干预产妇 (对照组 )比较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Apgar评分。 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非常显著 (P <0 0 0 1) ,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有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连续麻醉的方法用于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35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麻醉分为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镇痛分娩研究组70例,自然分娩未麻醉的对照组65例,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母婴不良状况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有58例经阴道分娩,12例剖宫产,对照组顺产和剖宫产分别为41例和24例,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连续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可明显缩短产妇第二产程的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对母体和新生儿的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206例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206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206例作为对照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对母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及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儿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施行分娩镇痛的2593例产妇,分为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组)1482例,硬膜外阻滞组1111例;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78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在分娩方式、母儿合并症方面的差异。结果(1)分娩方式比较:①剖宫产:联合麻醉组为423例(28.5%),硬膜外阻滞组为351例(31.6%),对照组为1847例(45.3%),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产钳助产:联合麻醉组为231例(15.6%),硬膜外阻滞组为207例(18.9%),对照组为357例(8.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阴道顺产:联合麻醉组为828例(55.9%),硬膜外阻滞组为553例(49.8%),对照组为1874例(46.0%),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母儿合并症比较:①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33.7%(499/1482)、17.3%(256/1482)、1.8%(27/1482)、6.1%(91/1482),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29.8%(331/1111)、18.1%(201/1111)、1.7%(19/1111)、5.4%(60/1111),对照组分别为28.5%(1163/4078)、8.3%(337/4078)、0.8%(34/4078)、3.0%(124/407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的母儿合并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联合麻醉组分别为4.3%(63/1482)、1.0%(15/1482),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4.1%(45/1111)、0.8%(9/1111),对照组分别为3.9%(159/4078)、1.4%(56/4078),联合麻醉组及硬膜外阻滞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对产妇实施腰麻加硬膜外阻滞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但增加产钳助产率。分娩镇痛与发生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有关,但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9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9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对母婴无良影响,但有第二产程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降低产妇会阴损伤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阴切开术前常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但尚未见用于减少平产接生时母体会阴裂伤的报道。 1999年 1月至 1999年12月我们随机选择住院足月妊娠临产第 1胎的产妇应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观察其减少会阴裂伤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足月妊娠临产第 1胎无明显产科并发症 ,估计可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 40 5例 ,2 3~ 2 9岁 ,妊娠 37~ 41周 ,肝功、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以同样条件的 30 0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估计胎儿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由 3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专门接生并实施阴部阻滞麻醉。1.2…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分娩镇痛有多种方法 ,其中硬膜外阻滞由于具有镇痛效果确实、对循环动力学影响较小、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抑制作用、可控性大以及能取得产妇的主动配合等优点 ,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1,2 ] 。但有时候仍存在镇痛不全 ,尤其是对子宫收缩和产程是否有影响 ,以及手术产率等问题分歧较大 ,为了使硬膜外阻滞术更有效、更安全、更合理地应用于分娩镇痛 ,以下就其实施方法、对产妇的生理影响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讨论。1 关于硬膜外阻滞术分娩镇痛的操作与管理硬膜外阻滞术分娩镇痛应在第一产程之前做好硬膜外穿刺置管 ,并开通静脉输液。待产妇…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正常产妇在不同分娩过程中的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妇安渡分娩期及确保母儿健康,是当今最为关注的产科问题。作者应用超声心动图(UCG)对49名正常健康产妇分别在无镇痛阴道分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的剖宫产分娩和镇痛阴道分娩三种不同的分娩过程中,进行心功能指标的系列观察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方式分娩对产妇心功能影响的差异。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单胎产妇49名(初产占97-5%),其中经阴道顺产22名,依产科指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分娩12名,镇痛分娩15名。三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方面无差异。2-方法:采用美国…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控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将剖宫产产妇 2 1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结束时 ,观察组将自控镇痛泵接在硬膜外管上。术后分别取产妇肘静脉血、初乳、尿及新生儿尿 ,测定吗啡含量 ;观察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 (P <0 0 5 )。观察组血吗啡质量浓度 5 0~ 12 6 0 μg/L ,初乳吗啡质量浓度 5 0~ 33 6 μg/L ,91 8%的产妇尿吗啡呈阳性 ,12 7%的新生儿尿吗啡呈阳性。随访 1年两组婴儿的体格及发育商比较 ,P >0 0 5。结论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 ,对产妇及新生儿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