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韩兴惠 《武警医学》2000,11(8):476-476
1995年 1月~ 1 998年 2月 ,我们采用多虑平、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 (PU) ,并与雷尼替丁为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1例PU均因上腹痛、返酸、腹胀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胃镜诊断为溃疡活动期患者。病程 2个月~ 5a,平均 1 7a。伴有焦虑、抑郁及夜眠欠佳等症者59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1例 ,男 3 8例 ,女 3例 ;年龄 1 8~ 3 6岁 ,平均 2 4岁。其中胃溃疡 1 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 0例。对照组 4 0例 ,男 3 7例 ,女 3例 ;年龄 1 9~ 3 5岁 ,平均 2 4 5岁 ;胃溃疡 1 2…  相似文献   

2.
1993年以来,我们用雷尼替丁口服加百多邦软膏外用治疗痤疮,与单用雷尼替了治疗痤疮进行了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回一般情况共治疗、观察124例,其中男38例,女86例;年龄16~36岁,病程3个月~4年。丘疹、脓癌性痤疮98例,结节、囊肿性痤疮26例。全部病例均为面部皮损,其中经其它治疗无效或复发者83例,未经治疗41例。患者均为门诊治疗。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简称联组)62例,给予口服雷尼替丁胶囊,每次0.15g,每日3次,饭后服。同时每日早晚清洗面部后于皮报处徐搽百多邦软膏、雷尼替丁组(简称…  相似文献   

3.
1995年 12月~ 1996年 12月 ,我们应用雷尼替丁预防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11例 ,疗效确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6 5~ 91岁 ,平均6 8岁。发病年限 :4~ 9年 ,平均 6年。患者入院后经综合病史和各种检查确诊为肺性脑病。血气分析 :pH 7 18~ 7 34,平均 7 31;动脉血PaO2 3 7~ 10 0kPa ,平均 8kPa;动脉血PaCO2 7 3~ 14kPa平均 8 6kPa。1 2 治疗方法 开始用雷尼替丁 0 3g加入 5 %葡萄糖液2 0 0ml静滴 ,每日 1次 ;意识清醒后再改口服 ,每次 0 15 g ,每日 2次 ;4周后改维持量 0 …  相似文献   

4.
何建忠  孙文阁 《武警医学》2002,13(10):611-61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心身疾病 ,部分患者经单纯的抑制胃酸治疗往往疗效差 ,且易复发。有报告发现抑制胃酸剂合用抗焦虑、抑郁药多虑平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1] 。但由于多虑平副作用大 ,特别是体弱者及老年患者难以忍受。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1月 ,我科采用新型抗抑郁药帕罗西汀 (赛乐特 )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 5 4例 ,并以单剂服用雷尼替丁组 5 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 ,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8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5 4例 ,男40例 ,女 14例 ,年龄 18~ 32岁 ,平均 (2 5± 6 .4)岁 ;其中胃溃疡…  相似文献   

5.
洛赛克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岚 《人民军医》1995,(9):22-22
我们采用洛赛克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4例,现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1992年10月~1995年3月门诊患者,大部分经胃镜证实,仅6例经钡餐检查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本组男78例,女46例,年龄20~56岁,病程1~9年。凡有下列情况者除外:①复合性溃疡;②过去3周内用过其它治疗溃疡病药物。随机分为洛赛克组59例,雷尼替丁组55例。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生活工作照常,饮食嗜好不严格限制,治疗期间门诊随访1次,记录病情变化与治疗反应。胃镜检查后周内服药。洛赛克20mg,每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LPR)的临床疗效和费用。方法:选择LPR60例,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13分和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FS)评分〉7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局部1%碘甘油治疗5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28例,占93.3%;对照组为25例,占83.3%。观察组比对照组高10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每天费用0.33元,对照组为1.74元,是观察组的5.3倍。结论:雷尼替丁比奥美拉唑的疗效略高,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近年已为国内外肯定。本文将我院半年来对雷尼替丁的近期疗效和副作用做一观察。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消化性溃疡60例,男39例,女21例。其中胃溃疡27例;十二指肠溃疡33例。因出血入院者28例,年龄30~70岁组者41例。全部经内镜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前均作血、尿、便常规及肝、肾  相似文献   

8.
1994~1996年我科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进行洛赛克与雷尼替丁治疗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的病人3O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7  相似文献   

9.
平天洲 《西南军医》2012,14(2):260-260
目的观察胃安平(复方石菖浦碱式硝酸铋)、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分散片(简称三联疗法,以下同)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方法本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16~35岁。全部胃镜确诊,门诊治疗;胃安平,口服,3片/次、3次/d,饭后服用,嚼碎温开水送服,两个月为1个疗程;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两个月为1个疗程;阿莫西林分散片0.5 g/次,3次/d,半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服药两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缓解,两个月后胃镜复查,56例溃疡消失,治愈率为93.3%;3例好转,1例无效。追踪1年,1例复发。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与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奥美拉唑组(35例) 和雷尼替丁组 (35例),奥美拉唑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雷尼替丁组患儿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肠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4 周后, 奥美拉唑组患儿血清胃泌素 (GAS)、胃动素 (MOT)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 IL-6)、C 反应蛋白 (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雷尼替丁组 ( t = 5.603?6.303、3.938、3.675、3.553, P 均 < 0.001), 生长抑素 ( SST) 水平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 ( t = 6.220, P <0.001); 奥美拉唑组患儿中治愈 22 例、好转 11 例、无效 2 例, 明显优于雷尼替丁组患儿的治愈 12 例、好转 15例、无效 8 例 (Z = - 2.628, P = 0.009)。治疗期间, 奥美拉唑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6% , 与雷尼替丁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11.43% 无明显差异 (χ2= 0.862, P = 0.353)。结论 与雷尼替丁三联疗法相比,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更能明显改善消化性溃疡患儿胃肠激素水平, 降低炎症反应程度,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治疗组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0.5 g/次,3次/d,甲硝唑0.2 g,3次/d,疗程4~6周, 呋喃唑酮100 mg,3次/d,口服,7 d为1疗程.对照组雷尼替丁3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每天各2次口服,治疗7 d后停以上药物,单用雷尼替丁300 mg,晚睡前顿服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44例,占77.2%;有效9例,占15.8%;无效4例,占7%;总有效率93%;对照组:25例,占43.8%,有效19例,占33.3%,无效13例,占22.8%.结论:本方案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并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奥美拉唑、法莫替丁及雷尼替丁为主的三联疗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P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平舆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Hp感染性PU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0例)、法莫替丁组(37例)与雷尼替丁组(36例),奥美拉唑组患儿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法莫替丁组患儿采用法莫替丁三联疗法治疗,雷尼替丁组患儿采用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儿血清α-防御素、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腹痛消失时间、Hp根除情况、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奥美拉唑组患儿血清α-防御素水平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和雷尼替丁组(q=3.607、8.032,P均<0.001),且法莫替丁组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q=4.368,P <0.001);奥美拉唑组患儿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法莫替丁组和雷尼替丁组(CRP:q=6.156、10.970,P均<0.001;IL-6:q=9.378、13.970,P均<0.001),且法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最佳方案。方法  6 0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雷尼替丁与息斯敏联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H1受体拮抗剂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痊愈率 77% ,对照组总有效率 80 %、痊愈率2 3%。两组痊愈率比较P <0 .0 1。结论 雷尼替丁与息斯敏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满意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口腔溃疡以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口腔溃疡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口腔溃疡以双黄连口服液与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雷尼替丁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双黄连口服液,更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选择雷尼替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伍用止血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并出血疗效,方法:将患有消化性溃怕和慢性胃炎并出血110例分为三组,1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1±11岁)用雷尼替丁+止血敏治疗,2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8±14岁)用雷尼替丁+止血敏+立止血或凝血酶治疗,3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7±12a)用奥美拉唑静脉注射治疗。结果: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优于雷尼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银屑病更好疗法,我科于1995~1997年采用UV-NⅢ、雷公藤、雷尼替丁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2例均系住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男性70例,女性12例。年龄15~68岁,平均32.43岁。汉族77例,维...  相似文献   

17.
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疗效。方法:将PHG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普萘洛尔及止血、保肝、利尿、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雷尼替丁150mg。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胃镜下胃黏膜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胃镜下胃黏膜充血及水肿好转15例(78.9%),对照组好转8例(4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PH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雷尼替丁喷粉治疗口腔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溃疡又称阿怫他目疮(aphth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1],但均难令人满意。而雷尼替丁与西米替丁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药物。且雷尼替丁在疗效上优于西米替丁[2],笔者从中得到启示,将两者外敷治疗口腔溃疡80例(治疗组),同时用西瓜霜治疗口腔溃疡34例(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显著(X2=9.81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对114例患者随机分三组,雷尼替丁治疗组为A组(48例),西米替了治疗组为B组(32例。西瓜霜治疗组为对照组(34例人1.1.l治疗A组48例(男ZO例,女28例…  相似文献   

19.
思密达,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随胜  晋朝英 《武警医学》1998,9(3):142-142
思密达、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58例分析武警山西总队晋中支队卫生队李随胜,晋朝英,梁毅(榆次030600)关键词思密达,奥美拉唑,雷尼替丁,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我们应用思密达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32例,并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可调长脉宽倍频Nd:YAG 532 nm(VPW532)激光治疗增牛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VPW532激光分别治疗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0例,能量密度12~20J/cm2,光斑直径4~5 mm,脉宽10~30ms,频率1~3 Hz,治疗2~5次,治疗后3个月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2例增生性搬痕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6例;10例瘢痕疙瘩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4例.结论 VPW53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均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