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防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延期愈合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霞  杜红梅 《广西医学》2006,28(6):855-856
目的 探讨防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延期愈合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剖宫产术1060例产妇采取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等早期干预措施;随机选择同期行剖宫产的1060例产妇,以常规方法作对照。对切口已发生感染或脂肪液化的142例产妇,随机选71例根据药敏结果使用二至三联抗菌素,加强营养等措施;另71例常规处理作对照。结果 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处理的剖宫产患者的腹壁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已发生腹壁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产妇采取干预措施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治疗、严格无菌操作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延期愈合,对腹壁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早发现以及正确的治疗能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产妇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临床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76例GDM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98例非糖尿病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将两组术后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1.84%;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02%;研究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72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非糖尿病产妇,GDM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几率更高,直接影响术后切口愈合,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该类产妇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重视程度,积极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局敷辅以微波理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用中药大黄芒硝研制成粉沫按重量比1∶4装入自制的长方形纱布袋中外敷于腹壁切口上,每天更换敷料一次,并辅以微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20min,同时给予积级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9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人无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积脓发生,在手术后7天~14天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大黄芒硝局敷辅以微波理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防止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积脓,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因素,寻找预防有效措施,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45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临床资料。结果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多为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感染、裂开,其相关因素是产妇肥胖、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破膜时间长,产程长,手术操作不规范,未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结论剖宫产术后病人加强切口护理,及时诊断,及早预防,提高个人技术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就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吴永茂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54-155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600例剖宫产产妇腹壁脂肪缝与不缝术后切口愈合情况。600例产妇均选择下腹正中切口,其中传统缝合组260例,脂肪层自然对合组340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指征、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缝合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35例,占13.4%,脂肪层自然对合组14例,占4.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传统缝合组脂肪液化25例,全层裂开3例,部分裂开7例,裂开长度约2-5cm,脂肪层自然对合组脂肪液化11例,部分裂开2例,长度约2cm,全层裂开0例,传统缝合组显著高于脂肪层自然对合组(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不缝合脂肪层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9564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愈合不良发生率、影响因素、治疗及预防。结果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5例,发生率为0.47%;分别为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29例、裂开4例。经抗炎、清创、充分引流、二期缝合等治疗后均愈合。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结论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大约为0.47%,涉及产妇自身、手术原因、手术过程等多方面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是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因素、剖宫产手术技术的提高,广大的孕妇对于剖宫产分娩出来胎儿的方法已普遍接受。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人们关注的重点反而不是剖宫产,而是在剖宫产后相关并发症,这其中主要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主要的症状有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这些并发症的产生对孕妇及其家属的精神上、身体上、工作上以及经济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并发症发生严重情况,甚至会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与此同时,产科的医生所受到的压力也增加起来,而且病床周转率也随之降低。笔者根据本院一些临床实例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临床提供能够有效预防与控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以及对愈合不良切口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非生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4.08%;其中切口感染82例,脂肪液化11例,裂开7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非生物因素为:BMI高、Hb低、住多人间病房、阴检肛查次数多、胎膜早破、伴有基础疾病、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夏季、非主刀医生缝合、备皮至手术时间长。结论: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很多,针对上述易感因素,采取适当措施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特点、使用幼砂糖治疗的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处理方法、愈合情况等临床资料,总结经验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13例脂肪液化患者中,只有1例切口少量渗液、无裂开,予挤压切口换药处理愈合。其余12例均裂开成一空洞或全层裂开见筋膜层,经幼砂糖换药治疗后,切口均于3-10天全部愈合。结论:使用幼砂糖治疗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效果好,值得推广;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寻找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并达到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01例,按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202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影响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产妇本身肥胖等自身体质,合并营养不良、贫血、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基础疾病,破膜时间长,多次阴道检查试产失败,病房使用频率高,手术操作不规范,未合理应用抗生素。在101例中,切口裂开者2例,脂肪液化者45例,切口感染者47例,切口上缘皮肤因缺血坏死者7例。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只要我们及早预防,及时诊断处理,加强术后切口和病房管理,提高个人技术操作,就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切口脂肪层放置微细腹壁引流管在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愈合不良方面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12年11月200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在关腹时在皮下脂肪层底部、腹直肌前鞘上放置自制微细腹壁引流管,术后48h拔出.对照组不置引流管.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不愈合率0.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P<0.005),术后病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手术中放置微细腹壁引流管持续引流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秀红 《中原医刊》2011,(12):43-4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62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肥胖48例,妊娠水肿32例,滞产24例,糖尿病8例,贫血8例,咳嗽6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妊娠水肿、滞产、糖尿病、贫血、咳嗽以及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切口术后愈合不良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与术者手术技巧、患者肥胖及合并症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切口血肿、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及时纠正患者全身异常情况,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及时发现切口血肿、脂肪液化,尽早处理,对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围手术期优质服务护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宫产围手术期优质服务护理路径措施与效果。方法:通过我院206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剖宫产产妇,除2例为产妇肥胖切口脂肪液化,给于换药及理疗切口愈合良好,余均全部愈合出院。结论:我院自实施整体优质护理服务路径后缩短床位占用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术后产妇切口身体恢复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1 711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其中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65作为病例组,无切口脂肪液化者1 54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及预防措施.结果年龄>60岁(χ2=12.44,P=0.0004)、肥胖(身体指数BMI>24)(χ2=6.59,P=0.01)、糖尿病(χ2=7.69,P=0.005)和Ⅲ类切口(χ2=25.94,P<0.0001)是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糖尿病年龄大于60岁且超重的Ⅲ类切口患者是术后脂肪液化的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6.
微波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与预防方法。方法根据切口脂肪液化发现的早晚,局部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局部渗液少则保守治疗,不拆除缝线,反之则拆除缝线,敞开引流。保守治疗48例,其中23例予局部每日挤压,尽量挤净渗液(对照组);另2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辅以微波治疗(微波组)。拆线引流治疗37例,其中18例每日局部换药,去除坏死脂肪组织并予局部蝶形胶布牵拉固定(对照组),余19例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每日辅以微波治疗(微波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拆线治疗,微波组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保守治疗组,微波可减少患者拆线的概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结论微波治疗可加速切口的愈合,是用于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翠萍 《医学综述》2009,15(16):2532-253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切口感染寻找最佳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行分析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病例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产妇伴有体型肥胖、中重度贫血、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急症剖宫产、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等比较容易发生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结论针对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能够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早期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精神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