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母婴分离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高危孕产妇产前、产后母婴分离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析,为实施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SAS、SDS自评量表,调查分析120例高危孕产妇产前、产后母婴分离的心理状况。结果:高危孕产妇产后母婴分离焦虑阳性率68.3%、抑郁阳性率45.0%,明显高于产前焦虑阳性率51.6%、抑郁阳性率22.5%,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高危孕产妇产后母婴分离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产前有明显升高。应采取多种护理干预增强高危孕产妇战胜疾病和照顾新生儿的信心,以降低高危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安全地度过产褥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与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该院就诊的孕产妇405例。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其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评定,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样本中羊皮质醇(CO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产后抑郁组TSH、5-HT水平明显高于非抑郁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PDS得分与产后COR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EPDS得分与产后5-HT、T3、T4、TSH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对产后抑郁EPDS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5-HT水平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HT及其受体功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病密切相关,分娩后一周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无直接作用,但其可通过影响5-HT水平来引发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孕中期引产与正常孕足月分娩产妇的精神状态(焦虑和/或抑郁)的差异.方法 抽取60例孕中期引产的孕妇和60例正常孕足月产的产妇分别在产前及产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其精神状态,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中期引产组孕产妇产前和产后焦虑和抑郁总发生比例分别为80.0 %和63.3 %,正常孕足月产组产前和产后分别为28.3 %和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中期引产对孕产妇的精神状态有重大影响,更易发生抑郁和/或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风险问卷(The Antenatal Risk Questionnaire,ANRQ)预测产妇产后抑郁的适用性。方法采用ANRQ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439名孕产妇分别进行产前、产后调查,将EPDS作为产后抑郁情绪筛查的金标准。结果 ANRQ预测产妇产后抑郁的临界值为22.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93、0.58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P0.01)。风险组与非风险组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RQ在产后抑郁的预测中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作为早期识别孕妇产后抑郁简单而可靠的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分段心理干预及孕期焦虑-抑郁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7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1∶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按产前、产时、产后分段,根据临床评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对产前有焦虑-抑郁情绪的24例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的个体心理干预。结果:对照组92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15例,发生率为16.3%,其中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13例,发生产后抑郁7例,发生率为53.85%。干预组184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12例,发生率为6.52%,其中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24例,发生产后抑郁5例,发生率为20.83%。结论:通过分段临床评估,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孕期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个体针对性重点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围生期情绪相关知识教育策略对产后心理弹性及产后抑郁的影响,为产后康复综合干预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围生期予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再予以围生期情绪相关知识专项教育,两组产妇均随访观察至产后第一次健康体检(产后42 d)。对两组产妇产前1周、产后42 d均行心理弹性(CD-RISC10)及产后爱丁堡产后抑郁表(EPDS)测评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产妇产前1周、产后42 d进行围生期情绪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判断认知合格情况并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前1周对围生期情绪相关知识认知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两组产妇对围生期情绪相关知识认知合格率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产妇认知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产前一周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42 d两组产妇EPDS较产前有上升,但观察组产妇EPDS评分较对照组产妇低(P<0.05);两组产妇产前一周CD-RISC10各维度及总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对照组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评分与产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CD-RISC10各维度及总评分较产前1周及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产妇出院后至42 d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围生期情绪相关知识教育可有效提升产妇对围生期情绪管控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升产后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其产后抑郁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诊断产后抑郁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医院就诊的产后抑郁症产妇90例(抑郁组),另选取未发生产后抑郁的产妇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Hcy、5-HT、Cor水平,并按照不同抑郁程度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三项指标诊断产后抑郁的价值。结果抑郁组产妇的血清5-HT水平低于对照组,抑郁组Hcy、EPDS评分、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症产妇的血清5-HT水平低于轻度组,Hcy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和轻度组的血清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5-HT水平诊断产后抑郁的截断值为1.97μmol/L、AUC值为0.832、灵敏度为85.18%、特异度为74.20%;血清Hcy水平诊断产后抑郁的截断值为10.74μmol/L、AUC值为0.777、灵敏度为81.33%、特异度为70.94%。结论血清Hcy、5-HT对于产后抑郁的诊断及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析产妇产后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对有效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取于本院分娩的产妇146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结果:46例产妇中56例产妇产后有明显抑郁情绪;90例产妇产后情绪正常。保健知识缺乏、孕期健康状况较差、分娩不顺、新生儿为女孩、情感支持差等是产妇产后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结论:妇易出现产后抑郁情绪,从加强产前宣教、注重日常护理、给予有效心理干预、强化情感支持等方面给予有效护理,可快速缓解产妇抑郁情绪,大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6年南京市江北新区南钢医院住院分娩的29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自评(HAD)、爱丁堡产后抑郁(EPDS)等量表,于孕晚期(产前4周内)和产后3~7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名产妇中检出产后抑郁69例,产后抑郁检出率为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睡眠状况、早吸吮早接触和产前焦虑抑郁情绪与产后抑郁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应给予产妇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产后42 d产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在产后42 d对1 039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EPDS总分≥13分即为产后抑郁。并随机选取其中的51例产妇行产前和产后72 h静脉血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化验检测,研究围产期性激素的变化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结果1产后42 d抑郁发病率为11.36%。2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孕期情绪、婴儿睡眠状况、产后夫妻关系、与公婆关系以及产妇产后睡眠状况在抑郁与非抑郁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行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孕期情绪,婴儿睡眠状况,产后夫妻关系以及产妇产后睡眠状况可列入Logistic回归方程。4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分娩方式、是否术后镇痛、是否分娩镇痛等因素在产后抑郁与非抑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产后E2和P急剧下降,但其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孕妇及其丈夫孕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评估孕期拉玛泽分娩减痛法的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1年3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登记分娩的孕28周的孕妇和丈夫各240例,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孕妇和丈夫各120例)、对照组(孕妇和丈夫各120例)。从入组至分娩前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共进行2次评估。结果:孕期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1.67%和16.67%,孕期丈夫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1.25%和26.25%,观察组住院分娩前孕妇及其丈夫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能显著降低孕期孕妇和丈夫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Bishop评分与地诺前列酮(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临床效果和母婴安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1例足月妊娠、宫颈Bishop评分≤6分、有阴道分娩适应证、无计划分娩禁忌证、无严重内科合并症的单胎头位孕妇,初始给予地诺前列酮阴道栓1枚促宫颈成熟,如未动产给予缩宫素静滴。分别以宫颈初始评分及地诺前列酮用药后宫颈评分改变分组,比较宫颈Bishop评分、宫缩、用药到临产时间、分娩情况、阴道分娩率、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及产后出血。结果:宫颈初始评分高分组较低分组欣普贝生计划分娩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诺前列酮用药后宫颈评分改变高组缩宫素计划分娩时计划分娩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较高,与宫颈评分改变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宫颈评分组及改变组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较高(P<0.05)。结论:宫颈Bishop评分与地诺前列酮计划分娩效果紧密相关;计划分娩需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与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为孕妇在围产期保健中采取更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116例正常孕妇的基本情况、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营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信息,利用单因素分析来筛选与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的因素,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116例孕妇中,采取自然分娩的有54例,占46.6%;采取剖宫产的有62例,占53.4%.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分娩方式与孕前体重、产前体重、体质指数及孕前1年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均有关(x2分别为:12.59,8.58,12.53,4.41;均有P<0.05),孕期有主被动吸烟史的孕妇行剖宫产率为60.6%,高于自然分娩率39.4%.从精神心理角度分析分娩方式与SCL-90中的强迫症状、抑郁、阳性项目数有关(P值分别为0.040,0.037,0.039).将以上与分娩方式相关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最终筛选出孕前体重、孕前1年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为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提高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重视,加强产前监护,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指导孕妇采取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向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674-675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女性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建卡进行围产期产检的有抑郁症状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认知疗法,比较两组孕妇经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后续分娩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综合评价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并发抑郁症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孕妇经过治疗后,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孕妇的抑郁评分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对照组患者分娩期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疗法对围产期妇女抑郁症状改善及提高分娩过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取消家庭接生和不具备接生条件的卫生院的接生资格,提高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按照《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及《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进行孕产妇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前、后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后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比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前下降了42. 86%、30 .37%、17 .01%和14. 00%,(P<0. 01)。结论:实施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建档且规律产检的7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健,观察组采用家庭群组式孕期保健模式.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母乳喂养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新生儿1 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深圳市福田区外来人口孕妇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来该院产前检查的外来人口孕妇,将其中自愿参加的1 5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社区健康管理,跟踪随访到产前一周,比较健康管理前后的孕产妇孕产保健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管理前,外来人员孕产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低,其中产褥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占17.6%)、早产流产预防知晓率(18.0%)和孕妇饮食的知晓率(22.5%)最低;仅69.7%的孕产妇愿意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有9.0%的孕产妇希望在家分娩,有29.196的孕妇主动获取孕期相关知识,有74.8%的孕妇有定期随访。经健康管理后,孕妇各项知晓率均高于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产保健相关态度和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孕妇的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得分均明显提高,而躯体疼痛得分下降,管理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外来人口孕妇管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拉玛泽分娩法对缓解孕妇分娩时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法对孕妇分娩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7例)。观察两组孕妇临产时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及分娩两个产程的疼痛级别。结果:观察组临产时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时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的疼痛级别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拉玛泽训练能缓解孕妇临产时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临产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ivinA,ACTA)、瘦素(leptin)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cstasis ofPregnancy,ICP)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 IA)测定30例ICP孕妇和20例正常孕妇产前、产后及新生儿脐血血清ACTA、瘦素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TB IL、TBA、GLB),并分析ACTA、瘦素与之互相关系。结果:ICP患者产前血清ACTA、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孕妇产后血清及新生儿脐血ACTA、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CP患者血清ACTA、瘦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TB IL、TBA、GLB)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依次为C级>B级>A级。结论:ICP患者血清ACTA、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提示ACTA、瘦素在IC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