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虎口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虎口挛缩患者,根据其挛缩严重程度分别采用五瓣成形术、局部皮瓣、逆行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等不同手术方法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6~36个月,采用五瓣成形术者拇指桡侧伸展及掌侧外展程度可达健侧的70%~90%,采用其他皮瓣转移修复术者拇指桡侧伸展及掌侧外展程度可达健侧的75%及以上。结论根据患者虎口挛缩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修复方法,能有效治疗虎口挛缩。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第1趾蹼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儿童虎口挛缩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第1趾蹼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的21例儿童虎口挛缩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评价皮瓣成活、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6个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愈合,供区未并发伤口感染、皮肤坏死、趾体缺血性坏死及行走功能障碍。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弹性好,外形及拇指外展、对掌对指功能恢复良好。虎口开大距离均可达健侧虎口90%以上。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第1趾蹼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儿童虎口挛缩过程中,完善的术前准备、外固定支架和移植皮瓣的重点护理以及功能锻炼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并获得良好手部功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外伤术后虎口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手外伤术后虎口瘢痕挛缩患者135例,其中55例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男36例,女19例;年龄5~56岁,中位数25岁;左手21例,右手34例;火器伤5例,挤压伤31例,电锯伤18例,热压伤1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拇指外展、内收、对掌功能障碍。根据患者虎口局部皮肤的状况、挛缩程度及虎口开大后的皮肤缺损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9例采用"Z"字成形术进行修复,术后6个月随访时拇指外展功能满意,均未出现皮肤挛缩。13例虎口开大成形术后采用皮瓣进行修复;其中3例采用腹股沟带蒂皮瓣修复,术后6个月时虎口处皮瓣臃肿,拇指内收功能受影响,行二次手术修整;其余10例虎口开大成形术后采用手背岛状皮瓣和吻合血管的第1趾蹼皮瓣修复,术后6个月时患手功能及外观均恢复满意。33例虎口开大成形术后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进行修复,术后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6个月时1例再次出现轻度挛缩,但不影响患手功能;其余患者患手功能及外观均恢复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虎口局部皮肤的状况、挛缩程度及虎口开大后的皮肤缺损程度,选择"Z"字成形术、虎口开大成形术联合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手外伤术后虎口瘢痕挛缩,可有效恢复患手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 1 996年 3月 1 999年 8月采用第二掌指背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1 1例 ,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 ,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 1例中 ,男 8例 ,女 3例 ,拇指软组织新鲜缺损 6例 ( 2 1 2小时 ) ,陈旧性缺损 5例 (超过 3天 ) ,缺损范围本组中最小约 2cm× 1 .5cm ,最大约 8cm× 3cm。2 手术方法彻底清创拇指缺损处 ,切除失活组织后 ,采用本皮瓣移位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皮瓣包含第一掌背动脉、食指桡侧支静脉及桡神经浅支第三支。皮瓣范围远端到食指的近侧指间关节 ,近侧可向上延伸到腕背侧 ,食指两侧到指侧中线 ,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游离足第二趾胫侧瓣修复手指掌侧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足第二趾胫侧瓣,为手指掌侧缺损,拇指、示指、中指或环指共30例.结果:手术成功29例,失败1例,成功率96.6%.随访发现,患者均能用手指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手工操作,对手指的外形也比较满意.结论:游离足第二趾胫侧瓣修复手指掌侧缺损比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手指掌侧缺损从外观及功能上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在第一掌骨背侧,以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背支为皮瓣的轴线.旋转点位于近节指骨中部指固有动脉发出的背支处,共修复拇指指端缺损40例.切取皮瓣面积大小1.5×2.0cm~2.0×5.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手指功能满意.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拇指及手部皮肤缺损处理正确与否对手部功能恢复有很大关系。近年来 ,我科用示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手掌部皮肤缺损 8例 ,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年龄 18~ 33岁。因电刨伤 5例 ,切割伤 1例 ,冲压伤 1例。拇指指腹缺损 4例 ,拇指掌侧缺损 1例 ,缺损面积约为 3cm× 2 .5 cm左右。拇指指背皮肤缺损 2例 ,肌腱外露面积约为 3cm× 2 .5 cm。手掌部皮肤缺损 1例 ,缺损面积约为 3cm× 3cm深达深筋膜层。手术方法 创面彻底清创 ,根据皮肤缺损大小设计皮瓣大小 ,远侧不超过近节指间关节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指近节桡侧逆行带蒂皮瓣修复拇指远节横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采用食指近节桡侧逆行带蒂皮瓣修复拇指远节横形软组织缺损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50岁,中位数39岁。拇指指骨缺损平面位于指甲根部以远9例,指甲根部以近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1.0 cm至1.8 cm×2.5 cm。受伤至治疗时间1~10 h,中位数4 h。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8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皮瓣均成活,皮瓣颜色与拇指指腹颜色接近,耐磨性能良好,质地优良。拇指外形圆润满意,虎口区功能未受影响。术后3个月疗效评分为(13.12±1.32)分,优11例、良1例。均无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关节僵硬、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食指近节桡侧逆行带蒂皮瓣修复拇指远节横形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75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75例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行前臂桡侧游离皮辩修复,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做好皮瓣供区保护与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防止皮瓣血管危象发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75例,74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1例发生血管危象,皮辩坏死,成功率为98.7%。结论:围术期护理对于游离皮瓣移植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将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于2010年1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运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食指背侧近端的皮肤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功能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上,采用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功能,且患者满意度高,临床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一蒂双叶邻指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近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一蒂双叶邻指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近节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6~50岁,中位数28岁。均合并拇指两侧指固有动脉及指固有神经的断裂及缺损,合并拇长屈肌腱断裂8例,合并拇指近节指骨骨折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2.6 cm至4.8 cm×4.5 cm。受伤至治疗时间0.5~2 h,中位数1 h。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并发症发生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7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皮瓣及植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正常。拇指屈伸及对掌、对指功能良好,指端感觉恢复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28例、良2例、可2例。结论:采用一蒂双叶邻指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近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以来,我院应用前臂掌侧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并固有动脉缺损或肌健缺损共9例,全部取得成功,兹报道如下。l!往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6~58岁,平均26.5岁。电锯伤2例,电击伤1例,三角带打磨伤1例,齿轮伤1例,鼠咬伤1例,其他机器伤3例,新鲜创伤6例。均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双侧缺损4例、单侧2例。其中断指1例,同时伴肌健缺损2例,鼠咬伤指掌侧皮肤感染坏死双侧血管损伤1例,指掌侧搬痕挛缩畸形并屈肌胜缺损2例。皮肤缺损面积2.OcmXI.Ocm~3.scmX2.Ocm,皮瓣面积3.Ocm…  相似文献   

13.
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外伤,其急诊修复的方法较多,自1997~2002年,我们选用拇指尺侧及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急诊修复16例共17拇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电烧伤伴有深部组织外露,不必立即封闭的感染创面的皮瓣修复方式。方法:自1999年4月~2001年12月对5例严重电击伤创面应用阻隔式延迟皮瓣修复,其中左前臂掌侧供区2例,右前臂掌侧供区1例,左上臂前侧供区1例,左小腿外例供区1例。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有效率100%。结论:应用阻隔式延迟皮瓣,除具有一般随意皮瓣的优点外,尚有不受常规皮瓣长宽比例限制,抗感染能力强,供区选择范围广等优点,且易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及其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们应用皮瓣移植、跑甲瓣移植等方法治疗58例拇指指端缺损病例,根据情况综合考虑后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手段。结果:58例患者中,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及跨甲瓣均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2年,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拇指指端缺损的治疗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皮瓣于食指近节背侧,最远不超过近侧指间关节,两侧不超出食指侧中线,蒂部皮肤切口线设计为S形。切开皮肤,皮下后在浅筋膜浅层向两侧游离,保留宽约2cm的筋膜,于深筋膜深面下剥离,形成包含指背神经及第一掌背动脉的筋膜蒂,再于食指伸肌腱膜浅层分离皮瓣,并通过皮下隧道转移皮瓣覆盖拇指创面。皮瓣切取的面积在3cm×3.5cm以内。结果:术后30例30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皮瓣质地、外形与周围组织相似,血运、功能良好,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岁。10个月前碎酒瓶割伤腕部掌侧,当时于急诊清创缝合,创口愈合后因手指功能障碍又来就诊。查见中、食指末节不能屈曲,大鱼际萎缩,拇指不能外展,桡侧三个半掌面皮肤感觉消失,诊为正中神经损伤,中、食指深屈肌腱断裂,入院手术,经肌腱移植和神经吻合,痊愈。术后1年随访,基本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拇指Ⅰ度缺损功能重建的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各10例,对照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观察组采用拇指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随访优良率为60%低于观察组的90%(P0.05)。结论:采用拇指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指固有动脉、神经,供区损伤小,皮瓣血运可靠,并能重建感觉且不影响关节活动,是拇指指腹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一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对掌功能方法治疗17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8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的随访。结果:17例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中,优14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8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的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位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且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在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东莞市塘厦镇三局医院收治的9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使用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上述9例患者肌皮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组织瓣坏死或血管危象等情况。7例患者供区创面直接缝合,2例经植皮缝合,术后愈合情况良好。患指皮肤的形状、色泽与健指相近,7例患者肌皮瓣两点分辨觉在6.3~8.8 mm之间。患者指间关节以及掌指关节活动良好,无活动受限。结论: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复合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