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赛峰 《护理与康复》2007,6(10):705-706
目的 探讨应用"五常法"在手术室卫生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五常法"加强手术室卫生员管理,完善各种制度与职责,明确工作流程,量化考核,做好理论知识培训工作.结果 手术室卫生员整体素质、护士对卫生员的满意率普遍提高,I类切口感染率和手术室空气、卫生员清洁手及物品表面细菌培养菌落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运用"五常法"对手术室卫生员管理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PDCA在病区卫生员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病区卫生员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由于卫生员文化程度低,培训接受能力差,医院感染知识缺乏、自身防护意识不够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医院感染隐患。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9月对病区卫生员管理采用了PDCA循环法,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增强急诊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能力,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急诊护理安全问题”调查问卷,对北京市17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85%的急诊科护士长认为不安全因素是由于“急诊工作紧张身心疲劳”、“查对不严谨”所致;80%认为是由于“先进仪器使用经验不足”所致;认为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急诊环境嘈杂”、“护士数量不够”、“急诊管理监督教育不力”分别是75%、65%、60%、60%。结论:影响急诊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急诊科护士的质量与数量及急诊科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其次是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急诊科分诊信息体系,并评价其改善急诊流程的实践效果。方法 :基于急诊科的临床现状,以急诊科突出的管理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分诊信息体系,进行了急诊科管理模式的改进。结果 :改善流程后100%的Ⅰ级患者、100%Ⅱ级患者、96.6%的Ⅲ级患者和89.1%的Ⅳ级患者的等候时间未超过相应级别的等候时间;患者对就诊环境、就诊过程总体满意度由85.0%上升至92.8%;急诊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由82.0%上升至91.1%。结论 :急诊科改善急诊流程后,临床现状得到改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紧张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紧张之间的关系,为预防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量表和职业紧张目录问卷对广州市5家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0.2%的急诊科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辱骂、威胁、身体攻击的发生率分别为77.6%、62.0%、22.3%。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紧张平均得分为296.62分,职业任务平均得分为132.08分,紧张反应平均得分为67.52分,应对资源平均得分为87.11分。影响工作场所暴力的职业紧张因素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工作环境、休闲应对资源、心理紧张反应、任务不适、躯体紧张反应、任务过重、任务冲突。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受职业紧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手术室卫生员手卫生执行率。方法:成立品质圈活动小组,对手术室卫生员手卫生执行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并探寻问题的根源,针对根因制定对策,实施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结果:手术室卫生员手卫生执行率由原来的28.8%上升至63.5%,超过了目标值62%。结论:开展品质圈活动能够提高手术室卫生员手卫生执行率,提高手术室环境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水平并分析原因,为今后干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量表对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60.8%的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辱骂、威胁、语言性骚扰、躯体攻击(无损伤)、躯体攻击(轻度损伤)、躯体攻击(明显损伤)、性袭击的发生率分别是57%、39%、13.1%、8.8%、3.7%、1%、2.5%。80.2%的急诊科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45%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结论:护士遭受高水平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形式主要是非身体暴力,急诊科护士较非急诊科护士遭受更多工作场所暴力。  相似文献   

8.
传染病院的卫生员承担着传染病房的清洁工作,每天与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生活垃圾接触较多,很容易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媒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大隐患.为了加强对卫生员的管理,给病人提供清洁安全的就医环境,我院于2004年11月由高年资主管护师专门负责对病房卫生员工作的督促指导,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加强清洁卫生工作监管预防医院感染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病区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工作是医疗单位的一项基础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重视对清洁卫生工作的管理,加强卫生员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和监管手段,严格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对预防医院感染、创造卫生安全的医院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护理管理者要不断提高对病区清洁卫生、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卫生员树立科学的卫生理念;关注卫生员群体的防护保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观察柔性管理对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114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柔性管理1年,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评估柔性管理前后护士职业倦怠状况。[结果]实施柔性管理前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为80.70%,其中轻度倦怠占32.46%,中度倦怠占37.71%,重度倦怠占10.53%。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评分分别为(35.44±4.74)分、(13.46±2.74)分、(18.76±3.01)分。实施柔性管理后,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下降为65.79%,其中轻度倦怠占28.07%,中度倦怠占33.33%,重度倦怠占4.39%。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评分分别为(29.60±7.86)分、(7.95±4.83)分、(31.94±6.65)分。[结论]柔性管理可降低急诊科及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重视卫生员的岗前培训 防止疗养院内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署期的临近,各个疗养院要新雇用大批卫生员。卫生员是疗养员单元环境卫生的主要执行者,既接触疗养员的清洁用品又接触疗养员的污物。某院从33%卫生员的手上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0%卫生员的手上检出四联球菌;33%卫生员的手上检出草绿色链球菌〔1〕。由此可见如果不做好防院内感染卫生员的岗前培训,不但会造成卫生员的自身感染,同时也会以卫生员为媒介造成疗养员的感染。能否给疗养员提供一个安全、无污染的疗养环境,卫生员的岗前培训非常必要。本文作者对卫生员的岗前培训提出如下观点。1岗前培训的重要性现代科学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管理的方法及其改善效果。方法:对3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情绪劳动管理,内容包括教育培训、改善可控性的客观条件等。在实施管理前、后运用情绪劳动量表对3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试。结果:管理前,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倾向于运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运用较少;管理后,运用表层扮演减少,深层扮演增多,且管理前、后这两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劳动的相关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急诊科护士的情绪劳动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钢针输液管理在急诊科留观室的应用效果,总结我院急诊科留观室推行无钢针输液管理难点与经验,为急诊科静脉输液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3月急诊科留观室钢针使用情况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3月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钢针使用情况,静脉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无钢针输液管理后,急诊科留观室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无钢针输液管理在急诊科的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急诊科留观室开展和推行无针输液,应结合本科无钢针输液管理中工作难点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福州市各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编"急诊科护士压力情况调查问卷"对福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51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03人(39.5%)认为压力较大,236人(45.9%)认为压力非常大;314人(61.1%)在急诊科工作过程中遭受过暴力事件。遭受暴力事件对护士工作压力感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事性质、月收入、社会支持。人事性质、社会支持与工作压力感知呈负相关;暴力事件、月收入与工作压力感知呈正相关。[结论]鉴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管理者应为急诊科护士提供更人性化的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降低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急诊科护士应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以降低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和进一步完善急诊科的目标管理,笔者就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和护士工作态度以及护士的操作技术等诸方面问题,调查了1990年下半年间急诊留观病人102例,对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作一粗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理带教质量。方法:应用PDCA循环对169名急诊科实习护生进行管理。结果:实习护生急救理论与技能考核合格率上升了6.2%。结论: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提高了急诊科护理带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科共22名护士,2013年6~12月实行常规管理,2014年1~6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比较分层管理前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落实、专业技术达标、病房管理达标以及消毒隔离达标率均高于管理前(P0.05),患者的相关知识、技能掌握以及态度行为转变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同时提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手术室卫生员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其洁净度高 ,无菌要求严格 ,环境安静。[1] 手术室需要严格执行各种清洁消毒规则 ,[2 ] 卫生员主要承担着清洁工作 ,与患者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接触较多 ,很容易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媒介 ,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大隐患 ,科学的管理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1 管理中的难点1.1 个人素质较差手术室卫生员有初中毕业、高中毕业 ,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年龄 2 0~ 45岁 ,这些都造成了手术室卫生员素质参差不齐。1.2 人员流动性大卫生员待遇福利低 ,工作没有保障 ,一旦不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对创伤患者低体温相关知识水平、对待创伤患者围术期体温监测和管理的态度,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8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3.39%的急诊科护士明确低体温的定义,91.26%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最接近体核温度的部位是直肠,急诊科护士能列出16种导致低体温的原因,10条复温注意事项。结论:急诊科护士对创伤患者低体温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体温监测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急诊科新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分析其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促进急诊科新护士顺利转型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黑龙江省15所三级甲等医院260名急诊科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急诊科新护士转型冲击总体得分情况及急诊科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因素。结果:急诊科新护士转型冲击总体得分范围为83~135分,其中心理方面得分率最高为90.5%。急诊科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影响因素为性别、籍贯、工作时间、学历,可解释急诊科新护士转型冲击总变异的65.7%。结论:急诊科新护士转型冲击处于较高水平,且受性别、籍贯、工作时间、学历等多方面的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