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与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相关性,及对DKD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06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0例。依据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各30例;同期随机抽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常规检测指标,分析HbA1c、Betatrophin与上述指标相关性,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HbA1c、Betatrophin联合检测在DK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四组性别、BMI、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FBG、Scr、TG、mALb、UACR、HbAlc、Betatrophin为DKD2>DKD1>DKD0>NC(P<0.05);eGFR、HDL-C为NC>DKD0>DKD1>DKD2(P<0.05);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清中Betatrophin表达水平与年龄、UR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尿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及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04月本院收治的126例痛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将肾小球滤过率(e GFR)90 ml·min-1·1. 73 m-2分为痛风伴肾损伤组(n=54),e GFR≥90 ml·min-1·1. 73 m-2患者分为痛风不伴肾损伤组(n=72),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受试者尿KIM-1、NGAL、IL-18水平,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三指标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及对痛风伴肾损伤诊断价值。结果:痛风伴肾损伤组患者尿KIM-1、NGAL、IL-18水平均高于不伴肾损伤组、对照组(P 0. 05),不伴肾损伤组尿IL-18高于对照组(P 0. 05);痛风伴肾损伤组患者e GFR水平低于不伴肾损伤组、对照组(P 0. 05),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水平均高于不伴肾损伤组、对照组(P 0. 05);痛风伴肾损伤患者尿KIM-1、NGAL、IL-18均与e GFR呈负相关(P 0. 05),与Scr、Cys C呈正相关(P 0. 05); ROC曲线显示,KIM-1的AUC为0. 927,敏感度为83. 33%,特异性为88. 89%; NGAL的AUC为0. 937,敏感度为85. 19%,特异性为94. 44%; IL-18的AUC为0. 919,敏感度为77. 78%,特异性为87. 50%。结论:痛风伴肾损伤患者尿KIM-1、NGAL、IL-18水平升高,与肾功能指标相关,对痛风伴肾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LC3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DKD患者123例,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进行分组,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ACR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ACR300 mg/g)。同时纳入4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4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且采集静脉血,检测ACR、尿微量白蛋白(UAlb)、Beclin1、LC3的水平。对各指标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尿白蛋白正常组的A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ACR与尿白蛋白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间的U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eclin1和LC3水平方面,4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对照组最高,大量白蛋白尿组最低。在相关性分析方面,不同组别的DKD患者血清中Beclin1与ACR、UAlb均呈反比,LC3与ACR、UAlb均呈反比。结论在DKD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细胞自噬反应,自噬反应的增强可能会对DKD蛋白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早期胱抑素C(CysC),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水平,探讨血清CysC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健康人和10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血清CysC的浓度,同时检测Sur和Scr的浓度并于之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三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ysC P<0.01;Sur P<0.05; Scr P<0.05);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中胱抑素C(CysC),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阳性率分别为65%,21%,14%,胱抑素C(CysC)明显高于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的阳性率.结论:胱抑素C(Cys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糖尿病肾病(DKD)足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在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缓解中的作用。方法(1)本研究纳入了65例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蛋白尿)的患者,并纳入了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肌酐(ACR)的尿排泄比例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无蛋白尿(ACR<30 mg/g,n=24)、微量白蛋白尿(ACR 30~300 mg/g,n=18)和临床蛋白尿(ACR>300 mg/g,n=23)。另选择25例经肾活检确诊的DKD患者作为DKD组。正常肾脏组织标本均取自泌尿外科同一时期肾脏肿瘤切除患者10例。将各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DR在各组患者的血液、尿液样本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VDR与尿蛋白的相关性。(2)在2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中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将遗传背景均为C57BLKs/J的雄性db/db小鼠及同窝出生的db/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DKD对照组(B组)、DKD二甲基亚砜处理组(C组)、DKD帕立骨化醇(VDR激动剂)处理组(D组),C、D组连续腹腔注射处理8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小鼠10周龄时开始连续干预8周,在小鼠22周龄(开始干预后12周)检测各组小鼠体重、血、尿生化指标对比;Western印迹法检测β⁃catenin、VDR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in及足细胞损伤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2)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蛋白尿糖尿病组和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无蛋白尿糖尿病组患者相比,DKD组患者血浆中VDR的mRNA和蛋白水平亦较低(均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KD组肾组织中VDR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4)DKD患者血浆中VDR mRNA相对水平与ACR呈负相关(r=-0.342,P<0.05)。(5)各组尿液上清液中VDR的水平与血浆中的水平呈相反趋势。(6)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高于D组(均P<0.05),VDR蛋白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组、C组肾小球足细胞podocin的表达低于D组(均P<0.05),α⁃SMA的表达高于D组(均P<0.05)。结论VDR高表达缓解DKD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捐献(DD)供肾糖尿病肾病(DKD)肾移植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分析我中心2012年3月~2016年12月的19例DD供肾DKD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环孢素为主的减激素三联方案;将来源于同一供体的19例非糖尿病受者作为非DKD组,记录DKD患者的血糖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人/肾生存率、急性排斥(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8例受者随访时间(21.4±17.5)个月,早期移植肾脏恢复情况好,DKD组患者术后第1年人/肾生存率为93.8%/88.8%,第3年为93.8%/88.8%;非DKD组患者术后第1年和第3年人/肾生存率均为100%/100%。DKD组与非DKD组AR发生率分别为10.5%(2/19)与5.3%(1/19);DKD组发生DGF 2例,非DKD组1例;DKD组发生感染6例,非DKD组4例;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发生移植肾破裂1例,重症肺炎1例。术后2~39个月穿刺病理显示DKD组患者移植肾脏均未出现糖尿病相关改变。结论:DKD患者接受减激素为中心的免疫抑制方案疗效及安全性均可,值得进一步在DKD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胱抑素C(Cys C)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早期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A)组20例,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MA)组20例,30 mg/gACR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CA)组20例,ACR≥300 mg/g;选择同期的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NC)。留取晨尿和空腹血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尿NGAL、血和尿Cys C水平,分析其与肾小球滤过率(e GFR)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DKD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DKD各组的尿NGAL、血和尿Cys C水平,除NA组与NC组比较血Cys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与MA组比较尿Cys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患者尿NGAL、血和尿Cys C水平与e GFR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2,-0.787,-0.716,P0.05)。(3)DKD患者尿NGAL、血和尿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79和0.734。结论:DKD患者尿NGAL与血和尿Cys C,与e GFR均具有相关性,且尿NGAL较血和尿Cys C更为敏感,尿NGAL可作为早期诊断DKD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4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将患者分为Ⅰ~Ⅴ期,利用西门子2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血清中CysC、RBP、Hcy、CRP水平,利用Graphpad 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对4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并利用其进行肾损伤分期,其中I期233例,II期70例,III期95例,IV期37例,V期33例。随后分别对肾损伤分期与CysC、RBP、Hcy、CRP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伤程度与四个指标均具有相关性。其中肾损伤程度与CysC相关系数为0.5264(P<0.001);其与RBP和Hcy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55和0.2877(P<0.001);而肾损伤程度与CRP相关系数为0.0122(P=0.0168)。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中CysC、RBP、Hcy、CR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分期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CysC更能贴切的反应糖尿病肾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特征并研究替米沙坦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入选72例2型DKD患者,依据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将其分为2组.DKD 1组,30 μg/mg≤ACR<300 μg/mg; DKD2组,ACR≥300 μg/mg,分别给予替米沙坦40 mg/d,治疗12周.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酶细胞化学镜检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尿足细胞,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前、后DKD患者与健康人群尿足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2组DKD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ACR和尿足细胞数差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DKD 2组患者血肌酐、ACR和尿足细胞数高于DKD 1组(P<0.05).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DKD 1组患者ACR下降,尿足细胞数减少;DKD 2组患者ACR和尿足细胞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尿足细胞检测可预测早期DKD,替米沙坦可能通过保护足细胞延缓DKD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循环中miR-126作为标志物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肾脏疾病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肾脏疾病患者80例,根据尿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组(40例)和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T2DM组,40例)。DKD组根据患者尿蛋白含量又分为微量蛋白尿组(22例)、大量蛋白尿组(18例)。选择同期性别及年龄相近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80例患者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 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白蛋白(albumin,Al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肌酐(SCr)、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检测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 FR),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液循环中miR-126水平。比较miR-126与重要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及DKD中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患者的危险性因素。结果T2 DM组、DKD组和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组在FBG、Hb A1c、SCr、miR-126相对表达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在BMI、平均血压值、FBG、Hb A1c、TC、LDL-C、TG、Alb、白蛋白/肌酐、SCr、e GFR、miR-126相对表达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DKD组在平均血压值、TG、Alb、白蛋白/肌酐、SCr、e GFR、miR-126相对表达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6与TC、LDL-C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BG4 mmol/L、Hb A1c5%、LDL-C2 mmol/L、miR-126相对表达量25是影响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危险性因素(P0.05)。FBG8mmol/L、Hb A1 c9%、LDL-C4 mmol/L、miR-126相对表达量4、TG2 mmol/L是影响DKD患者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血液循环中miR-126相对表达量偏低是影响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危险性因素。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液循环中miR-126水平可作为其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汤对DKDⅢ期气阴两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的90例DKD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黄芪汤、缬沙坦口服,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黄芪汤安慰剂、缬沙坦口服,总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ACR)及相关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UACR、IL-6、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血清Renalases肾胺酶表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黄芪汤能够有效降低DKDⅢ期尿蛋白,还可以有效改善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KD)氧化应激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肌酐(S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内皮素(ET-1)以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UAER)。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9%、69.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4周、12周的m Alb、24 h UAE、ACR及Scr均较同时间点对照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MDA、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OD、GSH-PX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从而延缓DKD进展,可能与其调节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程度和保护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梁艳 《临床外科杂志》2020,28(5):460-463
目的探讨肛瘘病人手术前后血清中IgA、血清淀粉蛋白A(SAA)、趋化因子5(CCL5)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与肛门功能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肛瘘病人114例,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gA、SAA、CCL5和白细胞介素(IL)-4、IL-6及IL-10水平,比较手术前后血清中IgA、SAA、CCL5和IL-4、IL-6及IL-10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与肛门功能和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治疗后,病人IgA、SAA、CCL5、IL-4、IL-6和IL-10水平、Wexner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gA、SAA、CCL5、IL-4、IL-6及IL-10低水平组病人的手术效果比高水平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SAA、CCL5、IL-4、IL-6和IL-10与病程、Wexner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P0.05)。结论肛瘘病人手术后血清中IgA、SAA、CCL5和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手术前,血清中IgA、SAA、CCL5和炎性因子水平与手术效果和病人术后肛门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T2DM)患者66例,T2DM所致DKD患者54例。记录年龄、身高、体重、病史、血压、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risin水平。比较DKD组与T2DM组血清Irisin水平的差异,观察DKD不同肾功能亚组血清Irisin水平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血清Irisin水平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血清Irisin水平在DKD组明显低于T2DM组(P0.05);DKD亚组分析结果显示,e GFR60 ml·min-1·1.73 m-2组中血清Irisin水平较e GFR≥60 ml·min-1·1.73 m-2组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UREA、CRE、SBP以及DBP呈负相关(均P0.01);与TP、Alb、TBIL以及e GFR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年龄、BMI后,血清Irisin水平与e GFR呈独立正相关(P0.01),与舒张压呈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DKD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显著降低,在肾功能下降组中进一步降低,可能与e GFR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依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8例:UAER〈30mg/24h;糖尿病肾脏病组(DKD组)69例:UAER≥30mg/24h。DKD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2组,DKD早中期组34例:GFR〉30ml/min;DKD中晚期组35例:GFR≤30ml/min。测定血清SAA及CCA-IMT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KD组SAA水平、CCA-IMT较SDM组高;DKD中晚期组SAA水平、CCA-IMT较SDM组、DKD早中期组升高。SAA水平与腰臀比、CAEA-IMT、三酰甘油呈正相关;年龄、SAA及UAER是影响CCA-IMT的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清SAA明显升高,并与CCA-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治疗1年内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和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on-diabetic kidney disease,NDKD)患者容量负荷及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为更好的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肾内科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的116例患者(其中DKD组42例,NDKD组74例)的一般资料以及PD治疗模式、透析液浓度及剂量、24 h超滤量、24 h尿量、血压、水肿情况、服用降压药种类等临床资料,并收集PD治疗前及治疗1、3、6、12月后的肝功能、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组内纵向比较及组间横向比较,明确PD治疗效果及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DKD组从透析1月起各时段PD治疗剂量均高于NDKD组(P0.05),24 h PD超滤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透析12月后DKD组24 h尿量少于NDKD组(P0.05),水肿发生率高于NDKD组(P0.05),血压水平及服用降压药种类无显著性差异(P0.05);PD治疗后研究人群血清白蛋白(Alb)较基线值降低(P0.05),DKD组从基线起至透析6月后Alb低于NDKD组(P0.05),透析6月后两组间Alb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KD组较NDKD组在腹膜透析早期营养状态更差,透析12月后处于更高的容量负荷状态,透析1月后需要更大的PD治疗剂量,提示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体液潴留、血压和其他因素制定合理的PD方案以维持适当的血容量,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2型DKD的患者334例,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DKD患者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DKD患者中,非贫血组补体C4、血肌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铁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糖尿病病程低于贫血组(P0.05),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补体C3、白蛋白(albumin, Alb)、间接胆红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总胆固醇、血清铁、血钙高于贫血组(P0.05);女性DKD患者中,非贫血组血肌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低于贫血组(P0.05),血红蛋白、Alb、血清铁、间接胆红素、eGFR、补体C3、血钙高于贫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KD患者中BMI、Alb、eGFR、血清铁、血钙可能是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患者中BMI、eGFR、Alb与贫血相关(P0.05);女性患者中BMI、eGFR、血钙与贫血相关(P0.05)。结论肾功能恶化、铁缺乏、低钙血症、营养不良是2型DKD人群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患者尿液中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变化特点,以探寻在AASV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SV组及对照组尿液β连环蛋白(β-catenin)、尿海藻糖酶(trehalase)、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与血清ANCA及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β2-微球蛋白(β2-M)等临床指标比较,建立患者的ROC曲线来评价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对AASV的诊断及疾病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1)AASV组患者尿液β-catenin(P0.01)、trehalase(P0.01)、NGAL(P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尿液β-catenin、trehalase在AASV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相比,活动期治疗后尿液β-catenin、trehalase水平明显下降(P0.05)。(3)AASV患者尿β-catenin水平与Scr、β2-MG、ACR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尿trehalase水平与β2-MG呈正相关(P0.05);尿NGAL水平与BUN、Cys C、ACR呈正相关(P0.05)。(4)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诊断AASV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P0.001)、0.903(P0.001)、0.752(P0.05);尿β-catenin、trehalase判断AASV病情活动性的AUC均大于血清ANCA滴度(P0.05)。结论:尿液β-catenin、trehalase、NGAL可能是诊断AASV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脏病(DKD)慢性肾脏病(CKD) 3期患者氧化应激状态、胰岛素抵抗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01月在我院肾内科病房及日间治疗室收治的DKD致CKD 3期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指导、适量运动、降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Upro)、血尿素氮(BUN)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GSH-PX含量升高、SOD活力增加、MDA、IL-6及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5);治疗组治疗后Scr、Upro、BUN含量降低(P 0.05);治疗组治疗后FPG、FINS、Hb A1c及HOMA-IR均降低(P 0.05)。结论:本观察提示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DKD(CKD3期)患者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的表达及其预测肾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MM患者,依据国际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 ISS)分为I期(n=15)、Ⅱ期(n=26)和Ⅲ期(n=37),根据肾功能情况,将其分为肾损伤组(n=28)和无肾损伤组(n=50)。另选取同期5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9、IL-18、IL-32及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清IL-9、IL-18、IL-32及β_2-MG水平诊断MM患者肾损伤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M患者血清IL-9、IL-18、IL-32水平与β_2-MG的相关性。结果 MM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9[(63.15±18.36)ng/L比(22.78±7.15)ng/L]、IL-18[(580.64±70.35)ng/L比(174.30±26.82) ng/L]、IL-32[(817.62±112.36)ng/L比(260.85±34.70)ng/L]及β_2-MG[(6.50±2.52)mg/L比(1.66±0.58)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ISS分期的增加,MM患者血清IL-9、IL-18、IL-32及β_2-MG水平增加(P0.01)。肾损伤组与无肾损伤组相比,血清IL-9[(91.26±19.42)ng/L比(45.30±14.20)ng/L]、IL-18[(812.46±95.27)ng/L比(407.28±53.60)ng/L]、IL-32[(1130.85±154.70)ng/L比(604.20±71.38)ng/L]及β_2-MG[(10.18±4.75)mg/L比(3.15±1.06)mg/L]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肾损伤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L-9、IL-18、IL-32及β_2-MG四项联合诊断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0.963,95%CI:0.905~0.997)最大,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8.6%和81.2%。相关分析显示,MM患者血清IL-9、IL-18、IL-32与β_2-MG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IL-9、IL-18、IL-32水平在MM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MM患者的病情分期及肾损伤有关,联合β_2-MG检测对诊断MM患者发生肾损伤具有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