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药物组成:紫丹参30克,干石斛、白芨片、杭白芍、生甘草各10克,白蜜30克(另冲)。服药方法:每日一剂,冷后频服。一般急性食道炎,服此方见效较快。  相似文献   

2.
不少急慢性疾病必须频频服药,选择恰当的药物以开水冲泡,作茶频服,不煎煮,实为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介绍数方: 一、头痛 1.川芎3克,茶叶3克泡茶饮服,连用10日,对顽固性头痛有较好疗效。 2.白芷、远志各10克,香附、甘草、菖蒲各3克,泡茶饮,适用神经性头痛。  相似文献   

3.
临床集锦     
<正> 治百日咳方沙参10克,百部(蒸)5克,天冬5克,枇杷叶(去毛蜜炙)1.5克,制半夏4克,橘红1.5克,冬花(蜜炙)5克,冰糖末15克。上药除冰糖外共煎,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滤渣再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再温热入冰糖溶化为浆即可。每次服5毫升左右,间隔时间不限。咳嗽频作者可频服。三至五岁小儿,一剂量可频服一至二天,一般一剂即愈,病重者二、三剂必愈。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拟滑黛粉治小儿尿布皮炎25例均效,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滑石、青黛按5:1比例研细合匀,瓶装备用。治疗方法将小儿臀部用热水洗净拭干,滑黛粉外扑臀部,每换尿布时扑粉一次,对脓疱渗液者,以黄连6克煎水外洗(切勿用肥皂水洗臀部,以免刺激皮肤)。以银花、绿豆衣各10克,甘草3克,煎汤频服,连服  相似文献   

5.
经方救治心衰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肺心病并心衰胡某某,男,36岁。因咳喘心悸,双下肢水肿于1985年3月17日急诊入院。患者6岁时患咳嗽失治未愈,以后常发作,近3年来渐致咳嗽气促,心悸,经西医诊断为“肺心病”,每服安茶碱等药物后暂缓。此次于2天前发病,在当地卫生院按“肺心病并心衰”治疗,经用青霉素、安茶碱、速尿等药物,病情不解。刻诊:气喘吁吁,呼多吸少,张口抬肩,心悸不能平卧,面唇青紫,双下肢浮肿,舌紫暗、苔灰黑,脉沉细。予真武汤温肾行水,速消阴翳。药用附片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白芍各12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丹参20克生地15克。嘱其浓煎频服,配合低流量间歇给氧,停用其它西药。服2剂,气喘大减,能平卧,小便增多,双下肢浮肿消大半,遂停氧,后以上方加麦冬连服6剂,诸症悉平。  相似文献   

6.
生姜半夏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半夏汤出自《金匮》。笔者以之治疗眉棱角痛,每获良效。病案举例: 例1,刘××,男,38岁。患眉棱角痛已7年,予以生姜半夏汤治之。药用:生半夏30克、生姜20克,用沸水泡之,当茶频服。服一剂痛减,两剂痛止。嘱再服两剂以巩固疗效。至今未发。例2,李××,女,34岁。患感冒头痛,以眉棱角处为剧。痛如锥刺,竟有昏倒之势。予以生半夏30克、生姜20克,嘱以滚水泡药频服。服三剂而愈,追访年余未发。【按】眉棱角痛,多系脾不运湿,风痰为患。以生姜散寒勰表,化痰解毒;半夏燥湿化  相似文献   

7.
以开水冲泡中草药,代茶饮服。治疗方便。尤宜于慢性病患者。现介绍八则如下: 1.黄米茶:生黄芪15克,粳米5克,泡茶频服。补气、利尿、和胃,增强机体免疫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胃下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以内服清凉散、外敷冰硝散为主治疗腮腺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方药及用法清凉散:板蓝根30克甘草10克金银花15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用,每剂煎2次,日服1剂,小儿可频服。冰硝散:冰片5克芒硝30克,共研细末备用。用时以蛋清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典型病例王某,男,9岁,发热2天,双侧腮腺局部  相似文献   

9.
我常用自拟百咳汤治疗百日咳,经多年临床观祭,疗效较好。兹介绍如下。百咳汤组成:百部15克苦参10克白前10克车前全草40克鲜马齿苋50克上药加水320毫升,煎煮30分钟,将两次煎液混合分六次服,日服三次,婴幼儿则减量频服.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阴津亏乏,风热之邪搏结于会厌是引起咽喉炎的病因.筛选清热养阴,润肺解毒的药物,拟为清咽饮治疗本病,临床效果颇佳。药物组成及用法金银花30克,玄参12克,麦冬、生甘草、胖大海各15克,桔梗10克,大青叶20克。失音者加蝉衣、木蝴蝶;肺虚干咳加罂粟壳,五味子,蜂蜜;咽喉充血或扁桃体肿大者加山豆根,牛蒡子。将药掺匀,置茶缸中,沸水浸泡代茶频服。  相似文献   

11.
<正> 方药组成:百部款冬花秦皮各12克川贝母8克天竺黄10克每日一剂,水煎频服。本方剂量以五岁儿童用量为标准,临证时根据年龄大小及病情可适当增减份量。若伴有咳血、衄血时加白茅根12克。  相似文献   

12.
<正> 余十多年来,用自拟制蛔利胆汤治疗胆道蛔虫97例,收效满意。药物组成:使君子15克,槟榔15克,苦栋皮10克,乌梅20克,川椒10克,大黄15克,木香10克,白芍30克,茵陈10克,公英10克,胆草10克。药物水煎后,与醋25克混合服之。疼痛很快缓解待痛定后,急服驱虫药以驱虫。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自拟方“茶茅姜枣乌鱼汤”治疗水肿患者数十人,疗效显著。利尿作用快,一般服药后1小时,即小便增多,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凡水肿者皆可服。药物组成:茶叶200克,茅根500克,生姜50克,  相似文献   

14.
治疗方药:连翘、苏叶各12克,黄连8克,姜汁5克。前3味药水煎取汁100~150ml,姜汁兑服。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服1~2剂,频服至呕吐完全停止。病之初期外感症状明显者加藿香10克,香薷8克;脾胃虚寒脘冷肢凉者加干姜10克,肉桂8克。如患者已服汤剂治疗原发病,则于应用本方基础上继用原汤剂。  相似文献   

15.
胡某,男,35岁。因上腹痛、腹胀半年于1990年4月22日入院。入院后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报告:“服钡后见膈下食管相对延长,钡剂呈环绕征,胃呈‘蜷虾状’,大小弯倒置,胃角反向,胃窦部,十二指肠呈悬挂征象。诊断:胃扭转(纵向型)”。症见:矮胖体型,外向型性格。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缓。病由肝气犯胃,气机逆乱所致。由于刻下病人思想负担较大,怕药物不能转复,故先予思想开导,以树立起患者治疗的信心。遂处方如下:柴胡10克白芍40克枳实15克甘草10克大黄10克厚朴15克白术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1剂,肠鸣辘辘,矢气频作,腹痛腹胀减轻,但大便未解;又服5剂,腹痛止,腹胀亦愈,大便每日1次,略稀;病人信心倍增,遂继  相似文献   

16.
腹泻 痢疾     
<正>处方及用法:苏铁50克,水煎服。成人每日服2次,每次服1剂。小儿可少量频服。病例:王某,男,44岁。1974年5月12日就诊。腹痛、腹泻,大便日行十余次  相似文献   

17.
药物:琥珀3克(研未)。(?)法:分早、中、晚3次,每次服1克,以开水冲服,可连服数日,直到阴囊血肿全部消除。主治:腹股沟斜疝术后引起的阴囊血肿。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修水民间以米饭烧焦煎汤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得到启示.自拟“烧米汤”治疗婴幼儿虚寒证腹泻屡试屡验。拟党参9克、焦白术5克、干姜3克、白茯苓6克、炙甘草3克、生苡米10克、粳米10克置铁锅内同炒,炒至粳米、苡米呈焦黄色同煎。取汁温服,日1剂,1岁以内婴幼儿服以上半量,1~2岁服2/3量,2岁以上服全量,服药期间停服其它药物,禁食生冷油腻。兹统计100例,服2剂泻止19例,服3剂泻止58例,服4剂泻止12例,服5剂泻止10例,无效1例。治愈率99%。  相似文献   

19.
<正> 方药组成及加减滑石10克,米壳3克。甘草5克,车前10克。水煎频服1日1剂。发热加黄连5克;呕吐加半夏3克;脾虚加炒薏米5克;风寒表证加防风5克,偏寒加炒车前  相似文献   

20.
【例一】阳热内忧,邪正分争陈××、女、33岁、农民。1968年4月5日就诊。证见:头身疼痛,口苦,胸胁满闷,噫气频作,寒热如疟,一日数作,入夜偶有妄见。舌苔薄白,脉中候略弦。投疏风解表之荆防败毒散加减未解。次日再诊,问得经行见红即止。拟和解表里,佐以降逆。以小柴胡汤加味。药用:党参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旋覆花10克(布包) 代赭石15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水煎服。一服病减,再剂则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