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自然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9年武进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发现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再次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计14 790空腹血糖受损者完成2年后的体检,其中6 285(42.49%)人血糖转归正常,5 697(38.52%)人血糖仍为空腹血糖受损,2 808(18.99%)人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1.13,95%CI:1.02~1.24)、高血压(OR=1.36,95%CI:1.24~1.50)、FPG(OR=12.65,95%CI:10.63~15.05)、TG(OR=1.07,95%CI:1.04~1.11)和BMI(OR=1.05,95%CI:1.04~1.06)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饮酒(OR=0.82,95%CI:0.72~0.94)、体育锻炼(OR=0.80,95%CI:0.73~0.87)、HDL-C(OR=0.62,95%CI:0.58~0.6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高血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对天津市19家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糖尿病相关资料等)、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等)和生化检验[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用SAS 9.4软件进行秩和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横断面调查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 791例,其中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者530例(29.5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糖尿病病程10年、坚持运动、典型发病特点、服用3种口服药、调整饮食习惯、空腹血糖异常、餐后1 h血糖异常、HDL-C异常和遵医嘱规律服药13个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OR=0.13,95%CI:0.01~0.92)、肥胖(OR=0.06,95%CI:0.07~0.49)、中心性肥胖(OR=0.18,95%CI:0.07~0.48)、臀围(OR=0.89,95%CI:0.86~0.93)、餐后1 h血糖异常(OR=0.10,95%CI:0.05~0.22)、空腹血糖异常(OR=0.23,95%CI:0.14~0.40)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危险因素;而腰围(OR=1.14,95%CI:1.09~1.18)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较低,受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影响,建议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控制措施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血脂谱情况,分析糖尿病患者影响血糖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社区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居民体检,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管理患者400人、糖尿病非管理患者116人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管理患者432人三类,比较三类人群血糖、血压、体质指数和血生化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糖达标率的因素。结果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患者血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尿酸指标与非管理糖尿病患者有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OR=2.313,95%CI:1.715~3.118)、年龄(OR=0.958,95%CI:0.940~0.976)、甘油三酯(OR=1.246,95%CI:1.074~1.446)、高密度脂蛋白(OR=0.615,95%CI:0.395~0.957)、尿酸(OR=0.997,95%CI:0.995~0.998)和收缩压(OR=1.009,95%CI:1.001~1.017)是糖尿病管理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针对目前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还需要不断优化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成年人饮食习惯和行为及其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北京市功能单位20 632名18~60岁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及饮食荤素搭配、饮食口味、吃饭速度、粗细粮比例、食用早餐及饮牛奶频率等饮食行为和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检测空腹血糖。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饮食行为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的糖尿病患病率为7.0%,日常饮食以肉食为主、口味偏咸、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快、主食以细粮为主、饮牛奶频率1次/周的比例分别为12.5%、31.2%、10.4%、49.3%、60.7%和3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肉食为主(OR=2.628,95%CI:1.111~6.216),主食以粗粮为主(OR=4.491,95%CI:1.159~17.408)是18~30岁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口味偏咸(OR=1.197,95%CI:1.029~1.392),吃饭速度较快(OR=1.386,95%CI:1.061~1.812),饮牛奶频率1次/周(OR=2.433,95%CI:1.958~3.023)、1~2次/周(OR=2.257,95%CI:1.813~2.809)和3~5次/周(OR=1.658,95%CI:1.318~2.086)是50~60岁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饮食口味清淡(OR=0.435,95%CI:0.219~0.864)是40~50岁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以素食为主(OR=0.782,95%CI:0.646~0.948)及口味清淡(OR=0.335,95%CI:0.230~0.488)是50~60岁年龄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饮食荤素搭配、饮食口味、吃饭速度、主食粗细粮比例和饮牛奶频率等饮食行为可能是不同年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糖尿病影响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对淮安市清河区和淮安区在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检验。用SPSS 19.0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9 773例,发现肝功能异常2 385例,异常率为2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居住地、吸烟、饮酒、饮茶、口服降糖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脑卒中1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OR=1.924,95%CI:1.706~2.170)、年龄(OR=2.107,95%CI:1.774~2.503)、居住地(OR=1.592,95%CI:1.417~1.788)、饮酒(OR=1.252,95%CI:1.098~1.427)、高血压(OR=1.393,95%CI:1.257~1.544)、高血脂(OR=1.235,95%CI:1.095~1.392)和脑卒中(OR=1.172,95%CI:1.017~1.356)是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而饮茶(OR=0.829,95%CI:0.724~0.950)、口服降糖药(OR=0.868,95%CI:0.783~0.963)是保护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率较高,受到多危险因素共同影响,建议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控制措施以减少2型糖尿病人群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7):524-527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异常(IFG)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3年4月桂林市城区居民健康体检资料结合问卷调查,收集体检者一般人口学及空腹血糖(FPG)、心率、血压、血脂等体检资料。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用χ2检验比较男、女性IFG检出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FG发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IFG总检出率为13.55%,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χ2=132.04,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92,95%CI:1.71~2.14)、年龄(OR=1.06,95%CI:1.05~1.06)、甘油三酯(OR=1.30,95%CI:1.26~1.3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33,95%CI:0.28~0.3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63,95%CI:1.54~1.73)等与IFG相关。结论 IFG在桂林市城区人群普遍存在,HDL-C可能在IFG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年龄、性别、收缩压、血脂等则可能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自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糖监测,选取其中35岁及以上的2 546例自报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糖尿病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岁及以上的自报糖尿病患者共2 546例,糖尿病控制率为38.10%。男性和女性控制率分别38.03%和3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教育水平、体质指数(BMI)、中心性肥胖、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的人群糖尿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243,95%CI:1.042~1.483)、进行饮食控制(OR=1.269,95%CI:1.071~1.504)、仅服用口服药(OR=1.283,95%CI:1.007~1.636)是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有利因素,而中心性肥胖(OR=0.744,95%CI:0.629~0.879)是糖尿病控制良好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35岁自报糖尿病患者控制率较高,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以及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糖尿病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的31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产后糖尿病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不同妊娠前因素(年龄、BMI值、糖尿病家族史、WHR)及妊娠中及产后因素(血脂、血压、孕期空腹血糖、发病时间、孕期活动量及分娩后体重)者其产后糖尿病的发生率,同时以Logistic分析上述因素与产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315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发生糖尿病33例,发生率为10.48%,年龄较高、BMI值较高、存在糖尿病家族史、WHR较高、高血脂、高血压、孕期空腹血糖较高、孕早期发病、孕期未锻炼及分娩后体重升高者的产后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较低、BMI值较低、无糖尿病家族史、WHR较低、无高血脂、无高血压、孕期空腹血糖较低、孕中期及孕晚期发病、孕期锻炼及分娩后体重未升高者,且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9.421,95%CI:2.467~32.563)、BMI值(OR=2.994,95%CI:1.976~14.568)、糖尿病家族史(OR=8.721,95%CI:2.253~31.563)、WHR(OR=8.104,95%CI:2.015~30.567)、血脂(OR=5.281,95%CI:2.087~22.637)、血压(OR=4.211,95%CI:1.993~18.524)、孕期空腹血糖(OR=1.052,95%CI:1.015~3.142)、发病时间(OR=0.375,95%CI:0.141~1.252)、孕期活动量(OR=0.948,95%CI:1.256~10.251)及分娩后体重(OR=1.161,95%CI:1.134~3.567)均与产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均P0.05)。结论 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且其妊娠前因素、妊娠中及产后因素均是其发生产后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应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海县不同地域人群糖尿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分地域开展糖尿病精准化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海县常住居民3 21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关715人、沿海1 413人、山区1 082人,开展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人口社会学特征、吸烟、饮酒、身体活动和饮食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和生化检查(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χ2和t检验,不同地域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糖尿病患者共277例,患病率为8.63%,城关、沿海和山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3.99%(100/715)、7.29%(103/1 413)和6.84%(74/1 082),城关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沿海和山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年龄是不同地域人群糖尿病患病共有的影响因素外,城关居民特有的危险因素为高人均月支出(OR=2.494,95%CI:1.196~5.200)、血脂异常(OR=6.442,95%CI:3.419~12.141);沿海居民特有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OR=1.775,95%CI:1.140~2.762)、中心性肥胖(OR=2.446,95%CI:1.372~4.361);山区居民特有的危险因素为日静态时间长(OR=1.159,95%CI:1.060~1.268)。结论宁海县不同地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不同,应做好监测和早期预防,有针对性地做好精准化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女性在绝经前后空腹血糖与胆石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侗族、苗族地区30~79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调查女性在绝经前后不同血糖分组中胆石症的检出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女性绝经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与胆石症关系的OR值和95%CI。结果 在绝经前,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的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10.0%,13.4%和16.1%(P=0.124)。在绝经后,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的胆石症检出率分别为15.4%,23.4%和29.6%(P<0.001)。在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多个变量后发现,绝经前女性空腹血糖与胆石症无关联,但绝经后女性空腹血糖与胆石症的风险有关。在绝经后女性中,比较于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组(OR=1.354, 95%CI:1.003~1.827)和糖尿病组(OR=1.828, 95%CI:1.373~2.435)的胆石症患病风险较高。结论 绝经前女性空腹血糖与胆石症无关联,而绝经后女性高空腹血糖与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寒地区老年人群的膳食模式类型并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慢性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市年龄≥65周岁的2 738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4种膳食模式:模式1"动植物蛋白膳食模式"、模式2"零食小吃膳食模式"、模式3"果蔬类膳食模式"、模式4"谷薯类膳食模式";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模式1是肥胖的危险因素(OR=1.309,95%CI=1.027~1.669,P0.05);模式2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319,95%CI=1.040~1.672,P0.05);模式3是高脂血症的保护因素(OR=0.722,95%CI=0.541~0.964,P0.05)。结论动植物蛋白膳食模式及零食小吃膳食模式能够增加高寒地区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应针对不同膳食模式人群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倡导平衡膳食,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开展糖尿病筛查项目,了解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糖代谢异常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通过筛查筛选出的1,545例糖尿病高危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生物样本检测。结果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15.53%,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7.7.%和7.83%。糖代谢异常组体质指数(BMI)、腰围、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等指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随着高危人群年龄的增加,并伴随危险因素的增多,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检出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危人群出现临床症状项目的数量(OR=6.58,95%CI:4.28~10.10)、中心性肥胖(OR=1.96,95%CI:1.23~3.13)和收缩压水平(OR=1.02,95%CI:1.00~1.04)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继续加大糖尿病的筛查力度,对糖尿病进行三早预防。加强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宣传教育,控制社区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采取合理膳食模式干预糖尿病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23 801名45~79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和血糖检测。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取膳食模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对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结果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糕点奶饮模式、动物性食物模式、薯类蔬菜模式、主食蛋豆模式和酒类油炸面食模式。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食蛋豆模式(OR=0.87,95%CI:0.78~0.97)与糖尿病前期低风险相关,动物性食物模式(OR=1.41,95%CI:1.27~1.57)、酒类油炸面食模式(OR=1.11,95%CI:1.00~1.24)与糖尿病前期高风险相关;动物性食物模式(OR=1.19,95%CI:1.03~1.38)和酒类油炸面食模式(OR=1.11,95%CI:1.00~1.24)与糖尿病高患病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主食蛋豆模式能降低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风险,动物性食物模式和酒类油炸面食模式可增加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糖尿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昆山市2016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抽样方法,于2016年对江苏省昆山市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估计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诸因素与糖尿病前期的关联。结果 2016年昆山市18~69岁常住人口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26.34%(95%CI:24.84%~27.83%),其中男性为24.80%(95%CI:22.77%~26.84%),女性为28.17%(95%CI:25.97%~30.37%)。肥胖(OR=1.43,95%CI:1.20~1.71)、高腰臀比(OR=1.37,95%CI:1.22~1.53)、甘油三酯偏高(OR=1.81,95%CI:1.59~2.06)、胆固醇偏高(OR=1.43,95%CI:1.06~1.94)、知晓自己腰围(OR=1.14,95%CI:1.01~1.29)、不知晓营养标签(OR=1.15,95%CI:1.03~1.29)、不在家吃早餐(OR=1.17,95%CI:1.02~1.34)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OR=1.24,95%CI:1.06~1.45)与糖尿病前期患病存在关联。结论 昆山市2016年18~69岁常住居民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前期显著关联。应大力倡导居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来防止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浙江省丽水市15个街道/乡镇共30个行政村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78例(空巢组),根据年龄和性别按1∶2比例抽取非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156例(非空巢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空巢因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血生化指标和慢性病患病率等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因素后,空巢组肥胖率(OR=0.563,95%CI:0.371~0.809)、甘油三酯异常率(OR=0.501,95%CI:0.310~0.795)、吃鱼/肉类≥4 d/周的比例(OR=0.579,95%CI:0.207~0.891)、血压知晓率(OR=0.598,95%CI:0.296~0.814)和血糖知晓率(OR=0.421,95%CI:0.302~0.799)相对较低(P0.05);而空腹血糖异常率(OR=2.039,95%CI:1.013~3.572)、收缩压异常率(OR=1.832,95%CI:1.351~2.983)、缺乏锻炼率(OR=1.636,95%CI:1.432~3.356)、饮酒率(OR=3.572,95%CI:1.547~3.002)和高盐饮食率(OR=2.984,95%CI:1.692~3.571)相对较高(P0.05)。结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控制情况相对较差,应积极给予个性化指导,改善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中西部农村2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16 38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在6.1~7.0 mmoVL者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DM及IGR的诊断依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对DM和IG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Ⅰ-IFG)主要危险因素有DM家族史(OR=1.609,95%CI=1.088~2.379)、高血压家族史(OR=1.363.95%CI=1.112~1.670)、BMI(OR=1.216,95%CI=1.082~1.367)、高血压(OR=1.401,95%CI=1.154~1.701)、年龄(DR=1.116,95%CI=1.030~1.208);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207.95%(CI=1.022~1.425)、高血压(OR=1.662,95%CI=1.095~2.524)、腰围(OR=1.668,95%CI=1.359~2.048);DM的主要危险因素有DM家族史(OR=3.048,95%CI=2.276~4.083)、年龄(OR=1.419,95%CI=1.313~1.534)、高血压(OR=1.407,95%CI=1.180~1.677)、腰围(OR=1.555,95%CI=1.425~1.698);另外还有职业、锻炼、收入.结论 年龄、高血压、肥胖是IGR和DM的共同影响因素.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的老年人是预防的首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膳食钠和钾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关系,为NAFLD的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经腹部彩超确诊的541例NAFLD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及按病例组同性别、年龄(±5岁)频数匹配的同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腹部彩超检查的541名非NAFLD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NAFLD患者和对照组非NAFLD体检者膳食钠、钾摄入量分别为(818.39±417.60)和(742.27±407.08)mg/d、(1 597.10±686.25)和(1 638.96±660.89)mg/d;2组人群比较,病例组NAFLD患者膳食钾摄入量低于对照组非NAFLD体检者(t=–3.929,P 0.001),2组人群膳食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时间、慢性病病史及膳食能量、蛋白质、胆固醇、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和钾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钠摄入量第三五分位数和第四五分位数女性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女性人群的0.42倍(OR=0.42,95%CI=0.18~0.96)和0.28倍(OR=0.28,95%CI=0.12~0.66)。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时间、慢性病病史及膳食能量、蛋白质、胆固醇、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和钠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钾摄入量第二五分位数、第三五分位数、第四五分位数和最高五分位数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人群的0.63倍(OR=0.63,95%CI=0.43~0.94)、0.45倍(OR=0.45,95%CI=0.29~0.69)、0.36倍(OR=0.36,95%CI=0.22~0.58)和0.31倍(OR=0.31,95%CI=0.16~0.58),膳食钾摄入量第三五分位数、第四五分位数和最高五分位数男性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男性人群的0.38倍(OR=0.38,95%CI=0.23~0.65)、0.30倍(OR=0.30,95%CI=0.16~0.57)和0.30倍(OR=0.30,95%CI=0.13~0.67)。结论全人群和男性人群膳食钾摄入量较高及女性人群膳食钠摄入量较高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淮安市清河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地区糖尿病患者1 987例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血糖,血脂。结果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为(8.12±2.98)mmol/L,血糖控制率为42.33%;非吸烟者血糖控制率为44.14%,大于吸烟者的35.80%(χ2=9.67,P=0.02);血压正常者血糖控制率为49.24%,高血压者血糖控制率为36.34%,前者控制率高于后者(χ2=33.70,P0.01);非中心性肥胖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51.81%,高于中心性肥胖患者的37.90%(χ2=34.25,P0.01);血糖控制率随血糖控制措施而不同(χ2=160.43,P0.01)。血脂总异常率69.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高者血糖控制较差(OR=0.83,95%CI:0.71~0.97),高血压(OR=1.52,95%CI:1.26~1.84)、吸烟(OR=0.75,95%CI:0.57~0.98)、中心性肥胖(OR=0.61,95%CI:0.50~0.74)均不利于血糖控制。结论清河区糖尿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差,血糖控制效果与年龄、吸烟、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糖尿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抽样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天津地区3个监测点随机各抽取6个居委会(或村委会),再从各居委会(或村委会)抽取1 617户家庭,共4 028人参与监测。对2 397例18岁及以上受检者进行血糖检测。监测内容由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4部分组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天津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7.0%,标化患病率为12.0%。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病率为5.5%,糖耐量异常检出病率为4.7%,糖尿病知晓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3.5%和2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OR=3.816,95%CI:2.160~6.739),糖尿病家族史(OR=2.526,95%CI:1.958~3.258)、肥胖(OR=1.713,95%CI:1.086~2.703)、中心型肥胖(OR=2.019,95%CI:1.454~2.804)、总胆固醇升高(OR=1.594,95%CI:1.118~2.274)、甘油三酯升高(OR=1.778,95%CI:1.240~2.551)、高血压(OR=2.135,95%CI:1.631~2.794)、睡眠不足(OR=1.363,95%CI:1.011~1.837)、久坐(OR=1.329,95%CI:1.023~1.726)均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天津市成人行为干预,特别要加大城郊人群的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绍兴市中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与干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8~59岁中青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基本情况及生活习惯史,通过检查收集生化指标,统计中青年体检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512名18~59岁中青年体检人群中,平均年龄(38.15±5.25)岁,高血压前期179例,检出率为34.96%。经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59岁(OR=3.602, 95%CI:1.902-6.823)、肥胖(OR=2.018, 95%CI:1.301~3.130)、吸烟(OR=1.661, 95%CI:1.079~2.558)、饮酒(OR=2.322, 95%CI:1.590~3.393)、食盐摄入量>9 g (OR=5.208, 95%CI:1.954~13.901)以及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