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藜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75-1176
目的评价探究中医康复方案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样本抽选来黑龙江省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行中医康复护理方案,统计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物质生活、躯体、情感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评分比对照组高,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自护能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1及2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FM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1、3个月,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障碍、明显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SAS和SDS量表)、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运动功能(FMA量表)。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FMA、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使用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应基本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的动功能,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训炼后,观察组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功能康复锻炼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和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功能康复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促进脑挫伤患者神经、运动、认知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挫伤患者7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等。结果:护理8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LOT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助于促进脑挫伤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I指数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行康复护理。利用FMA评定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利用ADL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护理结束后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ADL评分无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87.10%)高于对照组(62.1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效果,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项城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于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ovett分级法、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肌力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肌力等级、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Lovett肌力分级、Barthel指数均高于入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肌力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CPM)运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CPM运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统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6周时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治疗4、6周时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PM运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之过程指标的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功能及神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护理方案》的护理过程指标监控。比较2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2组干预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干预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 0.01),且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借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过程指标,在脑卒中病人早期运动护理方案的指导下,有助于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患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就脑卒中偏瘫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两项评分均比护理前显著要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可使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大大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模式(CCM)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许昌龙耀医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CCM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量表评分]、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健康知识调查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FMA、FAC、GSES、SF-36、健康知识调查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FMA、FAC、GSES、SF-36、健康知识调查表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FMA、FAC、GSES、SF-36、健康知识调查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CCM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及头针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加上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由同一医生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比传统单一针刺更加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情况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评价法(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5E康复护理模式联合有氧-抗阻运动对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CI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5E康复护理模式联合有氧-抗阻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评分、简化FugI-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干预4个月,两组ADL评分和FMA评分均较干预前高,观察组ADL评分和FM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个月,两组CN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I恢复期患者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联合有氧-抗阻运动,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四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自理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DL和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圆  热子也·阿不拉 《新疆医学》2023,(9):1140-1144+1152
目的 探讨阶段康复护理联合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阶段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阶段康复护理联合限制-诱导运动疗法。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MBI)、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SS-QOL)及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下肢得分、FMA肢体运动总分、MBI评分、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NF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P38波、N20波、P15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9%(P <0.05)。结论 采用阶段康复护理辅助限制-诱导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促进脑神经的重建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