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钟萍 《现代保健》2010,(24):142-143
妇产科学教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其教学内容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名词概念繁多,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学生初次接触时,觉得学习较为困难.另由于妇产科教学的特殊性,无法普遍进入临床进行讲授,更没有标准化的患者供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咽炎系五官科常见病,但慢性咽炎致经常反复咯血达1年且误诊为支气管扩张者较少见。我们在1993年即遇到过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袁××,男,64岁,农民。因“咳痰、喘5年,痰中带血丝3个月”于1993年3月27日下午2时入我院疗养。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营养、发育均正常。皮肤、粘膜无异常。桶状胸,叩诊鼓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律齐,无瓣膜杂音。腹部及四肢无异常。辅助检查:胸透示双肺纹  相似文献   

3.
石棉肺人体病理资料国外报导不多,国内我组曾报告四例。石棉肺双肺中上病变占优势且出现大块纤维化者颇罕见。现将我们尸检一例整理报告,以供防治,诊断和研究的参考。临床资料;女,52岁,石棉矿选矿工20年。手工作业,粉尘浓度很高。因咳嗽,咯痰,全身浮肿二月入院。曾咳嗽,气紧,心累心跳,胸闷,不能平卧及面部、下肢水肿,反复十余年。往往受凉后发烧,上述症状加重,曾住院治疗数次。体检:一般情况差,呼吸急迫,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心界两侧扩大,心率110次/分,律不齐。双肺广泛干湿鸣。肝肋下二指,剑下三指,腹水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于住院期中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死亡。X线:1963年——石棉肺Ⅰ期;1965年——石棉肺Ⅱ期;1973年——石棉肺Ⅲ期。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女,4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一月余”于2014—05-02入院,既往体健。门诊行胸部CT示:左侧上肺门占位,考虑肿瘤。入院查体:神清,呼吸稍促.胸廓正常,双侧呼吸动度正常,双侧语颤稍减弱,以左上肺为主,叩诊左上肺音浊,听诊走上肺呼吸音低,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相似文献   

5.
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需要的临床医师,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目前的双语教学普遍以大课讲授的形式进行,存在学生主动性不足和课后遗忘率高的缺点。充分利用医学生临床实习时间充裕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主动参与和教学互动学习开展医学双语教学,可提高学生对医学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病例:患者男性,84岁,于2010年10月15日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15年,加重7天"入院,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入院查体:T36.5℃,P86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桶状胸,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腹未  相似文献   

7.
对20例煤工尘肺患者施行25次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其中19次用纤维支气管镜探查加听诊确认两肺分隔情况,其分隔满意率为100%,而6次为单一听诊确认两肺分隔情况,其分隔满意率为83.3%。纤维支气管镜探查加听诊确认两肺分隔情况的方法,具有直观、定位准确、节省时间及两肺分隔满意等优点,较单一听诊确认两肺分隔情况方法,对确认两肺完全分隔更具有把握性。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51岁,因突发性左肩甲骨下疼痛,并向颈部放射,出冷汗30分钟,于2001年3月29日入院,即往有高血压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年,体检体温36.3℃,脉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5/105mmHg,神志清,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ST端直立抬高0.4~0.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4月于2002年7月 30日入院。患者4月前出现心前区疼痛,范围约拳头大小,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20min,休息后能自行缓解,无肩背 部放射性疼痛。近1月来患者自觉发作次数频繁,多在劳 累、情绪激动后出现,含服消心痛后缓解。查体:血压124/ 75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肺叩诊第7肋以下呈 浊音,语颤增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左肺听诊无异 常。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率6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我们经过两年多,对42例静脉应用青霉素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发现静滴给药方法不同,疗效有所差异。现报告如下: 一、典型病例尹文生,男,76岁,1985年1月23日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内感染。该患咳嗽、气促,咳痰反复发作8年。入院前2~3天因感冒出现咳嗽、咳痰。听诊呼吸音粗糙,两肺底湿  相似文献   

11.
陈××,男性.62岁.因发作性头晕1个月,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于98年11月12日入院治疗。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冠心病等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150/80mmHg,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皮肤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末触及,全腹无压痛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  相似文献   

12.
由海军医学研究所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专家经几年潜心研制的“电脑心音听诊仪”,是一种专门的心音听诊教学用品,目前已获国家专利。该食品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把临床上多年累积、筛选的32种典型的心肺音经数据处理后固化于集成块中,利用数码键选择可任意调用所需要的某种心肺音,极适合听诊教学或考核。该仪器可同时供数十人使用听诊器进行听诊训练,也可装备于电化教室供40-60人同时进行听诊教学。由于采用单片微机控制和数据存储技术,不用磁带和机械传动机构,避免了长期使用而引起的声音衰减和失真。该仪器体积小、重量轻、…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72Kg。因桥脑血管畸形在坐位下行开颅探查,桥脑内畸形血管切除术。术前心、肝、肺、肾功能正常,既往无哮喘及过敏史。以安定10mg,硫酸镁150mg,芬太尼0.3mg,硫贲妥钠250mg,琥珀胆碱100mg行快诱导气管内插管顺利,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晰。以芬太尼及异氟醚静吸复合维持,麻醉平稳,术中连续监测ECG、MAP、SpO_2均正常。 手术结束,呼吸恢复,16次/分,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改平卧位后,呼吸频率加快,SpO_2下降,吸纯氧时仅93%,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给予氨茶碱、地塞米松静注,呼吸困难无改善,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达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6 3岁。以“反复眩晕 5年 ,右侧肢体麻木 2d”为主诉入院。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 10年。入院查体 :T 37℃ ,P 80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70 /10 0mmHg神志清 ;双肺底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略向左扩大 ,心率 80次 /min ,A2 >P2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 ,肝脾未触及。专科检查 :右侧偏身感觉减退 ,右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 ;右侧巴彬斯征阳性 ,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 :头颅CT :(1)左侧丘脑血肿 ;(2 )基底动脉管径增粗 ,鞍上池仍可见管径增粗的基底动脉。头颅MRI +MRA :双侧半卵圆中心、…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患者,男,78岁,因反复咳嗽、咯痰伴憋喘20余年,加重3 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10余年。查体:T 37·3℃,P 126次/min,R 30次/min,Bp 120/90mmHg,昏迷,胸廓对称呈桶状,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右侧中下肺显著。心肌酶:LDH 1 195 U/L,CK 726 U/L,CK-MB 71 U/L,肌钙蛋白38·9 ng/ml。血常规:WBC 16·8×109/L,HGB 138 g/L。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COPD,右下肺炎,Ⅱ型呼吸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给予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心肌供血,痰培养示:金…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病患者大多由于长期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慢性炎症、肺血管床破坏,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继而出现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故许多慢性肺病患者会出现情绪障碍问题,因此本文对慢性肺病患者的情绪障碍、缓解或消除相关情绪障碍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在中医肺系统"多系统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缓解或消除相关情绪障碍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有助于慢性肺病患者管理其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姜翠凤 《工企医刊》2010,23(5):71-7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的病因主要为慢性肺气管和支气管疾病并肺气肿或肺胸疾患、肺血管病变而产生,并明显受季节气候因素影响而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6月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3年临床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139人,实验组142人。实验组实施案例教学结合传统教学,对照组只实施传统教学,结束授课后,采用调查问卷和统一命题测验两种方法来检测案例教学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调查问卷中提高兴趣87.3%、巩固基础知识76.8%、提高表达能力83.1%、学习主动性91.5%、上课有压力75.4%,而对照组分别是60.4%、56.8%、20.9%、55.4%、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一命题测验上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7.45±10.15)分,病例分析成绩(81.87±9.38)分;而对照组分别为(74.37±12.56)及(65.56±10.7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科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结合传统讲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儿童肺隔离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肺隔离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图像特点.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2.5岁.临床表现包括偶然发现肺部肿块3例,反复咳嗽2例,咳嗽伴发热5例,胸部疼痛1例.8例病例行CT扫描,3例病例进行MRI扫描.将扫描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IP血管重建后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 ①本组病例中,叶内型10例,叶外型1例;发生于左下肺基底段9例,发生在右下肺基底段1例,发生于左上肺舌叶1例.②10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内含薄壁多房含气囊腔,增强后软组织成分有中等强化,囊壁无明显强化;1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含多个气、液性囊腔,可见液平,增强后软组织成分有强化.③MIP三维血管重建显示10例为降主动脉发出异常分支供血,并通过肺静脉回流入左房,1例通过膈下腹主动脉发出异常分枝供血,由肺静脉引流至左房;血管显示情况与手术相符.结论 儿童肺隔离征多表现为左下肺的软组织肿块伴多房含气囊腔或含气、液囊腔,CT或者MRI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胡婕  刘萍  刘巍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693-4694
通过推行护理实验课课后反思教学环节,思考、分析护理实验课课后反思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课后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教师提高了职业成就感与教学经验,学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成绩与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护理试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