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而高于39℃(腋下温度)发热则使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呼吸频率加快,机体消耗增加,各系统功能发生障碍。长时间高热可损伤脑组织,故积极控制高热,是治疗原发病的重要环节[1]。药物治疗(应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及  相似文献   

2.
高热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临床症状,持续高热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机体耗氧量增加、脑缺氧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持续高热病人尽早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降温毯在临床中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降温工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发生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反应,同时伴随各系统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因而,高热是表示疾病过程进展的重要信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十分重视对高热病人观察及心理护理。下面浅谈个人的看法。 1 高热病人的心理变化高热主要是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紊乱,直至大脑皮质功能失调。高热可使中枢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4.
体温是机体健康状况的标志,是人体疾病最敏感的信号。高热则是疾病转重的示警预告。在护理工作中,高热护理又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棘手、最易忽视的问题,我们以68例开颅术后的高热资料为依据,谈一下我们对开颅术后的高热护理看法。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症状,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小儿对发热比较敏感,高热可使小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容易发生高热惊厥,有时还可以使感染和创伤所致的炎症反应加重,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高热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热是内、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他对机体的影响与护理虽是老生常谈,但笔者认为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医护人员只有熟悉高热对人体的影响,护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抛砖引玉,乃笔者写此文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高热可导致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升高,对氧及血液供求需求增加,将会加剧缺血缺氧和机体维持生命脏器基本代谢需求的矛盾,从而加重生命脏器的损害,特别是脑损害。以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才能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而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仍是最好的降温方法。笔者对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特殊物理降温法(降温仪降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败血症,出血热、猩红热、肺内感染、肿瘤、结核等疾病时,常伴有高热,高热对机体消耗性大,可导致各种不同的并发症,所以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病人,应做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以减轻疾病痛苦,并在疾病好转发挥作用。1 病情观察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病人,病情变化快,中毒状态重,所以对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的观察是基础,其次是对疼痛性质、部位、关节等部位的观察,以及皮肤色泽,皮疹特征,有无胃肠功能亢进,尿量、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和诊疗方法,阐述分析惊厥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对125例小儿高热惊厥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本院高热惊厥患儿125例,其中男82例,女43例,男女之比为1.91:1。6个月~3岁者79例占63.2%,有3例转为癫痫占2.4%。结论高热惊厥多发于6个月~3岁,男孩较多,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发热发生,其复发与高热惊厥类型、家族史有关。加强对高热惊厥的认识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体温是机体健康状况的标志,是人体最敏感的信号。高热则是疾病转重的示警预告。在护理工作中,高热护理是临床中最常见、最棘手的问题,下面我们以80例脑外伤术后的高热资料为依据。谈一下我们对脑外伤术后高热的护理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81岁,高热时意识清楚 31例,昏迷 49例。经治疗痊愈 52例,生活自理13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1.2 高热持续时间及最高温度 本组高热中,高热期间最高体温在39~39.4℃者37例,39.5~39.9℃者…  相似文献   

1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物的防御性反应,能引起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小儿高热和成人高热不同,因为小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成熟,兴奋易扩散,起病较急,容易引起惊厥,加上小儿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小儿高热的护理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下面就小儿高热护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 患儿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尤应观察有无发惊,有无皮疹,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纹等循  相似文献   

12.
高热环境下水、电解质流失严重,机体散热功能下降,可引起一系列热应激产生的损伤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急性进入和需长期在高热环境中工作的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姜黄素是亲脂类多酚化合物,是姜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姜黄素在高热环境下对各类器官发挥保护作用,如心血管、肺和气道、骨骼肌、肝脏、肾脏、胃肠道等。总结了在高热环境下姜黄素对器官的保护作用,为姜黄素防治热应激产生的损伤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两种物理降温方法对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热,是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达39℃以上,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持续高热,导致热能情况增加,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甚至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1].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而近年来新推出的产品-控温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病人,其降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物理降温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在发热时易发生惊厥,从而对小儿造成不良后果。故对小儿发热,尤其是高热应及时予以退热处理,避免机体的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的损害。对发热患儿除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应用有效而安全持久的退热治疗十分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为指导家长正确选用退热药,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退热药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5.
高热是指体温在 38.5℃以上而言 ,高热是临床常见急症 ,根据其病因不同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但以感染性多见。1 主要护理诊断体温高于正常 ,由于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所致 ;高热时自我保健能力低下 ;能量供应失调 ,高热时胃肠功能减退所致 ,由于持续高热所致。2 预期护理目标降低体温 ;保持机体能量代谢需要 ;防止合并症 ;缓解病人焦虑情绪。3 护理措施3.1 一般护理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 ,减少肌肉活动以降低新陈代谢 ,减少能量消耗及热的产生 ,保持心情平静与病室安静。高热虚脱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液 ,保证营养和水分…  相似文献   

16.
高热患儿物理降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艳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63-164
高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因为机体受到某种致热物质刺激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出现体温过高的病理反映,体温一般在39℃以上。小儿的生理发育有其特点,年龄愈小,大脑皮质的发育愈不完善,愈易引起发热甚至高热。若高热持续过久,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则影响小儿健康,严重时出现惊厥、昏迷,  相似文献   

17.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是由蜱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较高。此类病人大多伴有高热,体温可达40℃~42℃,一般持续数日至十数日不等。高热不仅可使机体衰竭,引起抽搐,也可使脑组织耗氧增加,产生或加重脑水肿,甚至可发生脑疝,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高热护理是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综合我院近几年来治疗的150多例森脑患者,总结出几点对高热病人的护理体会。 1 一般资料及护理方法 本组资料158人次,均为森脑高热患者,年龄18~64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9人次。对照组直接…  相似文献   

18.
潘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32-332
持续高热可引起机体调节功能紊乱及一系列不良反应,故需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及时处理高热。我院近2年来应用来比林注射液治疗66例发热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发热[1]是儿童在医院门诊急诊引起医生注意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因儿童机体发育尚不成熟,高热可引起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如高热惊厥[2]等。因此,对高热患儿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退热治疗尤为重要。儿童常用的退热药为环氧合酶抑制剂,比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右旋布洛芬[3]等。阿司匹林是非常有效的退热药,但其瑞夷综合征的不良反应使其使用率急速下降。对乙酰氨基酚也能产生良好的退热效果,最近的研究表明其肝肾毒性提高了医生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20.
发热是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 ,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但是因发热而得不到控制 ,体温会继续上升形成高热 ,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随时将危及生命 ,现就对高热病人的几点观察总结如下 :1 如何发现病人发热1 1 观察病员的面色、呼吸、脉搏、血压。发热时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增快 ,血液流速加快 ,心脏负担加重 ,随即组织的耗氧量也相对增加 ,患者出现面色潮红、呼吸困难、急促 ,脉搏增快 ,血压增高。1 2 查房、治疗及作其他护理时 ,触摸病人的皮肤 ,主要部位为 :额部、枕部及手、臂。年老体弱者温热感觉迟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