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源CT对肺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医院应用双源CT检查的10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普通单管螺旋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双源CT Flash模式进行扫描,普通单管螺旋组采用双源CT常规模式进行扫描.比较两组肺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蒋晓玲 《药物与人》2014,(8):229-22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5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加强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76%,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护理的效果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采用CT增强检查方式进行诊断的患者5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通过静脉留置法对两组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专门的优质护理方法.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以及CT增强检查成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T增强检查成功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提高CT增强检查成功率,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64排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通过宝石能谱64排CT进行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观察组应用低剂量,对两组的参数测量值以及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的CT值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CT值和对照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碘摄入量、辐射剂量、对比噪声比均比对照组低(P<0.05),在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方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应用宝石能谱64排CT低剂量的方法可以降低平均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获得更好的对比噪声比,且不会影响图像质量,能有效满足临床中的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10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操作,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10min心率、血压、呼吸情况、以及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呼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完成检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图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提供心理疏导能提高老年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行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效应。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需采用双源螺旋CT对双下肢动脉进行血管成像的患者247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护理组119例患者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128例患者不进行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在血管成像中的依从性及最终成像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存在17例成像质量不佳的情况,成像优良率为86.72%,护理组所有患者成像情况良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结论 双下肢动脉血管采用双源螺旋CT成像过程中通过护理配合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减少其在检查过程中的随意性,提高成像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海文  戚加标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54-154,156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门静脉血管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双源CT和多排螺旋CT检查门静脉血管病变,比较两者的检出率和对门静脉血管病变中门静脉高压伴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门静脉血管病变中门静脉高压伴静脉曲张的检查灵敏度为96.4 %,特异度83.3 %,准确性为97 %;对照组对门静脉血管病变中门静脉高压伴静脉曲张的检查灵敏度为91.4 %,特异度为66.7 %,准确性为97 %.结论 相比于多排螺旋CT,双源CT在门静脉血管成像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CTA检查的9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检查完成时间、成像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差异,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检查时间为(36.18±5.67)min,短于对照组[(48.26±4.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Ⅰ~Ⅲ级成像率分别为93.88%和77.5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技能、护理沟通、服务效率、环境设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CTA检查中行预见性护理,可明显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成像质量,患者对检查及护理的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黄志云 《智慧健康》2022,(3):133-135,189
目的 研究在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多科协作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2月-2020年3月95例门诊CT增强扫描患者为对象,自2019年2月开始于门诊CT增强扫描护理中应用多科协作优化模式干预,干预前纳入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干预后纳入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扫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扫描全流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的护理及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均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的护理操作、医患配合和心理生理干预及扫描前的准备工作是冠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文苑  俞菊红 《医疗装备》2024,(6):120-122
目的 探讨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微视频讲解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微视频讲解干预。比较两组检查前后心率与血压波动情况、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及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检查后满意度。结果 检查前,两组心率、血压、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观察组心率、血压、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检查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微视频讲解干预可减少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波动,减轻焦虑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室基于护理安全因素分析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产生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高唐县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受CT检查的94例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样本,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护理安全因素分析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药物外渗、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等安全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院内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估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4.26%,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17.02%和2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 7,P<0.05)。结论 CT室护理需着重强调安全,经对诱发安全事件高危因素的分析以及采取应对措施后形成的护理干预体系可有效预防与抑制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安全,因此,获得了患者的高度满意与认可,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T增强扫描,扫描前,对照组不给于任何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状况.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很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CT图像运动性伪影(影响诊断)情况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CT图像,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CT检查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48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普通观察方法,观察组为74例患者,采用CT平扫进行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检查,并通过为患者手术及做B超的方式证实检查结果.最后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检查的误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CT检查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我院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不良反应、患者焦虑状态及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系统护理,所有患者检查均成功、期间无不良反应,患者的焦虑状态为(36.94±7.12),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1±0.03),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给予我院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CT增强扫描成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降低对比剂用量的双流速对比剂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0例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双流速低剂量对比剂,碘佛醇先以2 ml/s的流速推注8 ml,再以5 ml/s的流速推注42 ml,最后以5 ml/s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心脏CT检查前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420例于2015年3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心脏CT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210例,CT检查前后行常规护理)和护理组(210例,检查前后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成功率及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发现,护理组患者诊断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护理组对护理的结果也更为满意,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进行冠状动脉心脏CT检查前后对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准确度,并使患者对检查的过程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3例,均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临床诊断,其中观察组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对照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方式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分析两种方式检查的准确率,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检查率高于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以及闭塞的检查准确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诊断期间,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能够降低临床不适感,提高检查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黎娜 《现代养生》2023,(13):1010-1012
目的 探讨行CT检查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碘过敏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12月接收的进行CT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碘过敏反应发生率、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表量(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碘过敏反应1例,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2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CT检查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碘过敏反应的发生,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1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做CT增强检查者597例(男性295例,女性3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8例,对照组2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记录患者造影检查中不良反应情况、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中、重度不良反应上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331、0.096,P>0.05),但是在轻度不良反应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61,P<0.01),经过相应的优质护理及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好转(t=15.858,P<0.01);观察组患者心率异常率(10.40%)与对照组(22.0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39,P<0.01),观察组患者血压异常率(8.39%)与对照组(12.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54,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4.531,P<0.01).结论 放射性检查及治疗前的护理直接关系医疗工作的质量,护理在放射科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