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免疫系统具有调控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生成、活化、增殖的作用 ,从而成为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防御机构。在这种自身免疫耐受维持机构中 ,有一种是通过CD2 5 + CD4 + 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Tcell)来实现自身反应性T细胞调控的。该机制异常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直接原因。另外 ,通过对该机构的调控 ,可以诱导出对自身肿瘤的免疫应答以及对移植脏器的免疫耐受。1 由CD2 5 + CD4 + T细胞引起的免疫抑制 在正常人或正常小鼠的末梢血中 ,使CD2 5 (IL -2受体α链 )表达的CD4 + T细胞约占CD4 + T细胞…  相似文献   

2.
自T细胞免疫学蓬勃兴起以来,对于药物过敏学领域的认识犹如掌握到了罗盘,从而发生了飞跃的进展。如今,随着对天然免疫现象论的理解进入分子遗传学水平,特别是对抑制性T细胞的研究转为以CD25、CD4调节细胞而重新探索之后,有关药物过敏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流感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不但与细胞的分化、发生、老化、免疫调控等生理过程有关,而且与病毒、细菌等的感染以及癌组织萎缩等的病理过程有本质的联系。有报道,多种病毒可引起宿主细胞的凋亡,同时还发现很多病毒能抑制细胞的凋亡。进而还开展了对病毒所具有的凋亡调控因子的研究,使对凋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很多研究者报道了流感病毒可诱导宿主细胞凋亡。本文以新近的研究为基础,对流感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特征、机制及对机体防御的意义进行概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从1990年代后半期开发出包括PI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以来,已经取得广泛共识:该治疗可使血中HIV量控制于检测值限度以下,并使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导的免疫功能有望获得改善。甚至有报告称,此种效果持续3年左右有可能使体内HIV消除。因此,有的临床医生当时提倡“早期强力打击HIV”的早期加强疗法。按1990年代后半期的指南意见,要求治疗始点时间应在出现临床症状(包括AIDS发病)时,  相似文献   

5.
80.病毒受体     
病毒能粘附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上 ,该受体是由膜表面某些特殊物质构成的。病毒与受体结合后才能侵入细胞内引起感染 ,因而病毒只能感染有限的几种细胞。构成病毒受体的细胞的膜分子在形成细胞免疫时起重要作用 ,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能同膜表面的糖蛋白 gp12 0分子 ,即 CD4分子结合 ,因此 HIV只能选择地感染具有 CD4分子的 T细胞或巨噬细胞 ,所以艾滋病出现选择性 CD4阳性 T细胞减少。CD4分子具有同 HL A- 类抗原结合的性质 ,抗原递呈细胞的 HLA- 类抗原分子在递呈抗原给 T细胞时有重要作用。只是 HIV同 CD4分子结合还是不…  相似文献   

6.
成人 T细胞白血病 ( ATL)是由与 HIV-I类似的逆转录病毒 HTL V-I感染 CD4阳性 T细胞而诱发的白血病。此病的地方分布虽在九州和加勒比沿岸地区 ,但与 HIV-I不同的是 ,即使感染其发病率也只约在 1/80 0。但一旦发病 ,在急性期就呈现显著的末梢血细胞数增加和脏器浸润倾向 ,预后极其不良。作者们弄清了在炎症病理形成过程中 ,循环血中的 T细胞是如何经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一系列反应 ,再游离至组织内的 ,以及由于炎症产生的趋化因子 ,活化 T细胞的整合素诱导粘附的过程。另方面 ,至今为止 ,在白血病细胞浸润时 ,整合素与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7.
发病机瑶1.HIV 引起淋巴细胞破坏AIDS 发现的最特征性的免疫学异常是CD4~+T 细胞(辅助/诱发T 细胞)减少。这是由于HIV 对CD4~+T 细胞选择性感染,进一步通过细胞致病效应(CPE)使细胞破坏。HIV 对CD4~+T 细胞有选择性,是因为细胞膜表面上的CD4抗原或者与其密接的部分成为HIV 的受体所致。文献报告OKT4A 是CD4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之一,它可阻断HIV 对淋巴细胞的感染。也可以认为OKT4A 所识别的表面抗原58K 的糖蛋白是受体。  相似文献   

8.
一、重症药疹的病理生理与治疗战略 DIHS和SJS/TEN的病理生理学尽管各有所异,但其基本治疗方针却是不乏共同点。其一为此类病症的重症药疹同属免疫过敏反应亚型分类,均为起因于CD8^ Tcl细胞(又名细胞毒性T细胞,即CTL)占优势的细胞毒性型过敏  相似文献   

9.
HIV表面的gp120同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分子存在极强的亲和性,两者结合为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然而,其与CD4分子的单纯结合并不构成感染,作为病毒外包膜与淋巴细胞膜相互融合的第二受体称做CXCR-4或CCR-5的趋化因子受体起重要的作用,从而诠释了HIV的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仅就在感染症宿主条件中,较为重要的免疫应答等有关问题,以我们的研究成果为中心,介绍如下:(1)免疫应答的机制。(2)免疫不全与感染症。(3)变态反应对感染症发病机制影响。(4)由免疫应答促进的新疗法。一、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应答与T 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等有关。根据这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反应能极巧妙的进行调节。我们以小白鼠的实验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人体的免疫应答的细胞性结构又有了进一步了解。如通过人的辅助T 细  相似文献   

11.
肝损伤和细胞连接分子水野元夫等在B型和C型病毒性慢性肝炎时肝细胞损伤的发生上,宿主对病毒感染肝细胞的细胞性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电镜观察B型慢性肝炎者的活检肝组织发现肝细胞中间出现许多淋巴细胞。用免疫电镜方法证明此种肝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许多HBC抗原,而...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与细胞凋亡小林信之现已明确,由于艾滋病病原病毒即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CD4淋巴细胞的死亡也属于细胞凋亡。HIV感染导致的CD4淋巴细胞死亡必然引起机体免疫机能不全,因此,从防止艾滋病发生观点来看,明确其发生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胡宜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5):239-240
一、定义以及由来 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APC)接触后可进行特异性抗原识别,并由此开始激活免疫反应。抗原递呈细胞在细胞内经特殊程序约生成9个抗原肽,与自身MHC结合而形成复合体(pMHC)表达于细胞表面。T细胞通过抗原受体(TCR)识别pMHC复合体。该识别信号通过与TCR会合的CD3分子群传向细胞内,诱导T细胞活化。为克隆免疫细胞表达单个细胞各自不同的受体。具有单一受体的单一T细胞与提呈特异抗原的单一APC接触,进行一对一抗原特异性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营养素不足已成为免疫低下的原因,蛋白能量-营养障碍尤其会影响到细胞免疫,造成胸腺萎缩、CD4+ T细胞减少,使麻疹、结核重症化.虽然血清免疫球蛋白值并未降低,但可见分泌型IgA产生减少,部分抗体产生减少,虽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功能、吞噬功能无变化,但杀菌能力亦降低.在补体系统中以C3、B因子为主的C2、C5、C6、C9也有所降低.锌缺乏可造成严重免疫低下,使T细胞减少、功能降低、T细胞依赖性抗体的产生出现障碍、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值降低.除此之外,还可引起NK细胞活性减弱,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游走能力减弱.锌对DNA、RNA的增幅、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的功能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内最强有力的抗原递呈细胞,是唯一能够刺激天然T细胞的细胞。人树突状细胞依系统分类为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C:PDC)。由骨髓中CD34阳性干细胞诱导为MDC和PDC的前体细胞,并在GM-CSF、TNFα及FLT配体等细胞因子与造血因子作用下分化为DC。  相似文献   

16.
继发现使中性粒细胞向感染病灶游走的趋化因子之后,人们又发现了促使淋巴细胞游走的所谓免疫系统趋化因子,使得从分子水平阐明淋巴细胞的生理功能成为可能。组织内的淋巴细胞经毛细淋巴管到达淋巴结,通过抗原递呈细胞转变为效应性T细胞而行使免疫反应功能。但部分则成为记忆性T细胞,通过淋巴结经由胸导管或右淋巴主干进入静脉角。  相似文献   

17.
Th1/Th2与趋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女型 CD4 T细胞受特异性抗原刺激 ,分化为 Th 1和 Th 2细胞。Th 1产生 IFNγ,诱导产生细胞免疫。 Th 2产生 IL -4、IL -5 ,诱导产生过敏反应。这两个亚群之向末梢组织的浸润有特异性 ,Th 1浸润于类风湿滑膜中等 ,Th 2则选择性地浸润于特应性皮炎部位 ,但其机制不明。1998年 Sallusto等发现 ,CCR3除表达于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外 ,也表达于 Th 2细胞。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 ,外周血中的 IL-4细胞几乎都表达 CCR 3 ,所以认为 CCR 3为 Th 2细胞的标志。作者们发现 CCR4选择性表达于Th 2细胞 ,还发现 TARC和 MDC对 Th 2细胞…  相似文献   

18.
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是否诱导对自身癌细胞的免疫抵抗性与该患者的预后有关,并且与实验治疗时疗效出现的机制有关。治疗后,在宿主体内大都仍残留少量癌细胞,如果宿主不能很好地发挥免疫作用,残留的癌细胞便成为复发和转移的原因。癌被治愈后,在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中,能识别癌抗原的T细胞作用越强,受免疫攻击的癌细胞数量越多,则治愈后所诱导的对癌细胞的免疫抵抗性就强。总之,治愈后免疫抵抗性强弱往往反映癌细胞抗原性的强度及治疗时宿主参与的免疫效果。因此,给实验治疗完全治愈的动物再移植同型癌细胞并观察其增殖乃是治疗实验的一部分。一般认为癌治愈后的免疫抵抗性随癌的抗原性及治疗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 CyA)是同迄今所使用的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它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并且取得极为良好的临床疗效。CyA主要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能抑制它产生IL-1、IL-2和IFN等细胞因子,进而能特异性抑制细胞免疫功能。1980年以来在器官移植以外的领域中,CyA对广义的自身免疫病也有疗效。在适应证中,对自塞氏综合征的眼葡萄膜炎的疗效比其他疾病均好。日本用双盲法也肯定了其疗效。一、血液疾病1.单纯性红细胞再生不良(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 PRCA只是红细胞系统造血障碍的疾病。先天性  相似文献   

20.
在肠炎研究上,可采取使动物肠道感染致病菌或经肠道投予艰难梭菌或葡萄球菌毒素,或将角叉莱胶或硫酸葡聚糖掺入饮水中喂食以使引发急性肠炎。然而,即使是葡聚糖硫酸钠(DSS)肠炎倘若使肠道无菌化则也会因DSS易感性差异而不致引发,或仅能引起轻症肠炎。1993年有人依基因技术作成IL-2基因缺失小鼠,将之饲育至4-9周龄时观察到自然发生性结肠炎,此为首个成功的非特异性结肠炎模型。尔后,陆续报道了依各类基因技术或小鼠交配而作成了非特异性结肠炎(HLA-B27转基因大鼠,IL-7转基因大鼠,CD4、CD45RO输注SCID小鼠、C3H/HeJBir小鼠等)和小肠炎(IL-10缺陷小鼠,STAT3缺陷小鼠。SAMP1/Yit小鼠等)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