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医贫 或许有人说:医人医国的能人贤士倒是听说过,能医贫的高人则闻所未闻。其实叶天士就有这样的本事,不信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天,叶天士乘轿子外出看病,才走出村外,就见大道上有位老乡跪在路旁求诊,叶天士忙让轿夫停下,自己亲自给老乡看病。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叶天士的老母亲患痢疾,自治无效,病情日益严重。初下之物为所食水谷之品,后来则纯为血色之物。叶天士很是担忧,左思右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天,叶天士偶然问仆人:“城内医家中,还有学问大而名声不著的吗?”仆人回答:“后街有位姓章的,平日夸口技术超过您,但去他那里看病的人也不多。”  相似文献   

3.
相传有位姓章的司马官(即知府,管辖州县,为府一级的行政长官)患呃逆病,不能言语,经常感觉喉咙之间有气上冲,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于是派人请叶天士治疗。叶天士诊察完  相似文献   

4.
略论叶天士扶正重视先后二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正培本.是中医治则的一大法则。在叶天士以前,有赵献可、张介宾培补先天肾命的学说,又有李东垣温补后天脾胃的理论。叶天士多方求师,兼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以治疗虚损病证的方法,较前人更有发展,提出理阳气须投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的名言。叶天士重视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以温补中气;六味地黄丸、桂附八味丸、复脉汤等以补肾中阴阳。叶天士都用于临床。但他又不仅仅拘泥于此,而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5.
牛刀小试初出道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这一年对于叶天士来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这一年,叶阳生患病去世,年仅40来岁。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叶夫人和年仅14岁的叶天士抱头痛哭、悲痛万分,如同家里房屋的顶梁柱一下子坍塌了一样。父亲在世时,叶天士只管念书学医,衣食起居全由父亲料理。现在一下失去依靠,孤儿寡母真不知如何是好,母亲整天唉声叹气,叶天士脸上也失去了往日的笑容。  相似文献   

6.
秦文军 《气功》2010,(10):932-934
叶天士(1666-1745)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注重养生的专家。他认为,人到晚年,追求健康应以预防为主,尽量从生活点滴中加以注意,任何一个细节都将影响到健康。在老年病的防治上,他提倡应以“审体质、保真气、慎劫夺”为根本,体现了一代名医叶天士对老年养生的谨慎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胡静  王根民  唐晓亮 《河北中医》2010,32(7):1078-1079
久病人络,又称病久入络,为叶天士所首倡,用以指导中医妇科肿瘤诊断和治疗有很重要意义。现浅述久病人络理论在妇科肿瘤诊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1666-1745)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注重养生的专家.他认为,人到晚年,追求健康应以预防为主,尽量从生活点滴中加以注意,任何一个细节都将影响到健康.在老年病的防治上,他提倡应以"审体质、保真气、慎劫夺"为根本,体现了一代名医叶天士对老年养生的谨慎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清朝名医叶天士,一天正在街上散步,遇上一个两眼通红的病人,叶天士见到此状,同情心油然而生,忙上前去,询问病情后又做了检查,他对病人说:“你的眼病好治,吃几剂药就会好,但是我看你两只脚七天七夜后会长出毒疮,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此人一听大惊失色,忙说:“大夫,红眼睛既然不要紧,我也不治了,快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话说在苏州,与叶天士相邻有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医生,名叫薛雪。薛雪对医学也很有研究,治病水平与叶天士不相上下。而且既懂医道,又擅诗文,才华横溢,在当地很有名气。一时间薛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当地人戏称:“有病不找叶和  相似文献   

11.
师从名医17人 毫无疑问,叶天士的中医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父亲,他不光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初步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一名医生所应具备的品德,这一点可以说使他受益终生。 朱医生是叶天,士的第二位老师,确切地说是他领着叶天  相似文献   

12.
巧手点拨皆为药 在中医学的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医家,不仅仅依靠药物来治疗疾病,他们或借助心理疏导,或利用气候节令,或改变病人的生活环境,殊途同归,均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叶天士也有几个这样的故事。 一天,叶天士乘轿子到乡下去看病,途经一片绿油油的桑田,很多农家妇女在  相似文献   

13.
巫翠玲  鲁玉辉 《光明中医》2016,(8):1068-1069
目的探讨温病大家叶天士创立的"辛润通络法"。方法运用描述性研究法分别从辛润通络法的来源、叶天士对辛润通络法的运用及其疾病治疗的临床发展来探析辛润通络法。结果叶天士创立"络病"学说,并独创辛润通络法,其临床应用广泛,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各种疼痛性疾病、胃痛、糖尿病等病证。结论叶天士创立的"辛润通络法"治疗原则,为中医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对温热病卫气营血及恢复期的防治方法作了很精辟的论述.非典型肺炎的发病、转归与温热病的发病规律基本相同,完全可以采用叶天士所阐述的大法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是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温热学派代表人之一。自幼习医,数从名师,学验俱丰,对外感热病之诊治效如桴鼓,已为世人所知,但对他在杂病方面的治疗经验却很少论及,现就其在治疗杂病方面的经验做一浅显的探讨,希望有助于临床。 1 通补奇经法 叶天士在治疗杂病,特别是妇科疾病时,尤其注重奇经八脉的作用。他认为,“奇经八脉,为产后第一要领,盖八脉丽于下,产后阴分一阳,而八脉自失所司,温补镇摄,在所必先。”但必须分清虚实,不可一味滋补,正如其所说:“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如桂、附,柔如地、味,皆非奇经之治。”此说在叶天士治疗妇科疾患及男子肾病之医案中广泛论及,皆以通补奇经立法,虚者常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补八脉,温补固摄,如鹿角胶、紫河车、乌鸡骨等;实者则以苦辛之剂和芳香之品以通其脉络,而且在处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17.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必读之书,内容相当丰富,但对于它的作者却一直以来有人存有疑问,如《温热论》脍炙人口,但是否为叶天士之作?《临证指南医案》的编者是否为叶天士之学生?而“河间温  相似文献   

18.
马可迅  杨进 《中医杂志》2012,53(5):440-442
从叶天士医案中筛选出应用炙甘草汤的医案82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出叶天士应用炙甘草汤的规律为:①以“邪少虚多,阴虚为主”为用方要点;②以炙甘草、生地黄、麦冬、阿胶等药为基本组成,其余各药均可根据具体情况化裁使用;③君药炙甘草的用量宜轻.  相似文献   

19.
<正>提起江南名医叶天士,可以说是众人皆知。他自号香岩,人称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就连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搭背疮,赐给他一块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所以在老百姓心中可谓是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20.
试析叶天士甘寒养阴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临让指南医案》,《温热论》中叶天士运用甘寒濡润之品滋养肺胃之阴的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