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4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用氟米龙滴眼液,均持续使用8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L阳性率和SIt结果均优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效果良好,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干眼症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86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7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为(4.24±1.06)s,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为(5.78±0.9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较玻璃酸钠眼液更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主观症状、更能够有效地延长泪膜破裂时间,药效持续作用时间更长,是干眼症治疗的理想药物,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福州眼科医院2013年1—6月收治的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眼干眼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双眼自身对照比较,每例随机选取一眼入治疗组40眼,另一眼入对照组,对照组40眼给予抗眼疲劳滴眼液,观察组40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1滴/次,5~6次/d,两组均治疗14d,记录治疗前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 I)、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荧光素染色,询问主观症状改善情况,使用DICON-CT200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角膜地形图参数(SRI、SAI、PVA)。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UT较治疗前升高,SRI、SA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T高于对照组,SRI、SA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表荧光素染色及主观症状改善比较观察组眼表荧光素染色分级及主观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是治疗干眼症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修复角膜上皮,延缓泪膜破裂时间,改善角膜表面光滑度,改善眼睛刺激症状,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高浓度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老年干眼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干眼症患者85例(17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84眼)和联合组43例(86眼)。对照组患者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1滴,每日4次滴眼;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1滴,每日4次滴眼。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BUT、SI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眼部刺激症状评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高浓度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老年干眼症疗效显著,能较快改善干眼症状,提高泪膜稳定性,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玻璃酸钠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儿童中度干眼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实验组患者通过玻璃酸钠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眼表疾病指数、结膜充血、睑板腺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93.48%;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3.91%;实验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5.61±1.86)分、结膜充血(1.76±0.53)分、睑板腺评分(1.57±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8.70%、SIt结果(11.3±0.5)mm;对照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32.61%、Sit结果(7.6±0.6)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确切,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去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100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800例),对照组给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4次/d。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4次/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干眼症患者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和主观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患者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给予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It(6.78±1.89)mm与BUT(6.87±1.54)s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经1个疗程后观察组33例患者的FLs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干眼症应用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4):862-864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贝复舒滴眼液联用治疗眼角结膜干燥症(简称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诊治的干眼症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和贝复舒滴眼液滴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FS、BUT、SIT以及眼部症状评分值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S、BUT、SIT和眼部症状评分值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贝复舒滴眼液联用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泪液的分泌,缓解了眼睛干涩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玻璃酸钠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联用对急性结膜炎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指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医院眼科中心诊治的急性结膜炎后干眼症患者5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玻璃酸钠组和联用组(每组26例);玻璃酸钠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联用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与氟米龙滴眼液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症状指标即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和炎性反应指标即眼表炎性充血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玻璃酸钠组(92.31%vs 76.92%,P<0.05),BUT、FL、SIT和眼表炎性充血评分值均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结论:采用玻璃酸钠与氟米龙滴眼液联用治疗急性结膜炎后干眼症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干眼症和炎性反应指标,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EGF滴眼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2周、4周的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情况,评价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UT、SIt均较前显著上升,FL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BUT、SIt明显高于对照组,F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泪膜的稳定性,减少泪液分泌与角膜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我院门诊2010年9月~2013年6月诊断为干眼症的病例120例240只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同时两组均给予物理方法治疗,如眼睑清洁热敷、睑板腺按摩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地夸磷索钠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地夸磷索钠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与对照组的7.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夸磷索钠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的改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老年长期干眼症的疗效与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干眼症住院患者分为玻璃酸钠滴眼液( A组)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 B组),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后,A、B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100%(50/50)、90%(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833.62元、799.6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33.62、888.44。结论:患者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治疗效果上及成本-效果比上均优于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可临床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经济性,为临床提供有效、安全、经济的干眼症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符合本研究制定的纳入标准的124例中、重度干眼症病例,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局部点眼治疗,治疗组接受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局部点眼治疗的同时,加以雾化治疗。以愈显率为疗效评价指标,并运用成本-效果法对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病例各62例。两组愈显率分别为56.45%、95.16%,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可得,以对照组为基准,增量成本效果比为7.29,治疗组每获得1%总有效率,需多支付7.29元,远低于意愿支付阈值(两种治疗方案平均总成本为276.83元),提示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性更佳。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的成本效果相对于药品价格及治疗费用波动稳定。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雾化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治疗眼表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眼表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44眼),观察组45例(45眼),观察组予以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治愈率为62.22%,均高于对照组的86.36%、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治疗眼表面损伤疗效确切,优于复方硫酸软骨素滴眼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28例(208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104眼),对照组64例(104眼),观察组予盐酸左氧氟滴眼液滴眼,对照组予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转阴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痊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替泼诺、氟米龙、环孢素、溴芬酸钠分别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200只眼)中重度干眼患者随机均分为5组,均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qid)为基础用药,4个研究组分别联合0.5%氯替泼诺滴眼液(tid)、0.1%氟米龙滴眼液(tid)、1%环孢素滴眼液(tid)、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bid),对照组不联用其他药物,各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比较各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结果、非接触眼压,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氯替泼诺组、联合氟米龙组患者治疗2、4、6、8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环孢素组、联合溴芬酸钠组(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环孢素组患者治疗4、6、8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溴芬酸钠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SchirmerⅠ结果、非接触眼压均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环孢素组患者眼部刺痛、烧灼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组(P<0.05);仅联合氟米龙组患者发生1例眼压显著升高。结论:氯替泼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起效快,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优于其他3种方案,而氯替泼诺较氟米龙相对更安全。环孢素联合玻璃酸钠疗效优于溴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和单用玻璃酸钠,但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520例干眼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0例,观察组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2周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干眼仪等级、泪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FL)等指标差异,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干眼仪等级、充血评分、FL、BUT、SI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与治疗2周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好转(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较好。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子畅  路永智  马雅玲 《中南药学》2014,(12):1254-1256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眼用剂型联合双酚氯酸钠治疗干眼症疗效。方法 116例干眼症患者完全随机等分为4组,即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单独使用PC滴眼液组、单独使用双氯芬酸钠组、PC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联合用药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5、10日,询问患者自觉症状。泪液分泌试验(ST)检查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独使用PC滴眼液及双氯芬酸钠均能有效缓解患者自觉症状,两者联合使用时,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更明显;用药组均能延长BUT,且联合用药组延长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检测显示联合用药组患者变化更显著(P<0.05),单独使用组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对干眼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滴眼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80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加替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2.5%,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7.6±0.7)d短于对照组的(10.2±1.2)d,治疗费用(529.8±20.5)元高于对照组的(371.1±11.3)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滴眼液相比于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高,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