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左健  孙皓  潘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53):10039-10042
背景:近年来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逐渐用于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目的:综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点及其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后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10 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llograft,anatomy,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同种,肌腱,移植”。检索文献量总计16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 结果与结论: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已逐步了解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冷冻处理法、细胞毒物质处理法解决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其既能降低异体肌腱的抗原性,又能保存肌腱细胞的活性,促使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提高肌腱愈合速度与强度,减轻或避免肌腱粘连的发生,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为了提高肌腱损伤后的缝合修复强度、尽早开始主被锻炼、防止肌腱粘连,研究者们在不断地寻找更牢固的缝合方法。大于3 cm的肌腱缺损.不能直接缝合,目前主要依靠自体、异体肌腱移植修复。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外科修复运动性肌腱损伤涉及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11-10 有关肌腱损伤的外科修复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的生物力学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endon,biomechanical study,repair,suture,allogenetic tendon”,中文检索词为“肌腱,生物力学,同种异体移植,缝合”。排除重复性及非中英文语种研究,共保留34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对肌腱吻合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量,能了解哪种方法更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更能有效防止肌腱再断裂和吻合处间隙形成,以便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时有更大的安全性。深低温冷冻化和玻璃化保存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  相似文献   

3.
潘乐  李世光  左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53):10043-10046
背景:异体肌腱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既保持原有的生物结构特性,又能满足供体质与量的要求。但是,未经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较大。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损伤的效果,总结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0-01/2011-11关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损伤的免疫排斥反应及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方法研究的文章,关键词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3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最主要的问题是组织相容性较差,免疫排斥强烈。未经过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损伤后,植入的肌腱会出现坏死、免疫排斥反应等不良现象使移植失败率较高。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冷冻异体肌腱、冷冻干燥异体肌腱、药物浸泡肌腱、射线灭菌法保存肌腱。提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临床应用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但低温冷冻异体肌腱等方法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是移植能否成功的首要问题。 目的:总结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跟腱缺损或异体跟腱移植治疗交叉韧带的免疫学特点。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2-01 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异体跟腱移植或跟腱重建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llograft,tendon,immunity,transplatation”,中文检索词“异体,跟腱,移植,免疫”。检索文献量总计83篇。 结果与结论:腱组织的异体移植重建免疫排斥问题给手术增加了失败的危险性,但从目前研究来看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是人体肌腱缺损修复的理想替代材料。它不以牺牲正常组织结构为代价,不受个体条件的限制。保证了肌腱移植的成功性,为跟腱再断裂缺损修复提供了可靠保证。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损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 关键词:跟腱;异体;肌腱;移植;免疫;综述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5.036   相似文献   

5.
背景:宿主与移植物间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一类新型药物,可能为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带来希望。目的:综合分析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构成、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以“抗体药物偶联物、免疫抑制剂、免疫毒素、器官移植、移植物排斥”,“ADCs,immunosuppressive agents,immunotoxins,organ transplantation,graft rejec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 和 PubMed 数据库。同一领域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4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抗体药物偶联物以其高效低毒的特性在靶向治疗肿瘤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在抗免疫排斥反应中仍处于摸索阶段。以同种胰岛移植为研究对象,寻找一种更有效阻断CD8效应T细胞CD103/E-Cadherin通路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将可能成为同种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的新颖研究药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背景:肌腱移植是重建损伤肌腱功能的主要手段,目用于肌腱移植的材料有自体肌腱、同异体肌腱、异种异体肌腱、人工肌腱、组织工程化肌腱等,但均有各自的缺点。目的:就近年肌腱缺损的自体和异体移植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为组织工程修复肌腱损伤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0-03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2000/2010-03;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2002-01/2010-03。英文检索词为"tendon tissue engineering,tendon allograft,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为"肌腱,损伤修复,移植,自体,异体,组织工程"。纳入标准:①肌腱损伤修复的发展史。②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肌腱损伤的研究。③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0篇用于文章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发展,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材料学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物已成为是肌腱移植材料的研究热点。但异体肌腱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粘连及转归情况等,尚需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做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相似文献   

7.
背景:了解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以及各种组织支架的特性与优势,对于修复方法与材料的合理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总结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或异种神经移植在面神经缺损中的应用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组织工程支架,神经移植,面神经,修复”或“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nerve transplantation,facial,repair”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1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面神经缺损后立即直接缝合神经的断端是最好的修复方法。自体神经移植受神经移植体来源之限,常造成供区失神经支配;以及产生束外有髓和无髓轴突无规则生长会导致神经纤维错向再生,造成严重的联带运动的不足。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处于动物实验的研究阶段,尚难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目的:观察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效果。 方法:横向切除40只日本大白兔双侧跟腱,随机分组:实验组以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对照组以自体肌腱移植修复。 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观察:两组新生组织内细胞主要都是单核的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术后1-4周主要是呈椭圆形或圆形的成纤维细胞,细胞聚集区的细胞周围有新生胶原形成,这些胶原的走向较紊乱;局灶性条索状成熟胶原呈岛状分布,形成所谓“胶原岛”;术后12周时细胞越来越拉长,成为梭形和长条形的纤维细胞。②实验室检测:两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羟脯氨酸含量及抗拉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生物力学性能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肺移植动物模型对发展临床肺移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肺移植临床前期研究的肺移植动物建立中的动物选择、模型建立方法、注意要点,以及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肺免疫排斥反应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总结。方法:以计算机为主检索中国知识资料总库、PubMed 数据库1982年1月至2013年9月有关肺移植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Lung Transplantation,Animal models,Reperfusion Injury”;中文检索词为“肺移植;动物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排除标准重复及陈旧的文献,保留50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以同种异体肺移植动物实验多见且对临床最有意义,肺移植动物实验以单肺移植为主。常用的肺移植模型主要有鼠单肺原位移植模型、兔原位肺移植模型、犬/猪原位左肺移植、犬双肺序贯性肺移植、猪自体肺移植模型、兔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猪因其解剖和生理与人类相似,正在成为大动物实验的首选。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肺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双相模式,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早期(灌注后 24 h内)与供体有关,晚期则主要取决于受体情况,其病理生理贯穿于供肺的切取、保存、再灌注及术后管理的整个过程。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由受者识别供者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引发的复杂免疫反应,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器官移植免疫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一般包括宿主对异体组织抗原的致敏和宿主对异体组织抗原的反应两方面。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排斥反应,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眼科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目的:文章就目前有关免疫抑制剂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作一数据分析。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Scopus数据库中2002/2011有关免疫抑制剂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角膜移植(keratoplasty/corneal transplantation);免疫排斥反应(immunological rejection);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或 FK506;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共检索文献192篇。 结果与结论: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尤其高度血管化的角膜、感染性角膜溃疡、重复移植等高危角膜病变,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概率明显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也相对较早,而且时间跨度较长。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预防及治疗已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所以,专家们在不断尝试应用新的药物和治疗措施改善角膜移植的存活率,其最终目标是使受体在保持正常免疫应答能力的情况下,诱导产生/建立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剂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目的:观察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疗效,以及其作为异种肌腱移植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40只日本大白兔制作双后肢跟腱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2组,脱细胞猪肌腱组用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修复,自体肌腱组用自体肌腱修复,术后用3-0肌腱线改良HEMI-KESSLER法进行端端原位吻合。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2周内,脱细胞猪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两组移植后局部反应小,伤口一期愈合,屈踝功能恢复正常。③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结果说明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如何处理和保存同种异体肌腱,使之尽可能保留生物活性并降低其免疫原性是近年研究热点。 目的:将保存于无水甘油的兔肌腱进行同种异体移植,观察移植后肌腱的组织学变化。 方法:将兔肌腱经特殊处理后,常温避光保存在无水甘油中,保存7,12个月后取出肌腱,移植到兔后腿屈肌腱中。饲养3个月后处死并取出移植的肌腱,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石蜡切片及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石蜡切片示肌腱纤维排列尚整齐,细胞形态正常,切片某些区域细胞密度较正常组低,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示肌腱纤维排列整齐,细胞形态正常。结果提示经无水甘油保存的肌腱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后,在组织学上与正常肌腱相似,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Since tendons are subjected to repeated motion and degeneration over time, they are prone to both acute and chronic injuries. In addition,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tendon is generally poor; as a result, healing often progresses slowly. Autogenic, allogenic and xenogenic tendon transplant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reconstructive tendon surgery. There is no report on ostrich (xenograft) tendon transplantation to other spec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ostrich flexor tendon transplantation in a rabbit model. Seven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1 year old and weighing 4.0 ± 0.5 kg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Approximately 3 cm of the superficial flexor tendon was resected, and created defects were filled in all rabbits with 3-cm harvested ostrich chick tendon and sutured with 2/0 polypropylene in a single Modified Kessler suture pattern. The main histopathological and gross evaluation showed graft necrosis and sequestr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ostrich tendon displays severe antigenicity and elicits a vigorous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s, therefore, not recommended for use as a xenogenic tendon graft for the replacement of tendons or ligaments.  相似文献   

14.
Historically, cellular rather than humoral immunity has gathered the most attention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s the specter of cellular acute rejection and early graft loss has faded due to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ly effect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studies now focus on improving long-term graft survival. It is increasingly appreciated that allo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HLA and non-HLA antigens are key factors in determining graft longevity. Significant efforts are now being mad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ritical impact that B cells and alloantibodies make on organ allocation and graft survival. Future therapies directed specific for the humoral alloresponse will undoubtedly lead to improved outcome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his review will cover some of the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ntinuum of humoral immunity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pre, peri and post-transplant periods.  相似文献   

15.
AIM: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rejection in brain tissue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Ventral mesencephalon(VM) single cell suspensions from newborn rats were allografted into the striata of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recipient rats. Surviving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2, 4 and 6 wk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brain tissues were stained with HE or immunocytochemically to inspect the expression of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an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 antigens (MHC II). RESULTS: High MHC II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within and around the allograf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at 2 wk after grafting. MHC II expression then decreased at 4 wk and at 6 wk only few immunopositive cells remained. The number of TH positive neurons was low at 2 wk, but increased at 4 and 6 wk after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 The brain is not an "immunologically privileged site" and graft rejection exists in brain tissue transplantation. This rejection maybe induced by MHC II.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immunosuppressants in brain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6.
背景:应用玻璃化冷冻方法保存组织工程肌腱具有可行性和应用前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玻璃化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体内植入对大鼠跟腱缺损修复的影响。 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64只,于大鼠跟腱中段制备5 mm肌腱缺损模型,随机摸球法均分为2组,分别植入玻璃化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和新鲜非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植入后2,4,6,8周,观察植入肌腱材料及周围组织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两组肌腱材料体内植入后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反应无明显差异。植入后2,4周,植入的肌腱材料发生降解,材料中间及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植入后6,8周,大量新生胶原纤维组织长入并替代降解的植入材料,形态和排列方式趋近于正常肌腱组织,大鼠跟腱缺损基本修复。结果表明玻璃化冷冻保存组织工程肌腱体内植入可修复大鼠跟腱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