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京  田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8):9064-9068
背景: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关节假体寿命最主要的因素。他汀类药物被发现具有稳定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新作用。 目的:从药理机制、临床实验、不良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3方面进行综述,为药物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提供参考。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7至2011年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statins,artificial joint,aseptic loosening,prosthesis,osteolysis”或“他汀类药物;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假体;骨溶解”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他汀类药物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67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筛选出33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他汀类具有促进假体周围新骨形成、增强的三点弯曲力量进而稳定人工关节周围骨结构的新作用,同时也有实验表明高剂量的辛伐他汀可能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害、在一定浓度可能引起炎症反应等。作为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新药物,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最佳的治疗阈值、给药方式和对人类骨再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仍不甚明确。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植入后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2011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artificial prosthesis,aseptic loosening”或“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77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 结果与结论: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回顾性分析的统计显示,无菌性松动位于翻修原因第1位。关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制主要分为机械机制、生物机制及其他机制,它们的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植入方式及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无菌性松动将最终被最小化,使假体使用寿命更长久。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显示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导致人工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最主要原因。 目的:对磨损颗粒引起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1年1月至2012年3月关于人工关节磨损颗粒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关节置换,磨损颗粒,假体松动”或“arthroplasty,wear particles,loosening of the prosthesi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后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磨损颗粒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对细胞因子及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的综述,为预防及药物治疗假体无菌性松动提供理论依据。然而,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预防应从整体着眼,全面深入研究,为假体的松动防治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对炎症界膜形成、破骨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应用药物逆转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理过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目的:综述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方法:以“Artificial joints,Aseptic loosening,Osteoclast,Tumor necrosis factor-a,Interleukin-1,Drug treatment,Gene Therapy,Bone los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破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药物治疗,基因治疗,骨丢失”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纳入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假体无菌性松动药物的相关研究,排除重复文献。 结果与结论:纳入29篇文献进行分析。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治疗所涉及的药物大都已被临床使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降低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如何提高假体周围局部的有效药物浓度。用转基因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近年来研究的最新进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因为基因治疗的人体安全性尚未解决,所以这些研究还停留在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无菌性松动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后发生松动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假体松动的防治措施。 方法:以“假体松动;发生机制;影响因素;治疗”为中文关键词,以:“Prosthetic loosening,Mechanism,Factors,Treatment”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3-01/2010-11)相关文章。纳入与假体松动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和防治研究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入选21篇文章进入结果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后,在假体-骨界面处的磨损碎屑颗粒以及周围的骨组织细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是引起无菌性松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假体设计和材料的改进,提高置换技巧及合理的防治,可以改善关节置换后假体的松动。  相似文献   

6.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假体松动的现象较常见,了解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因素对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总结近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认识人工全髋关节的稳定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10-12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人工关节,置换,稳定性”。检索文献量总计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 结果与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力学因素,其次是生物学因素,它们共同结果是造成骨吸收、骨溶解,最终导致假体松动、骨质破坏。其过程还与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针对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关节材料、安放角度、抑制磨损颗粒移动、促进成骨及抑制骨吸收等方面来防治。  相似文献   

7.
背景:磨损颗粒是导致假体周围骨质溶解的重要潜在性因素之一,但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尚未完全清楚。 目的:复习人工关节置换后翻修病例的病理切片,分析病理检查在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髋假体置入后假体周围松动以及假体松动周围骨质的病理学变化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界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界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果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可减少炎性递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界膜向溶骨性界膜的转变,就可从生物学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磨损颗粒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使用和妨碍人工关节发展的最重要的并发症。许多研究表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与假体磨损有着密切关系。员颗粒的产生及其所诱发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本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因素,其中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释放的骨吸收介质和成骨的功能抑制可能是假体无菌性松动性的重要机制。本语文就近年来有关磨损颗粒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磨损颗粒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使用和妨碍人工关节发展的最重要的并发症。许多研究表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与假体磨损有着密切关系。磨损颗粒的产生及其所诱发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重要因素,其中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释放的骨吸收介质和成骨细胞的功能抑制可能是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磨损颗粒与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临床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案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共识,如何保留患者的股骨头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核心。 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现状,主要分析多孔钽金属棒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8月的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avascular necrosis”,“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和“tantalum rod”为主题词检索有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分型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以及内容重复的文献,最后选择42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髓芯减压+多孔钽金属棒置入是一项治疗股骨头尚未塌陷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微创技术,能延缓或防止早期股骨头坏死进一步发展,但对于出现股骨头塌陷、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晚期患者效果较差。虽然多孔钽金属棒置入在临床已开始应用,有些报道也显示出令人振奋的短期疗效,但其在临床治疗经济学方面的效果仍需要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权衡。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已被广泛开展,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后的常见并发症,亦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假体松动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磨损颗粒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角度分析与假体松动的相关性,并对中国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年至2011年收录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无菌性松动与关节磨损颗粒、细胞因子、生物力学、患者自身因素、术中操作和术后指导等相关因素有关。CNKI数据库2002年至2011年共收录66篇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相关的文献,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收录891篇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均处于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国内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被引频次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美国卷》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研究的核心杂志。了解导致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可以更好指导临床医生预防假体松动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或关节平面,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假体、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假体设计;假体类型”,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135篇,从文献数量上看处于上升趋势。以外科学分类的文献为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因设有医学植入物栏目,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为33篇。上海交通大学是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重点单位,王成焘教授是从事此研究的重要核心作者。文献关键词显示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和类型主要考虑髋关节、股骨的生物力学方面问题,以及人工髋关节假体有限元分析、翻修、假体无菌性松动等。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正确选择与宿主相容性良好的假体是保证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与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进展,分析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与界面力学对假体植入后生物相容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00-01/2011-1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先关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假体、置换、生物力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4篇文献进行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与使用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假体受力可以分解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两部分,正应力有益于假体的固定和力的传递,而剪切力会导致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质及骨量的变化,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材料磨损及假体周围感染是髋关节置换后影响中远期效果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人工髋关节设计、制造工艺、假体材料的耐磨性与界面应力等生物力学性能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宿主。  相似文献   

14.
背景:假体松动和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常见原因,因此两者的鉴别非常重要。因大多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的确诊方法也非常有限。目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CT、磁共振成像及X射线检查已成为诊断假体松动和感染的常用方法,但何种方法能更有效地检查出病变,一直存在争论。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和感染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CT、磁共振成像及X射线诊断的相关文献,对这些检查方法进行优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根据。 方法:收集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和感染患者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CT、磁共振成像及X射线诊断的相关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 结果与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容易区分,而且假体松动的早期尚未形成假体周围骨骼结构异常或假体周围较细小的透亮带被遮挡等,常影响X射线或者CT诊断,所以诊断时常出现误诊、漏诊。另外关节假体多为金属材料,CT或磁共振成像会出现伪影,也影响对假体松动和感染的判断。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更准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和感染的患者定位、定性诊断,对预后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