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AF系统固定联合后路混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胸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后路AF系统固定联合后路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57例,按Denis分型:压缩型骨折15例,爆裂型骨折37例,安全带型骨折1例,骨折脱位型4例。21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结果术前后相比,伤椎前后缘高度平均纠正37.8%、15.6%,cobb氏角平均矫正12.6°。随访时椎体畸形变病例占15%。以原发爆裂骨折的椎体中央部丢失居多。术前神经不全损伤者术后87%恢复,但3例完全损伤者仅有1例恢复。术后未见断针,但弯曲松动者为7例。结论后路AF系统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复位病椎、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后路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同时行后外侧植骨术,其中9例行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采用Suk标准评估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术后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3.0±3.4)个月.伤椎高度恢复满意,与上下方椎体相应高度均值相比矫正率为30.8%,后凸畸形显著矫正,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9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恢复.随访期间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14例,P22例.结论 对于合适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达智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256-1257
目的探讨后路侧前方减压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查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和CT显示植骨完全融合。骨折椎椎体高度由术前压缩至平均33.7%恢复至术后平均89.0%;节段性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平均后凸20.3°,矫正至术后平均8.8°;椎管容积由术前的平均压迫51.4%恢复至术后椎管压迫完全解除。结论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伟 《中国校医》2011,25(12):920-92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原因。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5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骨折类型、器械类型、植骨融合方式及是否使用横杆等因素对椎弓根螺钉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8例。发生时间为术后平均18.5个月。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率:爆裂型骨折25%,屈曲压缩型骨折9.4%。未使用横连杆5例,发生2例断裂,术中未植骨12例,发生断钉4例。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是综合因素,某单一因素加剧断钉发生。准确定位置钉,植骨融合,使用横连杆,应用设计合理的椎弓根螺钉,术后常规佩戴合适的支具是防止断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椎体六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20例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A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术,15例采用在骨折椎和相邻上、下椎植入六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1(平均12)个月。20例四钉固定无改变2例,部分改善5例,余均完全复位。15例六钉固定椎体复位达90%-100%。脱位完全纠正。术后近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三椎体六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对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脱位满意,是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周围加用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组7例严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在钉道加用骨水泥.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6~48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复位满意,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现象,腰腿痛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2分恢复至术后平均26分,伤椎高度由术前20%~50%恢复至术后95%;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周围加用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有效而安全方法,术后腰腿痛缓解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腰椎疾患合并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腰椎不稳已受到骨科同仁的广泛关注。后路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融合(环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疾患合并腰椎失稳症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我们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后路椎问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疾患合并腰椎失稳症1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云  李晶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76-17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数日的多少对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复位程度和维持稳定性能力的影响,以确定对这类损伤治疗时合理的固定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其中12例用4枚椎弓根螺钉(2椎体植钉)固定,11例用6枚螺钉(3椎体植钉),22例用8~9枚螺钉(4~5椎体植钉)固定.比较4枚螺钉固定和6~9枚螺钉固定方法在复位程度和中、远期维持脊椎稳定能力的差别. 结果 12例用传统的方法即4椎弓根枚螺钉固定的患者脱位均未纠正,术后随访5月~2年发现内固定均断裂松动及后凸畸形,并且有2例出现侧方脱位加重.而用改进的方法即6~9枚椎弓根枚螺钉复位固定的33例患者不论足前后脱位还足侧方脱位均达到完全纠正,随访2~5年见3例内固定物断裂,复位无丢失,无后凸畸形. 结论 对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患者应采用6~9枚椎弓根螺钉复位同定,以增强复位能力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能力从而确保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列和牢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15例,观察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及CT片,比较伤椎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神经损伤的变化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获12~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l例,均经处理后痊愈,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术前和术后在伤椎的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损伤按照ASIA分级:B级2例改善为C级,1例改善为D级;C级5例改善为D级,2例改善为E级;D级3例均改善为E级,无加重患者。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把握手术时机以及术中仔细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其中研究组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植骨及置钉.对照组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单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及...  相似文献   

13.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15例,观察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及CT片,比较伤椎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神经损伤的变化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获12~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l例,均经处理后痊愈,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术前和术后在伤椎的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损伤按照ASIA分级:B级2例改善为C级,1例改善为D级;C级5例改善为D级,2例改善为E级;D级3例均改善为E级,无加重患者。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把握手术时机以及术中仔细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共60例,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伤椎植骨及伤椎置钉术中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05min,平均93min;术中出血量100~180ml,平均110ml,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出现手术后长时间背痛,仅4例患者轻度酸痛,药物治疗即可缓解,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未出现明显"蛋壳"样骨缺损,未出现钉棒松动或断裂现象。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5.3%恢复至90.1%,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3.5°矫正至6.1°,椎管占位率由术前平均32.4%恢复至5.4%;神经功能恢复除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后凸畸形,降低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退变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经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12个月随访预防丢失情况理想,术后12个月融合率94%。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可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少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2012年8月,对39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为15.5个月)。于术前、术后观察对比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现象,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增强脊柱的强度、稳定性好,同时可有效防止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体内植骨组31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同时,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同期37例行单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无植骨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随诊3—5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效情况以及腰背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脊柱后凸成角术前分别为(49.6±2.0)%、(93.4±1.0)%、(18.3±2.0)°和(50.3±1.0)%、(94.1±3.0)%、(17.9±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别为(94.3±1.0)%、(96.7±3.0)%、(6.2±1.0)°和(90.1±4.0)%、(95.8±2.0)%、(7.3±2.0)°,椎体内植骨组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成角矫正优于对照组(P〈0.05);随诊时分别为(92.5±3.0)%、(94.4±1.0)%、(7.6±1.0)°和(85.2±2.0)%、(90.5±3.0)%、(11.7±1.0)°,两组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矫正丢失率分别为(2.4±0.1)%、(2.3±0.5)%、(1.2±0.1)°和(5.3±0.5)%、(5.1±0.1)%、(4.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及随诊时平均提高1-2级,椎体内植骨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内植骨组无内固定失效,对照组内固定失效4例,占10.81%。随诊时椎体内植骨组腰背疼痛2例,占6.45%,对照组腰背疼痛5例,占13.51%。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并能减少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共6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为后路椎管减压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37例为单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诊64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腰背疼痛并发症、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对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采取脊柱后正中入路椎管探查减压或单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37例。结果:37例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1例无改善外)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到术后平均4°。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甄建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44-264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比较手术前后X线检查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在随访期间复查128例患者的X射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感染、排异等不良反应;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伤椎高度、生理曲度恢复良好;随访期间伤椎椎体高度、脊椎序列及椎管形态维持良好。CT平扫显示椎管内骨块复位良好,伤椎经撑开复位后的空隙被植骨充填;神经功能不全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功能恢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不仅能复位骨折,重建脊柱高度,而且能提供晚期脊柱的稳定性,防止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