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散射线对X线照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洪兴 《放射学实践》2000,15(4):284-285
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很多,散射线也是较为重要因素之一。在拍摄一张X光片时会产生大量散射线,通常把一切离开原发射线方向的辐射称为散射线。如果这些散射线到达胶片,将使X线照片灰雾增加,对比度受到损害,影像模糊,严重影响X线照片的诊断价值。在X线摄影的常规工作中,散射光子经常占到达胶片光子总数1半以上。在通过人体后的X线束中含有大量有害的散射光子,从X线管发出的原发射线束,在通过人体时有大约99%的光子被吸收和散射,仅有1%的原发射线的光子带有X线影像信息到达胶片,而形成影像。因此,在进行X线摄影及其他X线诊断时,如…  相似文献   

2.
X线乳腺摄影是诊断乳腺疾病较为敏感的检测手段,也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方法,乳腺X线诊断的质量,是基于技术质量所提供的优质影像为依据的。在常规的乳腺X线检查中,一份优质的乳腺X线片,是作出正确X线诊断的先决条件。但在常规乳腺X线摄影中,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很多,如X线胶片质量、X线机及附属设备的性能、技术操作、显定影液及暗室处理等。须知道,准确的乳腺X线诊断,必须有高质量的照片,没有高质量的乳腺X线照片,就没有高标准的乳腺x线诊断。一张优质的乳腺X线照片,  相似文献   

3.
X线诊断是以X线影像为基础的,而密度是影响影像形成的基本因素。原理:密度是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通常以D表示,公式是阻光率以10为底的对数D=Lg10/11可以通过光学密度计来测量。结果:密度与管电压、管电流、照射时间、焦片距、胶片感光度、增感纸的增感率、被照体的厚度、冲洗等因素有关。结论:要摄取优质的照片设定好摄影条件,如密度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X线成像是经X线投照,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在显定影处理后,影像才能在照片上显示。数字化X线成像则不同,而是将投照后的X线转换成光电信号,经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在荧屏上显示黑白灰阶影像。现行放射科常用的数字化X线影像有两种:计算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  相似文献   

5.
CR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是利用一种既可接受模拟信息,又可实现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载体即成像板,使传统的X线摄影成功地走向数字化.实现影像信息的数字化处理,贮存与传输。而传统成像方式是通过增感屏或影像增强器将影像成像在胶片上,并要将曝光后的胶片放置在暗室工作环境中进行显影、定影、漂洗、烘干等多种工序,并且得到的X线胶片的优劣要受投照条件MAS、KV值的影响,暗室冲洗时间、水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在CR、DR在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中已普遍使用,但是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乡镇卫生院还是使用传统的投照设备和投照方法。在常规X线检查中,一张感光信息丰富,影像清晰的照片是作出正确X线诊断的先决条件,但在常规X线摄片中,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很多,如X线胶片质量。X线机及附属设备的性能、技术操作、显定影液及暗室处理等。所以,在投照技术中,提高X线片影像质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的应用,改变了传统X线成像的方式,提高了图像的各组织层次的显示和分辨能力,给放射诊断提供了稳定的信号源和优质的图像。CR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P板)而不是记录在胶片上,记录在IP板上的信息要经过激光扫描机读取然后由计算机强大的后处理等步骤才能显示数字化图像。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摄影(CR)和直接数字X线摄影(DR)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广泛应用,地市级以上的医院大多已采用(CR、DR)取代传统的普通X线摄影。但是,由于受地域或经济条件的限制,县级以下的医院放射科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普通X线摄影。如何保持普通X线照片的高质量,减少低劣普通X线照片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保持普通X线照片的高质量呢,有胶片自身的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因此,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供基层放射科的投照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根尖片产生错误影像的原因、类型及其纠正方式,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以本院实习大学生拍摄的500张根尖片废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出产生错误影像的原因、类型及各种错误在不同牙位的分布情况。结果:常见的影像错误原因有:X线垂直角不当,占42.6%;胶片的放置和固定不当。占25%;X线水平角不当,占15.4%;球管人射点偏离。占15.2%。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牙位是上颌345位和上颌678位。分别占28.8%和28%。结论:避免和纠正诸多不当因素。控制根尖片质量。提高口腔放射初学者的摄片质量,是满足临床教学和临床诊断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X线摄影(CR)作为比较成热的X线照片数字化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CR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的X线影像信息的IP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CR系统实现了常规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使常规X线摄影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能提高图像的分辨、显示能力,突破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CR采用各种图像后处理功能,增加显示信息的层次;可实现PACS及实现远程医疗。  相似文献   

11.
X线诊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X线诊断基本原则,概括起来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诊断以X线影像为基础,因此需要对X线影像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分辨正常与异常,了解X线影像所反映的正常与病理的解剖特点。综合X线各种病理表现,联系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推理,才可能提出比较正确的X线诊断。因此,X线诊断的准确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X线影像的特点及其解剖、病理基础的认识和诊断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为了作出正确的X线诊断,在分析和诊断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观察分析X线片时,首先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例如,摄影位置是否准确,摄影条件是否恰当,即照片质量是否满足X线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X线摄影中,穿过人体的X线直接引起的胶片感光只占5%-10%,胶片感光效应的90%-95%都由X线增感屏所起的作用。因此增感屏能够达到增加感光度的作用,从而极大的减少了X线的投照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直接X线数字摄影(DR)影像,由于其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致使一次性X线曝光即可通过各组窗宽、窗位对图像进行调试,克服了常规X线摄影一次曝光后难以同时显示骨与软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使X线诊断更趋于全面、完整,我们单位于2001年7月安装了1台东软DROC1000—23型数字摄影X线机,通过它获得直接数字投照X线照片影像,本文就DR系统在头颈部应用的优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X线影像的数字化是医学影像技术中最新、最热门也是最重要的技术进展。目前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MR、DSA、SPECT、数字胃肠以及数字乳腺等大量数字化影像设备,已形成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趋势,使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时至今日,在医院中应用最广泛、约占整个影像诊断成像来源70%的传统X线摄影,却尚未完全进入数字化成像家族。如何使这一由伦琴发现X线以来最古老的传统摄影方法,尽快进入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大家庭,已成为影像科室数字化发展进程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X线相干散射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X线被发现以来,有2个方面的重要应用:一是在医学上使用X线进行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二是利用X线散射对物质的原子、分子结构进行分析。X线相干散射(X—ray coherent scatter)即X线衍射,又称为X线前向小角度散射。X线相干散射是分析物质晶体结构的有效方法。1912年,人们第1次获得了铜晶体结构的X线相干散射图像。而医用X线影像设备则是利用X线的透射衰减效应作为成像手段。近些年来,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对X线相干散射在医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人们发现:X线相干散射的特性可以用来辅助进行医学诊断,并有望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医学成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CR影像的伪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凯  韩杰  刘晶  郭启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1):838-838,841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将普通X线摄影最终形成数字化,实现了普通摄影的飞跃。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普通摄影,肾盂造影,乳腺摄影,床旁摄影等。但CR影像的伪影却影响临床的诊断,对CR照片的伪影分析处理国内已有报道,由于CR使用的时间较短,对CR影像的伪影探讨及质量控制不尽成熟,随着PACS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提高CR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对CR影像伪影进行分析控制更具实际意义。本文就CR影像伪影的特征,产生原因,处理方法及各环节控制进行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CR、DR技术的应用,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成功地走向了数字化。使放射摄影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胶片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在基层医院CR、DR技术的应用普及率不是很高,投照技术、胶片冲洗等操作工序仍然是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来完成,对照片的质量优劣存在着诸多的不利因素。本文通过近几年来我院放射科所拍的X线照片的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以达到提高甲级片率,降低废片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数十年的增感屏-胶片系统成像方式后,X线影像的数字化已成为本世纪医学影像技术中最新、最热门也是最重要的技术进展。目前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I、、MR、DSA、SPECYF、数字胃肠以及数字乳腺等大量数字化影像设备,已形成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趋势,使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在医院中应用最为广泛、约占整个影像诊断成像来源70%的传统X线摄影,却尚未完全进入数字化成像家族。如何使这最古老的传统摄影方法,尽快进入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大家庭,已成为影像科窜数字化发展进程的首要课题。现通过我院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说明CR技术较增感屏一胶片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X线摄影(简称CR)的成像原理是使用影像板即IP板,经穿过被照人体组织的X线曝光后,激活在该板中成像层的荧光物质(含有微量二价铕离子的氟卤化钡晶体)而产生潜影,记录下X线穿透人体衰减后的潜影,此为第一次激发;经激光扫描仅激光扫描后荧光物质释放荧光,此过程为第二次激发。再把产生的荧光进行光电转换,放大后通过模/数(A/D)转换器,从而获得数字化图像,再由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及激光打印机打印出X线胶片。  相似文献   

20.
屏-片系统摄影,被照体经X线照射后,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定影处理将潜影转化为可见影像显示在胶片上。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投照后是将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简称IP板)经扫描仪读取后,再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于荧光屏上显示出灰阶图像,根据需要打出不同层次的优质照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